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一口氣讀完了《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我們仨》兩本書,對楊絳這樣一位傳奇女性的一生,以及她和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的故事有了很深入的瞭解。

提到楊絳,我們腦子裡最多的是她是錢鍾書的妻子,再就是她獨自面對了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但看完她的傳記,我認為她是一個擁有最完美的人生的女性。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得,和她自己的豁達堅韌不無關係。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001

楊絳擁有很好的家庭,雖不是權貴,但也是書香門第。父親楊蔭杭師當時非常著名的律師,以剛正不阿揚名於世。母親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著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父母感情很好,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夫妻典範。他們的家庭氛圍和睦、民主、自由、開明,他們從不限制孩子本身的個性,所以把兒女有養成了很好的性情,各個出類拔萃。

其中有一件關於父親對她教育的事情,我印象極為深刻。16歲時的楊絳,社會動盪,戰事不可開交,學生運動也如雨後春筍。一次,楊絳被選上了去參加學生運動,她不願意去,如果家人出面阻止,她便可以名正言順的不用去。於是她為此救助父親,一向疼愛她的父親卻拒絕了她。

原來父親是想讓她自己去處理和麵對問題,讓她自己去“say no"。畢竟,社會兇險,父親只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果然,楊絳自己去拒絕了這次學生運動,並說明了原因。開始被認為的“豈有此理”過了幾天也變成了“很有道理”。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002

楊絳幸運的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們常常用另一半來指代伴侶,但真正可以彼此稱為另一半的伴侶,其實非常少,因為他們並非完全匹配。而楊絳和錢鍾書則是當之無愧的彼此另一半。

他們第一次見面,就認準了彼此。兩人一樣的愛讀書,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錢鍾書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較差,楊絳就全心照顧她,給他做“灶下婢”。一起在英國留學的時候,她努力學習做飯,照顧錢鍾書的飲食起居。書中有一段描寫我覺得非常的暖心。楊絳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鍾書每天來彙報自己乾的“壞事”。

他把墨水打翻了,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然後,他又把檯燈砸了。

“不要緊,我會修。”

他的顴骨上生了一個疔。

“不要緊,我會給你治。”

大才子錢鍾書在生活中就是這麼的木訥,而楊絳作為他生後的女人也給了他穩定和安心,每當她說不要緊的時候,他也就真的放下心來。

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過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當即回她:我和他一樣。楊絳也說:我也一樣。婚姻最美好的樣子,就是他們這般吧。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003

楊絳和錢鍾書兩人摯愛讀書,在牛津留學的時候,兩人讀遍了圖書館滿架的文學經典,細細閱讀又認真的做好筆記,兩人甚至還比賽讀書,結果是最終兩人閱讀的書籍不相上下。這樣的生活就讓他們滿足得不得了,甚至評價這是人生中最愜意安穩的兩年。

錢鍾書通過牛津論文考試後,如釋重負,他覺得為一個學位賠掉許多時間,很不值當,花這些時間學這些不必要的功課,讓他放棄了許多想讀的書。

他們一生不追求名利,只想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無論平順還是坎坷,他們的生活都離不開讀書。他們無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

不但讀書,他們還學習各種語言。錢鍾書英語好,留學英國的時候打造了兩人的英語,後來又轉移到法國就讀巴黎大學,在巴黎這一年,錢鍾書下功夫紮紮實實讀書,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一家家讀來。出了法文,也讀德文。後來就是一天讀中文、英文,隔天讀法文、德文,後來還加上了意大利文。這是愛書如命的錢鍾書恣意讀書的一年。

楊絳在後來翻譯《堂吉柯德》時,還專門學習了兩年的西班牙文。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004

生了近乎完美的孩子。女兒錢瑗是楊絳錢鍾書夫婦二人的心頭肉,掌中寶。因為擔心會分走對女兒的愛,他們在生完這個孩子後,就不再生育。

女兒小名圓圓,她聰明伶俐,過目不忘,還有很強的分析能力。幼時的圓圓自己就學會了認字,不過奇怪的是,她認識的是顛倒的字。後來大家才發現她是在表姐學習認字的時候站在對面看,所以字是顛倒過來的,楊絳這才刻意的教她識字。

錢瑗後來也和父母一樣做學問,是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她工作努力,治學嚴謹,關懷學生,常常以超出120%的精力在工作。

60歲時,錢瑗的骨結核復發,病魔讓她先於父母離開人間。楊絳一面照顧病床上的錢鍾書,一面送走了女兒,在女兒離世後的第二年,又送走了久臥病床的丈夫。

面對這種人生悲痛,80多歲楊絳以超脫的世俗的心態來面對,她說,他們仨曾經居住的家,不過是旅途中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她還在尋覓。

「讀書」且以優雅過一生,讀世紀文豪楊絳先生

楊絳曾經翻譯過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在生命的後期,她自己也常常這麼說。

2016年,跨越了兩個世紀的老人楊絳離世,她生活在這樣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痛苦和磨難是少不了的。但她依舊活出了我們在和平年代都無法達到的精彩一生,讀書,做學問,與世無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