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血”到“造血”的扶貧之路——右江區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通訊)楊 來

  20多畝芒果樹花滿枝頭,在春風的吹拂下,樹枝隨風搖曳,望著自家的芒果園,黃媽仙心裡樂開了花。

  年近五旬的黃媽仙是右江區永樂鎮西北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家庭曾一度陷入絕境。 2015年,在村黨支部的幫扶下,黃媽仙申請到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開始種植芒果。“今年我們家的芒果進入盛產期了,按照去年的價格計算,我們家今年可望有20萬元的收入。”黃媽仙盤算著。

  黃媽仙自力更生的故事,是右江區群眾脫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右江區找準產業發展路子,積極帶領貧困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農業產業品牌,選定種植芒果、甘蔗、油茶、八角、優質水稻和養殖豬、雞等作為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先後發展種植芒果38萬畝,其他水果7萬畝,水果產業年產值12億元;發展種植油茶25.5萬畝,年產值2.57億元;發展種植甘蔗24萬畝,年產值5.5億元;發展種植蔬菜22.5萬畝,年產量45萬噸,年產值5.5億元。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不但有穩定的工作,還可以照顧好老人和孩子。”3月13日,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老鄉家園扶貧車間,35歲的李莉麗一邊幹活,一邊對筆者說。

  早年,李莉麗在廣東、雲南等地打過零工。後來,在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幫助下,她來到扶貧製衣車間工作,每月工資2000多元,丈夫在建築工地做工,每日工資250元。

  “現在全家一年有六七萬元收入。”李莉麗心裡很踏實。

  近年來,右江區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不斷激發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該區紮實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創建工作,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目前,該區已認定就業扶貧車間17家,吸納當地勞動力2282人進車間務工,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

  為了拓寬就業渠道,僅2019年,右江區就收集各用人單位就業崗位12573個,完成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1121人,舉辦招聘會12場次,組織200家企業進場提供就業崗位10185個,通過實施精準就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1555人,主要從事餐飲、建築、育嬰師、保育員、電工、中式烹調、養老護理、鋼筋工等工種。

  右江區龍景街道福祿村可稱得上是百色城的後花園。在開展精準扶貧之前,通往該村的主幹道還是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不便嚴重阻礙了該村的經濟發展。2015年,福祿村的通村水泥路建成後,該村大力發展酸菜醃製產業,年銷售量達200萬斤。同時,村民黃斯寶依託福祿村獨特的自然風光,發展水上觀光和花卉觀賞項目,並售賣農產品和收取停車費。從2018年5月試運營至今,遊客絡繹不絕,僅此一項,村集體收入新增2.1萬元。

  解決出行難是右江區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目前全區120個村(社區)實現四級以上通村硬化道路,硬化率達100%;通屯道路563條,總里程1516.6公里,通屯路率達100%;全區702個20戶以上自然屯實現道路硬化。

  “我們幫扶的原則就是扶貧先扶志,讓貧困人員有志氣、有志向,由‘輸血’變為‘造血’,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徹底脫貧。”該區一名工作人員如是說。

  如今,右江區4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貧困戶由7144戶降為215戶,貧困人口由26529人降為608人,貧困發生率由11.97%降至0.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