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世界上最讓人絕望的,不是自我絕望,當自己放棄了自己,那是自暴自棄。真正的絕望,是你拼了命找尋出口,卻發現四周都是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沒有人聽見你的聲音,這才是絕望。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情,去讀完這本書。2018年,那年我大一,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粉藍粉藍的封面,載著靈動的小麋鹿,加上如此乾淨的題目,我真的以為它是一本言情小說,上演那種現代版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

然而,裡面似懂非懂的句子,模模糊糊的場景,尤其在字裡行間,作者流露出的悲慟,都與預期大相徑庭。沒有高配置的男主,自始至終,都像是那個叫房思琪的女生的獨角戲。我不想看,也看不懂,索性終止了讀下去的慾望。

房思琪,這個故事中的主角,我以為她會永遠留在書頁。

2020年的今天,鮑毓明性侵養女一事被曝光,曾經的房思琪,演變成了現實版的李星星。而近兩年時間,我早已戒掉毫無營養的雞湯和無腦言情,再度翻開了這本書。

我知道它在講性侵,可即便有了心理預設,當置身其中,還是會覺得難受。通常我讀書,特別享受收尾那一刻帶給我的成就感,可這回讀到最後,等待我的不是風雨彩虹,而是久久不散的烏雲。烏壓壓的,讓人壓抑。

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向死而生的文學絕唱,打動萬千讀者的年度華語小說”。我想,相比性侵本身,更打動讀者的是,裡面的女孩不是一擊即敗,她嘗試過無數種救贖。強迫自己愛上施暴者,謹小慎微暗示父母,甚至把傷口暴露給社會。然而沒有哪一方力量,沒有哪一個人能站出來,去留住她漸漸逝去的生命。

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對抗著整個世界的暗黑。房思琪如此,書外的作者林奕含,亦是如此。

花季少女《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面沒有初戀,更沒有樂園。

一:惡魔偽裝的善良,是為天真女孩編織的密網

中國古代兵書上講,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老祖宗在戰場上打出來的經驗,同樣蘊含著識人的智慧。

面目猙獰的壞人不可怕,畏懼心理會支配著你繞道走開。他們把所有的壞,都掛在臉上,即便壞,也壞得很表面。只要你跑得足夠快,他們就追不上你。

最可怕的,是那些戴著好人面具的壞人。他們衣冠楚楚,說話冠冕堂皇,你會不知不覺被其表現的某個閃光所吸引,自發向他靠近。看似走向一團淨土,殊不知是深不見底的深淵。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主人公房思琪就是被這樣一張臉所矇騙。思琪的國文補習老師李國華,打著文學的幌子,來掩飾內心的真正需求,將自己的演技發揮到了極致。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進入所謂的補習房間,迎面而來的是光禿禿的課桌,上面沒有文學;一汪求知若渴的眼神,撞上的卻是老師意味不明的目光;應老師的要求轉身從書架上拿書的時候,被老師身體包圍卻卻無力掙脫;最後,當目之所及漸漸模糊,只是能感覺到自己被脫掉了衣服,那個魔鬼撕裂了自己的身體。

可明明不久前,她還拿著作文,興沖沖地上樓找老師輔導。說到底,她不過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啊。

當作者林奕含把原始一層層剖開,性侵已不單單是一個法律上的罪名,我們似乎看到一張足以遮天的大手正朝著懵懂無知的少女襲來。她無力反抗,而我們,被阻斷在另一方世界,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態朝最壞的方向發展。

“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你懂嗎?你不要生我的氣……你那麼美,但總也不可能屬於全部的人,那隻好屬於我了。……你喜歡老師,老師喜歡你,我們沒有做不對的事情。這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能做的最極致的事情……你可以責備我做太過,但是你能責備我的愛嗎?你能責備我的美嗎?……再過幾天就是教師節了,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李國華說著令人作嘔的句子,循循善誘著房思琪。跳出這個圈套,我們很容易識破這個拙劣的騙局,因為我們不愛文學,更加不愛李國華。可對於房思琪而言,這是她德高望重的國文老師啊,她像愛好文學那樣,深深地崇拜著李國華。

既然老師這樣說,那應該就是對的吧。愛老師,就等同於愛文學。

她選擇相信,相信那個可以整篇背誦長恨歌的人。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是啊,身處最乾淨的年紀,房思琪們又怎能敵得過老奸巨猾的李國華呢?李國華以文學的名義,摧毀了房思琪;而精英隊伍裡的鮑毓明,打著所謂養父的幌子,誘姦了少不更事的李星星。

我們不願懷著惡意去揣度一個成人,我們寧願相信善良才是這個世界主流的聲音,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真誠,我們真的想要真心換真心。可總有那麼幾個城府極深的人渣,他們不給你第一眼相信別人的機會。

為了少數壞人,而對所有人加以防範,值得嗎?

