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引子

初夏,魯西南的一個村莊。

一戶人家緊閉著的大門前,聚集了一百多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交頭接耳,不停地嘀咕著什麼。“嘭”的一聲,一個著草綠色上裝的中年男人一腳踢開了那扇緊閉著的大門,若無其事地走開了。稍後,一個臉上充滿了無可奈何的人走了出來,所有人一擁而上,拍照、合影…

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隨後,這個踹門的視頻上了熱搜,更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關注。

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這是4月15日,發生在山東單縣朱樓村的一出鬧劇,那戶人家,就是農民歌手朱之文的家。

夢想之路

朱樓村,與中國許許多多的村子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祖祖輩輩都是靠幾畝薄地養家餬口,餓不著,也吃不好。

69年出生的朱之文,也與所有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一樣,因為家境和教學條件等因素,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上學了、因為成績差到了輟學的年齡輟學了,走了大部分農村孩子一樣的路。不同的是,朱之文有一個被小夥伴們取笑調侃的愛好:唱歌。沒條件上藝校學習,跟著收音機、電視上學。田間地頭成了他的舞臺,也成了夢想開始的地方。

時光荏苒,生活按部就班。朱之文在三十歲時結婚、生子了。生活依舊貧困,但所幸還有一個追求:唱歌。這給單調枯燥的農村生活抹上了一絲鮮豔的色彩!

人總要有點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馬雲的這句話用在朱之文身上太貼切了。2011年,42歲這個年紀,農村、農民,本來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竟然因為一檔選秀節目,來了大翻轉。《星光大道》、春晚…他的歌聲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走進了千家萬戶。

大衣哥火了,成了“逆襲”的代名詞,也是勵志的榜樣!他的成名,再次證明“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用之四海而皆準。

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之間

當夢想照進現實,來得太過猛烈,它會讓人不適,對當事人和周圍的人心裡造成衝擊與震撼。角色變了,身份也變了,所有的人還一時“拐”不過彎來,這就為後來的風波埋下了伏筆。

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成了草根歌手中最耀眼的明星,大衣哥也算是半隻腳踏入了娛樂圈。善良、質樸、誠實,本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但面對娛樂八封,沒有人指點大衣哥如何應對,它就成了負擔。

朱樓村也是一樣,一個全縣都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村子,隨著大衣哥的走紅,產生了些不和諧的插曲,也“聲名遠播”了。

但這次不一樣,上百家媒體將朱樓村推上風口浪尖。它來得迅速,它來得猛烈,它來得讓人猝不及防。也超出了這個鄉村的承受力。

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委屈、不滿、抱怨,“你朱之文紅了,可我們都被黑了”。在網絡的狂轟濫炸之下,村民的聲音被淹沒了,也沒有人願意聽他們解釋。

這是2015年的春節,本來是歡天喜地的日子,朱樓村卻被壓抑與不安籠罩著,讓人窒息,喘不過氣來。

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事件的由頭是央視的一次採訪報道,也算是一次非常失敗的採訪報道。

大衣哥雖然成了名人,見了不少大場面。但學不會那些明星在鏡頭下的世故,那些滴水不漏的本領。骨子裡還是保持著農民那份質樸與純真。面對記者的鏡頭,直來直去,說出了上面的那一番話。

大衣哥像拉家常一樣隨口一說,通過央視一播,上百家媒體與網站一轉一傳,產生了核聚變,事情一下失控了。數不清的自媒體與各類公眾號像鱷魚聞到了“血腥味”兒,興奮得張開血盆大口撲上去狠狠地撕咬,以表達他們的“憤怒”和彰顯他們的“正義”。“貪得無厭”、“吸血鬼”等等一頂頂能壓死人的帽子扣在了朱樓村村民的頭上,沒有一個人能倖免。天涯、百度、新浪貼吧出現了“醜陋的單縣人”的貼子。

一個小村子的風波,引發的人身攻擊與地域歧視,上升到縣與全省了。事情越來越嚴重了,當地的政府坐不住了,縣鄉領導前往朱樓村安撫、維穩,緩解村民們的情緒。

為了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大眾網組織記者前往朱樓村採訪調查,還原了事情的真相。

大衣哥面對央視採訪說的那番話,是從長他三歲的朱之星某次在村裡碰到記者採訪時說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大多貧苦出身,沒有多少文化,沒心沒肺的,說話都是直來直去,哪裡會應付媒體,還是跟村子裡閒扯一樣,面對記者挖的“坑”,想都不想,“撲通”一聲就跳下去了。這一跳給全村招來了口誅筆伐,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面對大眾網的採訪,朱之星非常委屈和不解,他們問我,朱之文對你們好不好,我就開了個玩笑,說每家買輛車發一萬塊錢,怎麼當真了呢?

是呀,怎麼就當真了呢,這是朱樓村村民們想找到的答案。

面對帶給鄉鄰的負面形象,大衣哥也是不解,我也就那麼一說,順著玩笑話一說,怎麼就當真了呢!

他們尚不清楚與理解,在他們嘴裡隨便的一句話,通過媒體一放大,就己經走形變味了。不得不說,一次玩笑話,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某些汙名會一直伴隨著他們,像魔鬼一樣,死纏不放。

朱樓村的“紅”與“黑”:一個歌手與鄉鄰的那些事


沒有贏家

2015年那個春天產生的餘波還沒有結束,2020年的夏天又續上了,自媒體們的“盛宴”又開始了。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聲討此起彼伏,一浪接著一浪,聳人聽聞的標題,觸目驚心的字眼,讓讀者想不憤怒都不可能。套路還是一樣,把對大衣哥的同情轉化成不良情緒,然後發洩在朱樓村村民頭上。一褒一貶之間,看似保護善良的大衣哥,批評不良的社會現象。但實則是帶節奏挑動不良情緒,以增加更多話題而已。這還是保護和同情大衣哥嗎?對鄉鄰的傷害會折射到大衣哥身上,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不文明的人,哪裡都有。極端的粉絲到處都是,朱樓村自然不會例外。

可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對個例的譴責上升到針對整個村莊,上升到針對這個群體,這樣做才是真正的“惡”。它不是正義,只是穿著“正義”的外衣,行著邪惡之事。

魯西南的這個小村子,註定不會平靜。大衣哥和他的鄉鄰們,沒有贏家,都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