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兩次北伐,中原百姓不僅沒有幫助還協助金國攻打南宋,為何?

以前偏安於南方的漢人政權都有一套理想主義,那就是王師北上中原之際,北方的百姓安能不擔酒壺漿以待王師?只要某某舉旗一呼,天下便可傳檄而定。

這麼理想的事兒,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裡出現過;東晉也曾幻想過;南宋犯過這個錯誤;朱元璋也差點犯過這個錯誤,後來及時調整了政策;甚至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曾靜那幫文人也幻想過;包括孫中山早期也有過類似的錯誤認識。

南宋兩次北伐,中原百姓不僅沒有幫助還協助金國攻打南宋,為何?

其實兩宋期間,北方久經戰亂,所以也造成了民族的大融合。

無論是遼、金、夏,那個政權究竟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其實都生活著大量的漢人,用現在的話說都是一個多民族政權。

而北宋從來也沒有完成過大一統,契丹建國比北宋早40多年,北宋從未收復過燕雲十六州;在西邊的西夏雖然建國較晚,但是拓跋党項在夏州經營了300餘年,規模雖然小,但根基遠比北宋深。

南宋的國祚其實是有一定問題的,是缺乏正統性的。

南宋兩次北伐,中原百姓不僅沒有幫助還協助金國攻打南宋,為何?

因為當年靖康之變之後,金國也覺得自己管不了漢地。所以成立了偽楚、偽齊等政權。

南宋的國祚實際上是趙構繼承的“偽楚”皇帝張邦昌的。徽欽二宗還在寒冷的東北巡狩,對於重視正統的漢人來講,北宋亡國,早就已經沒有了正朔。

在南宋前期一直都被金國追著打,難道追過長江的都是女真人?後來南宋奉金國為正朔,執行“和議政策”,宋金百年和好。

南宋如果算上岳飛不止兩次北伐,本質都是南宋朝廷內部鬥爭,根本就不可能去完成所謂的“北伐”。

南宋兩次北伐,中原百姓不僅沒有幫助還協助金國攻打南宋,為何?

岳飛的四次北伐,實際上主要打的還是偽齊,只有最後一次把完顏宗弼給打疼了,隨後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須有罪名死掉,宋金議和;

“隆興北伐”、“開熙北伐”,說白了就是韓侂冑掌權了,得到主戰派支持,打算收復北宋故地。這算是政績,同時也是和主和派的內鬥。後來主和派贏了,韓侂冑死了,就再也沒有北伐了。

北宋故地本來都多為漢人,不跟漢人打跟誰打,女真也沒有那麼多人,結果兩次還不是又以和議結束?老百姓關注的還是誰讓自己吃的飽飯。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南宋兩次北伐,中原百姓不僅沒有幫助還協助金國攻打南宋,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