我想說,值得。哪怕只能拯救一個房思琪,哪怕只能打倒一個鮑毓明,哪怕只能減少一個寫出這樣絕望文字的林奕含,那大家的努力也就都有了意義。

惡魔善於偽裝善良,進而為天真女孩編織起一個個密不透風的網。而“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保護女孩們的第一道屏障。

二:父母缺失的性教育,是施暴者最有力的幫兇

古往今來,教育一直是每個中國家庭十分重視的話題。古時候,有詩禮簪纓之族;現代,也有書香門第之稱。我們講究詩詞歌賦,我們追求琴棋書畫,這些外在表徵,代表著一個人的氣質,也揹負著一個家庭的教養水平。

有教養的家庭,會教你行不露足,踱不過寸,笑不露齒,手不上胸。而性教育,卻是不可觸碰的禁區,但凡染指上“性”,便會被貼上不雅的標籤。

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所謂的閨秀之風,就像一塊性教育的遮羞布,把它擋在前面,家長們似乎就可以高枕無憂,好整以暇地欣賞著“純淨”的子女。談性,家長們不齒,也不屑,而正因此,殊不知正給了某些野獸可乘之機。

作家李銀河說:“性教育缺失帶來的傷害,並沒有因為我們避而不談而消失。”回到我們今天的小說中,恰恰是房思琪父母對性教育的忽視,才造就了後期他們難以彌補的錯誤。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一次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的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後來她又試探性地跟她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了。”母親說,“誰,小小年紀就這麼騷?”

於是,思琪決定一輩子都不說話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向父母坦誠說出一切,這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房思琪有想要這樣做,她戰戰兢兢地試探,可還未曾真正邁出那一步,就被父母嚇得給收回了腳。

父母對性教育的輕視和渾不在意,甚至隱隱帶有惡意和粗鄙的猜測,就像一道鴻溝,永遠阻斷了雙方的交流。甚至,在沒有任何根據和佐證的情況下,聽到學生和老師的花邊新聞,他們會潛意識裡把責任和盤推到女生身上。

正常有教養的女孩不會如此,這是她的出格,與老師無關。

女兒在惡魔的凌辱下苦苦煎熬,為人父母者非但沒有上前營救,反而順手把求生門給堵死了。世間最荒唐的事莫過於此。

前段時間,我在b站上看過一段林奕含婚禮的演講,當書中的房思琪走出來,變成屏幕對面的聲音,那種情感交付是雙倍的。看書的時候,我還可以自我矇蔽,假裝這只是一部虛構小說,不必當真;而林奕含的音容笑貌縈繞在你身邊,距離一下被拉近,你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創傷與絕望。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之前讀小說,我感到壓抑,但不曾哭,但聽著林奕含的演講,我幾度哽咽。在演講的結尾,她提到了自己的父母,抱歉沒有長成他們期待的模樣。而坐在臺下的林爸,突然高喊了一句“不會!”真的,那一刻,我再也忍受不住,一個人在臥室裡失聲痛哭。

我知道,這聲“不會!”飽含了林爸太多的感情,有對女兒的心疼,有對國文老師的憤懣,還有對自己缺席這場戰役的愧疚與自責。而林爸也沒有在安慰,他是真的為女兒而驕傲。這場長達六年之久的仗,林奕含孤軍奮戰,她沒有被打倒,甚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屬。換做任何一個女生,都很難挺到這一步。

後來林奕含自殺,林爸在出席女兒葬禮之後,一群記者前來採訪,追問骨灰盒打算葬在哪裡。神色憔悴、悲痛欲絕的他,第一反應是“這兩天大家都很辛苦”,並兩次向記者鞠躬及膝。多麼善良的一家人,他們或許從未想過時間能險惡至此,生平缺失的性教育,女兒已經用生命給她們補上了這堂課。

