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生活裡沒有書籍

就好像沒有陽光

智慧裡沒有書籍

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雖然疫情讓生活按下暫停鍵,但不能阻擋精神前行的步伐,那些充實我們頭腦、豐盈我們靈魂的閱讀歷程,從不會終止。


書香四月,讓我們一起閱見世界,點亮生活!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春意正濃好讀書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習慣。在世界讀書日前夕,中國青年報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1%的受訪者最近讀了書,94.8%的受訪者確認書是自己的“良師益友”,94.5%的受訪者打算2020年多讀書。


一位受訪者表示,“因為疫情的緣故,2月和3月我有了更多時間來看書,目前已經看完了5本書”。


調查顯示,93.1%的受訪者最近讀了書,41.3%的受訪者近一年內讀完了3本以上的書。關於讀書的形式,47.0%的受訪者平時看電子書多,29.5%的受訪者看紙質書多。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五種名人讀書法


說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確會帶給人由內而外的改變。有時候看一些語言類、文化類節目,一些人說起話來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實在很讓人羨慕。


小時候讀書會被老師要求做摘抄,積累好詞好句,來提高寫作能力。現在讀書更多是為了豐富內心世界,開拓視野。


與您分享幾位名人的讀書法,希望能幫助您提升閱讀體驗。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諸葛亮:觀大略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一起讀書,徐、石、孟三人“務於精熟”,認真精讀,力求理解透徹,而諸葛亮則“獨觀大略”,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


陶淵明:不求甚解法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描繪自己的讀書生活,闡發自己對讀書的見解。陶淵明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註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韓愈:提要鉤玄法

韓愈在雄文《進學解》中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回信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


朱熹:循序漸進法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漸進”。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讀書方法。為什麼要循序漸進呢?朱熹以生動的比喻說,“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讀書要選定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從最基本的書讀起,讀通一本然後再讀另一本,讀通一節然後再讀另一節;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後,雜亂無章地亂讀一氣。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春暖花開

以書為伴

您最近讀書了嗎

來下方留言區

與大家分享您的書單吧


世界讀書日|最是讀書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