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買官究竟需要多少錢?來看看你能買到什麼官

在古代買官究竟需要多少錢?來看看你能買到什麼官

買賣官位在古代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畢竟有賣的就有買的,朝廷賣 ,有錢的人自然就買。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賣官鬻爵一詞,最早出現於《宋書》之中。不難看出,在那個時候買賣官位的事情是公開化的,是長久化的。在早期時候,賣官鬻爵在漢代最為頻繁和出名。那麼在古代買官究竟需要多少錢?不妨設想自己穿越回去,看看你能買個什麼官。

據史料顯示,在漢代買賣官位這件事是漢惠帝開始乾的,但他只是小打小鬧,行事悄悄摸摸,到駕崩也沒做過幾手買賣。但是到了漢靈帝時期就不一樣了,他公開買賣官位,還設定了賣官鬻爵的交易所,對所有官位都進行了明碼標價,連三公九卿這樣的大官也是照買不誤。他將賣官鬻爵這件事情進行了壟斷化、規模化、規範化,而且無官不賣,他的開閣賣官真正具備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特點。可謂是別出心裁的一代帝王了。當然了,皇帝這個位置他是不賣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商量。由於他的這個舉動,使得黎民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同時也加快了漢朝的腐朽速度,導致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著重提到了他。“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這“靈”就是漢靈帝了。

在《後漢書》中對其賣官鬻爵的具體價碼有著明確的記載。經考證,大概可以總結成這個樣子:首先,在地方做官更便捷於魚肉百姓,因此在同品階時,地方官的定價要一般要比朝中官的定價高上一倍左右!然後再根據此官位每年的俸祿進行分別標價。像年俸一千石的官位,朝中官定價就是一千萬錢,而地方官的定價就是二千萬錢,也就是說,對官位的定價是此官位年俸的一百倍左右!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僅僅是定價罷了,倘若有人同時競爭一個官位,那最後的成交價格就得隨緣而定了。但即便如此,人們對買官這件事仍然是趨之若鶩。就連東漢時期的名士崔烈也是不能免俗,毅然加入了賣官鬻爵的大軍。

下邊我們要談到咱自己了,漢時的一文錢的購買力大致相當於如今的一元錢。像三公九卿這樣的大官,年俸大致就是二千石左右,也就是說,丞相、太尉等這樣的官位被標價二千萬錢。三國時期劉表這樣的荊州牧,一年的俸祿就是一千五百石左右,相當上這樣的一州之主,就需要一千五百萬錢。縣令年俸會根據所管轄的地區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大致在四百石到八百石之間。到此,我們不妨折算一下,帶著資產穿越回去,能買到多大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