文化南遷,以及包括武漢等地區的長江流域整體崛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暫時南遷

東漢以前,我國古代的文化、經濟以及政治重心多在以黃河流域為主的中原地區。

而自東漢以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氣候以及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等複雜原因,導致了我國古代文化、人口、經濟以及政治重心的第一次南移。南移至長江流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使長江流域的文化實現了一次崛起。

這一點從武漢的歷史軌跡中,可以窺出些許端倪,西漢時期,雖然首次設立了江夏郡(包括武漢等一些靠近長江流域的地區),但並沒有太多的發展南方。

直到東漢末年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文化南遷,長江流域才有了一次整體性的崛起。

比如東漢末年,在漢陽(武漢即由武昌、漢陽和漢口組成)建立了兩座城池,其中一個叫做“卻月城”,如今的卻月城遺址即是武漢的月湖公園。

還有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吳的孫權在武昌修築了夏口城,在城內建造了一個瞭望臺(即“黃鶴樓”)。

乃至於南朝時期,夏口又被擴建為郢(yǐng)州。這些證據無一不在證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各個方面,在這一時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文化南遷,以及包括武漢等地區的長江流域整體崛起

注:上圖為黃鶴樓

南宋時期的根本性南遷,奠定以武漢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徹底崛起

隨著隋朝時期的發展,到了唐代的時候,小編認為,此時的文化、政治以及經濟仍然是以北方為重心。

北宋也還好,但是直到南宋,隨著氣候原因、南方水土肥沃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大舉進攻等原因,文化、經濟以及政治重心再次南移,並且這次南移,是根本性的南移。

到了之後的元明清三朝時,南方的文化以及經濟佔有了越發重要的地位,各種學科的人才在南方紛紛湧出,形成了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

這一點,從武漢歷史發展的脈絡上同樣可以看出,因為武漢本就是處於長江中游的黃金地帶。

比如說元朝時期,武昌一躍而成湖廣行省的省治,相當於如今的省會。

明末清初,漢口、北京、蘇州以及佛山,被稱為“天下四聚”。(其中,漢口、蘇州以及佛山,均屬於長江流域地區)

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以及漢口鎮又被稱為“四大名鎮”。(景德鎮、佛山鎮以及漢口鎮,也均屬於長江流域地區)

乃至於如今,那些南方的大都市仍然是我國經濟、科技的重心。

文化南遷,以及包括武漢等地區的長江流域整體崛起

注:上圖為深圳

文化南遷,以及包括武漢等地區的長江流域整體崛起

注:上圖為上海

(本文原創,這些只是小編自己的一些觀點,歡迎大家能和小編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