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应该记住的是,在1629年,黎塞留通过促成古斯塔夫和波兰表兄弟达成停战协议,已经成功地把瑞典拉入战争,使瑞典能腾出手来抓更大的鱼。到

了1635年,黎塞留不得不更新停战协议以确保瑞典不会转移注意力,重新恢复在东欧的对抗行动。他派遣外交官到瑞典和波兰安排停战协议的延长事宜,并取得了成功,协议得到更新,延长了26年。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在瑞典看来,条款不像从前那样有利,波兰人现在明白了他们也能讨价还价。协议的墨迹未干,伦纳特·托尔斯滕松陆军元帅领导下的瑞典驻波兰炮兵就已经集结,并快速开往德意志方向。那里迫切需要他们,因为萨克森在1635年10月对瑞典宣战,威胁要切断其海上通路。这是瑞典最可怕的噩梦。如果托尔斯滕松能够解除萨克森的威胁,瑞典就能确定梅克伦堡和波美拉尼亚安全无虞。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但是,在西部和南部前线,战争进展并没有这么好,法国不仅在低地国家而且在西班牙本土和意大利都启动了反对西班牙人的重大攻击行动。三次攻击行动都失败了。萨克森——魏玛的伯恩哈德需要法国的支持,并在等待法国的莱茵河军队前来救援,但受到干扰的法军不仅无法前去救援,而且还暴露了在斯皮尔斯的位置。他不得不撤退,听任凯撒斯劳滕、海德堡和美因茨落入帝国军队之手。

迫切需要的新联盟

法国军队遭遇的失败令黎塞留大为震动,他意识到捍卫莱茵河地区的唯一可靠力量是伯恩哈德率领的久经沙场的军队。与此同时,伯恩哈德也意识到他不得不建立新的联盟,因为瑞典遭到削弱,参与《布拉格和约》的那些新教徒选帝侯无意继续反对帝国的事业。因此,他和黎塞留举行会谈,法国同意将每年支付给他100万里弗尔来维持其军队,他成为阿尔萨斯的总督,并拥有对已经征服的任何地区的主权。该协议在1635年11月19日签署。因为签署这个协议,伯恩哈德违背了对瑞典人做出的承诺,瑞典自然对法国出卖他感到恼火——他们是这样看的。但是,那年对于反帝国阵营是艰难的一年,谁处在这个位置也不会做出除此之外的其他选择。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1636年,战争处于或许可以矛盾地称为血腥激烈却又胶着停滞的状态,对陷入混乱不已的拉锯战的地区和民众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坏。法国和伯恩哈德在阿尔萨斯取得进展,西班牙的枢机主教——亲王斐迪南从西属尼德兰入侵法国北部,遭到顽强抵抗后被迫退回,瑞典军队则重新集结后沿着易北河继续发起攻击。

这种拉锯战持续了一年。10月4日,皇帝和萨克森的联军在勃兰登堡的维特施托克遭遇瑞典军队,随后进行了激烈的作战。战斗是在沼泽地中进行的,这使得军队的调动部署变得非常困难,双方都伤亡惨重。瑞典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们很快就从成功中获得利益:占领了勃兰登堡其他地区,并将前线继续推进到爱森纳赫地区。因为选帝侯选择遵守《布拉格和约》的条款,他们试图重新与勃兰登堡的格奥尔格·威廉会合的努力失败了。瑞典人冒险进入萨克森,试图包围莱比锡却没有成功;在1637年1月,他们撤退到了托尔高,并驻扎在那里直到下次战争季节的到来。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

1637年2月,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儿子斐迪南大公继位。这位斐迪南自从华伦斯坦倒台之后就一直是帝国军队名义上的首领。1636年12月,他的父亲最后成功地使其当选为罗马人的国王,所以他现在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

