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紅色牌”念好“山水經”

打好“紅色牌”念好“山水經”

步上村把人居環境整治和紅色文化相結合,打造紅色長廊。汪敬淼 攝

“你看看,這週迴來村裡又有新的變化,村裡的發展真的是越來越好。”行走在步上村的紅色文化長廊,外出歸來的黃大叔頻頻點贊。

點贊背後,是蕉嶺縣南磜鎮步上村鄉村建設的紮實推進。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步上村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上開足馬力,活化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鄉村展“新顏”添“活力”。

“近年來,我們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建了紅色文化長廊、紅色牆和紅色圖書室,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的同時,更是注入發展的動力。”步上村黨支部書記黃強介紹說,如今,生活富足、環境優美、平安有序已成為步上村的常態。

本版撰文:黃培強 廖靜宜

汪敬淼 林劍湧 祝銀清

生態優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從蕉嶺縣城進入步上村,車輛拐過一個個彎,從城市的喧囂慢慢進入鄉村的寧靜。地圖上來看,步上村地處蕉嶺縣南磜、北磜、梅縣區松源的三角中心。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步上村的良好生態環境。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如何把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結合起來,是步上村踐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指引。

“這個位置將會建成壩頭,旁邊用透水磚鋪設,便於群眾日常散步,遊客前來觀賞遊玩。”距離步上村委辦公樓不遠的河道旁,黃強正和村幹部討論一河兩岸人居環境提升項目。

“現在家家戶戶把自己的房子搞得漂漂亮亮的,村裡的整體環境也必須同步跟上,不能出現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黃強說,該項目將會聯通步上村紅色長廊形成“迴路”,升級打造為全鎮人居環境整治的示範樣板。

黃強直言,對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初群眾都是不理解的,覺得環境整治是一個形象工程,跟自身關係不大,自然反對票多於贊成票。“在此基礎上,我們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破解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以生態優先,分步改善,留住鄉愁。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步上村有序推進:垃圾處理、河道清淤、休閒步道建設、文化廣場建設……

鄉村環境的變化,群眾看得見,享受得到,在鄉村振興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民劉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房前屋後都搞得乾乾淨淨,心情都舒暢。“看到一天天變化的鄉村,我們覺得也有義務參與建設,共同打造美麗家園。”

根據建設規劃,步上村還全面打響汙染整治戰,關停生豬養殖40多家,並建成標準公廁1處,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3戶,建設汙水處理池1處。同時,加快建設4座戶外休閒亭,為群眾和遊客提供憩息休閒娛樂場地。

文化提升▶▷活化用好紅色資源

傍晚時分,前來紅色文化長廊散步的群眾越來越多,三五成群,一旁的紅色圖書室裡,孩童正在閱讀關於步上村的紅色故事。

步上村是著名的“紅色村”。1929年10月19日,紅四軍在步上村鎮山亭向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取得入粵作戰的第一場勝利。

“這是我們的文化,也是我們的財富,更是我們發展的動力。”黃強說,早在2018年,南磜鎮以“五個一”紅色文化工程(一面文化牆、一條紅色長廊、一間紅色文化室、一個紅色遺蹟、一本紅色圖書)打造具有南磜特色的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經典遊線,在步上村興建了紅色文化長廊、紅色牆和紅色圖書室,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其中,步上村的紅色長廊工程包括紅色歷史文化和綠色休閒兩大區域,總投資271萬元,修建400米革命史蹟,將著力展現紅四軍二經南磜,在步上鎮山亭取得入粵首勝等史實,既為遊客提供觀光休閒的好去處,又成為提供紅色教育的“打卡地”。同時,步上村爭取上級支持,將村中的紅色景點融入到南磜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經典遊線之中,充實並豐富經典遊線的內容和內涵。

得益於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步上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對接好“聯鄉興村”行動,從優化改善幹事創業環境著手,堅持內部挖掘和外部吸引相結合,全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村“兩委”班子成員中有4人為返鄉創業人員。2019年,蕉嶺縣委組織部和南磜鎮黨委安排一名選調生到步上村掛職鍛鍊,協助村內完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從2009年開始,步上村每年舉辦春節聯歡活動,舉辦遊園、舞獅、象棋、乒乓球等文體活動;在紅四軍取得入粵首勝90週年之際,步上村舉辦“回眸紅色歷史,展望光明未來”紅色演講比賽活動;2019年,步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掛牌成立……如今,在步上村紅色土地上,一股鄉村文明之風正吹遍家家戶戶,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規劃產業▶▷培育打造“雙百”產業

“按照今年的長勢,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黃海榮是步上村的菸葉種植大戶。剛查看完菸葉基地的他,臉上露出笑容。

黃海榮在聊天中說到,由於地處山區,步上村主要以傳統農耕為主,生產水稻、花生等農產品,專業化程度低,小、散、弱問題比較突出。“加上常住人口外流、外出務工人數增多,村內土地撂荒現象頻發,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關鍵所在,也是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質量的關鍵所在。

為妥善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培育壯大種植產業,步上村大力發展“雙百”產業,培育“百畝烤煙”和“百畝臍橙”,壯大農村經濟產業。

“目前步上村種植烤煙面積達到100畝,年產量280擔。烤煙每畝產量為220市斤,畝產受益達到2000元以上。”黃強表示,發展烤煙產業還可以吸納村內剩餘勞動力,帶動村民致富。目前,村內共有3戶烤煙種植專業戶,吸收消化村內勞動力60餘人,勞動力人均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

與此同時,步上村喚醒沉睡土地,由村委牽頭,集約105畝閒置土地,與江西贛州承包商簽訂租賃合同發展“百畝臍橙”,打造“一村一品”。

“看到家鄉的環境一天天變好,我也有回家發展的想法,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村民王全新是步上村回鄉創業的代表之一,像他一樣回鄉發展的村民,在步上村變得越來越多。

根據村裡的發展規劃,接下來,步上村還將搶抓機遇發展旅遊產業,主動搶抓蕉嶺縣打造“長壽鄉中鄉”精品遊線和南磜鎮打造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經典遊線等重大機遇,以步上村的紅色文化長廊建設為切入點,主動與石寨古村落組團發展,打造一批旅遊產業和特色民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