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一市(校)一案”5月30日完成

2020年4月17日,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一市(校)一案”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組織逐市、逐縣(市、區)、逐校編制“一市(校)一案”。

一是組織各地、各校逐項研究45項工作任務。重點查找破解痛點堵點難點,不避重就輕、不選擇性執行,從不同層面、不同方面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趟路子。

二是啟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組織各地、各校明確規模與佈局、專業、師資、實訓基地、經費投入、社會培訓每年的目標任務,確保三年發展目標可量化、可比較、可考核。

三是組織各地、各校向當地黨委、政府或舉辦部門專題彙報。各市方案須附各縣及省規範化、示範性及優質特色中職學校的實施方案,各高職院校方案須附舉辦方具體支持措施,形成整省推進路線圖、結構圖。

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

(一)優化職業院校服務經濟社會佈局。堅持市級統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趨勢、產業需求、人力資源規劃、人口結構和生源數,科學規劃學校佈局,確定學校數量、規模、職普比例。夯實中職教育基礎地位,確保職普比大體相當。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佈局五年制高職教育學校,統籌發展初中後五年制和高中後三年制專科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本科職業教育,2022年實現高職教育基本普及,使城鄉新增和現有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二)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圍繞“十強”產業,結合重大工程和項目,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分市、分縣優化專業佈局,形成產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設置變革的驅動調控機制。科學規劃“十強”產業和其他重點產業對應的專業及學生數,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相關專業,扶持農林地礦油和水利、養老、家政等專業及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人才緊缺專業,培育優勢特色專業,與區域經濟、行業產業結構完全對接。

(三)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堅持產教融合與產業集聚發展、園區建設同謀劃、同推進,同步制定產教融合政策、規劃支持要素和項目。支持各類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通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訂單班、冠名班等,校企共建一批專業、一批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認定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一批產教融合示範區(園),區域形成兼具人才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研發轉讓、文化傳承、科學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運共同體。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勵措施,細化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政策、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

(四)科學規劃區域實訓基地體系。堅持實訓基地建設與產業技術進步相適應,同步規劃,適當超前佈局,科學確定實訓基地數量、工位數、設施設備等。按照與校內實訓基地錯位互補原則,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方式,每個設區的市至少建設一個共享性、企業化管理的大型智能(仿真)實訓基地,打造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和麵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中心。

(五)建設高素質“雙師型”隊伍。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明確招聘數量、生師比、“雙師型”教師比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標,配足配齊教師。制定具體措施,支持學校引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高技能人才交流機制,建設一批“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022年市域內“雙師型”教師比例平均達到70%。

(六)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各地制定具體措施,由學校在限額內自主設立內設機構並報機構編制部門備案,自主設置崗位、確定用人計劃,自主確定招考標準、內容和程序,在相應人事考試官方網站公開招聘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類人才,實行事後備案;探索由學校自主聘用內設機構幹部。制定措施,落實績效工資制度,搞活內部分配。制定以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引進高層次人才措施。落實專業教師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規定。

(七)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技工學校納入各市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平臺,支持按照高校設置程序進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高職(專科)統一招生平臺,並以XX職業技術學院(XX技師學院)予以明確體現。研究制定具體措施,推進技工學校與其他中職學校融合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對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可按程序加掛技師學院校牌,由教育部門牽頭建立完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學籍學歷、考試招生等教育業務統一管理的機制。

(八)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落實職業院校育訓並舉法定職責,明確培訓規模和目標,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培訓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在內部分配時向承擔培訓任務的一線教師傾斜。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

(九)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支持職業院校對接職業教育國際標準,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積極引進國(境)外高水平應用技術型高校或知名企業到本地辦學。服務企業“走出去”,支持本地職業院校在國(境)外建設“魯班工坊”,支持海外中資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業院校,培養適應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

(十)多渠道強化經費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行業、企業、個人、社會參與的多元投資機制,明確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專項經費投入、省地共建經費投入、社會力量經費總投入、生均撥款等目標。完善獎補政策,按時足額撥付中、高職生均撥款。制定化解公辦職業院校債務計劃。鼓勵社會力量多種方式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整體提升市域內職業院校基本辦學條件,確保所有職業院校2022年全部達標。

各市、縣、校將於5月30日前印發“一市(校)一案”。省教育廳統一報送教育部和省政府備案,並面向社會發布,接受各級各界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