帝国高层的变化对于战争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影响,战争重新回到拉锯战状态,每一次战争季节过后都会陷入这种状态。在北方,瑞典被帝国军队赶了回去,之前占领的土地全部丧失,可能还不止,因此经过了一系列的遭遇,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依然被困在波美拉尼亚一角,那是自古斯塔夫·阿道夫一世入侵以来就占领的领土。与此同时,西南部的伯恩哈德在莱茵河沿岸收获颇丰,占领了森林城镇,到了1638年初,已经处于可随时包围布莱萨赫要塞的位置,那是帝国权力在莱茵河帝国地区的关键。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在军队经过休整并打退了帝国军队阻止其建立包围圈的企图后,伯恩哈德做出持久战的架势,企图饿死布莱萨赫炮兵,逼迫他们撤离固若金汤的阵地。斐迪南三世为解救堡垒之围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所有行动都漏洞百出,每次都被轻易化解。当要塞最终投降之时,伯恩哈德从曾经当过要塞战俘的自己人那里吃惊地了解到,受困士兵已经饿得被迫吃掉死去战友尸体的地步。

布莱萨赫的陷落对于帝国的事业是个沉重的打击。就在该要塞被包围时,瑞典的乌克森谢纳已经在设想他的选择了:要么单独与斐迪南三世达成和平协议,要么说服法国人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1638年3月,关于经济资助的冗长协商谈判终于在《汉堡条约》达成后走到尽头,法国人每年支付给瑞典人100万里弗尔,以换取两样东西——瑞典人不会单独与斐迪南三世签订和平条约的保证,同时继续在哈布斯堡王朝东部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乌克森谢纳派遣在瑞典新筹建的1.4万人的军队加入他的将军约翰·巴内尔领导下的波美拉尼亚军队。

焦灼的战事

巴内尔重新集结军队后,便在1639年春季再次发动进攻。他重新占领了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的所有地区,4月14日在开姆尼茨战役中将帝国军队打得大败后,将其驱赶到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此时帝国军队的统帅是皇帝的弟弟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威廉。瑞典的另外一场大捷是在布兰迪斯,它开辟了通向布拉格的道路;到了5月,巴内尔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因为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包围,故而选择撤退到易北河边。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就像特洛伊的奥林匹亚人那样,这场战争中任何一方的神灵似乎都在玩弄对方。就在瑞典人在东边取得胜利时,他们的盟友在西边却陷入冲突和混乱之中。起初,冬王腓特烈五世的儿子卡尔·路德维希依靠英国查理一世提供的资金支持,最终筹建起一支军队首先进攻帝国。军队沿着埃姆斯河挺进,在霍赫费尔德遭到帝国军队的拦截,并被彻底消灭。与此同时,萨克森——魏玛的伯恩哈德和法国人因为争夺布莱萨赫的主权而打了起来。伯恩哈德认为,它位于阿尔萨斯侯爵领地内,更不要说那是他征服的领土了。但法国人不同意,说布莱萨赫是布赖斯高的一部分,而非阿尔萨斯的一部分,最初的协议就已经排除了伯恩哈德对阿尔萨斯要塞的控制,即便他占领了这些地方。这里,任何自相矛盾的说辞——布莱萨赫不是阿尔萨斯的一部分,但是作为阿尔萨斯要塞,它被排除在协议之外——都应该归咎于人类不惜任何代价也要赢得论战胜利的天然欲望。

艰难的战事,斐迪南三世的上位,还在继续的战争

一怒之下,伯恩哈德把军队撤回到弗朗什——孔泰过冬。结果,他在那里待的时间太长了,1639年6月,军队中突然暴发瘟疫,他和军队都未能幸免。他本人染上疾病,死于7月11日。

萨克森——魏玛军队的指挥权落在伯恩哈德的副手约翰·路德维希·冯·埃拉赫身上,他对战局的看法与前任司令官不同。他很快开始了与法国、瑞典和斐迪南三世的会谈,目的是看谁愿意为他的忠诚提供更多资助。三方都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率领的军队久经沙场,训练有素。1639年10月,他决定站在法国人一边,与法国军队联合起来。

这支实力大增的军队立刻在莱茵河一带取得一连串的胜利,并在巴哈拉赫跨过莱茵河,这对皇帝来说不啻是沉重的打击。帝国又一次的捉襟见肘,又一次的开始寻求转机。

参考文献:

《德国史》

《三十年战争史》

《欧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