性教育的話題,在中國總是那麼諱莫如深,性在家庭環境下是禁忌品,是亞當不該偷吃的禁果。然而,不是接觸到性女孩就變壞,相反只有正視它,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但願,林爸的悲劇只有一次;但願天下的父母,不要因為缺失的性教育,無意間成為施暴者的幫兇。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一切為時晚矣。

三:社會投放的惡意,是壓死少女的最後一根稻草

林奕含說,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因為這場暴力,壓根不是李國華一個人的努力。現實社會中,性的暴力、家庭暴力、網絡暴力都是全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每一個施暴者都有搖旗吶喊助威,每一個受害者都遭到所謂正義評判者的口誅筆伐。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除了思琪,還有一個同樣被迫害的女孩郭曉奇。她曾試圖讓自己愛上李國華,而且認真那樣做了,然而當她發現自己努力了很久終於愛上的男人,其實同時“愛”著很多女生,所謂的愛,不過是一場欺騙,郭曉奇的世界轟然倒塌。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最終,她選擇通過網絡揭露一切。原來以為是正義的聲援,沒曾想等來的,卻是網友們“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錢”、“還不是被插得爽歪歪”等極其露骨的嘲諷。

沒有什麼正義,相比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他們更喜歡看戲。

而書中唯一帶給思琪安慰的伊紋,還長期忍受著丈夫的家庭暴力,把伊紋推向火坑的,不僅是丈夫錢一維。張太太明明知道錢一維打跑了好幾個女朋友,一邊說著“窮死也不把女兒嫁過去”,一邊介紹伊紋和他認識;整棟大樓的人都在議論伊紋被打得有多嚴重,在夏天也用長袖高領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老錢太太更是無限縱容著兒子的家暴行為,即便一維把伊紋打到流產。

書裡的世界,真的醜得不成樣子。

而拉回現實,情況並沒有好多少。林奕含生在臺南,卻要跑到臺北治療抑鬱症,這裡鮮少人認識她;大學期間她病情復發,向教導主任和助教請假時,卻被質疑病例是從哪裡得到的。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不久,因為小說暢銷,林奕含也隨之被推到大眾面前,各種專訪報道紛至沓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媒體世界裡,他們或明示或暗示,房思琪是不是你本人,這種帶著探求式的惡意,不斷刺激著林奕含那本就不堪一擊的敏感神經。而各種新聞標題《美女作家性侵後發表處女作》《誘姦少女成為臺灣美女作家》佔據版面,有多少人是被這些關鍵詞吸引,有多少人會懷著善意去了解背後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真正讀過她的小說呢?

媒體打著維持正義的幌子,當那層虛偽面具被撕開,更多的人是在消費著林奕含的遭遇,消費著她的才華,儘可能多的將其變現。沒有誰去真正關心林奕含,他們只想挖出細節,以此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趁機博取關注和流量。

以愛之名,媒體啃食著林奕含的人血饅頭。

我們會在書中看到,與老師合起夥來哄騙女學生的補習班校長,在一起分享侵犯女學生戰績的猥瑣男老師,還有對受害者遭遇置若罔聞的吃瓜群眾。合上書頁,又有無良媒體的惡意採訪,周圍群眾的質疑和八卦。

不管是書裡還是書外,無論是房思琪還是林奕含,她們都沒有多麼好受。

最終,一個瘋一個死,女孩的故事結束了。

“太好了,靈魂要離開身體了,我會忘記現在的屈辱,等我再回來的時候,我又會是完好如初的。”

這次,房思琪搞錯了,她的靈魂離開以後,再也沒有回來了。而林奕含在小說出版後不久,在她的生平遭遇赤裸裸展現在大眾面前,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任何一場關於性的暴力,都是在整個社會共同合作下完成的。社會投放的惡意,是一片又一片輕飄飄的雪花,看似不足輕重,可壓死一個瀕臨崩潰的少女,真的足矣。

結語:

含苞待放的年紀,房思琪就像一朵被激素催開的花,沒有經過自然生長就開放繼而快速凋謝。早在十三歲的那天,她就已經被扼殺掉,而施暴者李國華,卻依舊安然地享受著人生。

很多人說,這部小說太苦,苦到讀不下去。讀不下去可以不讀,畢竟於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小說,一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我們從中抽離,依然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熱情洋溢。然而,對林奕含來講,這卻是她整個前半生的寫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抱歉林奕含,這世界終究是讓你失望了

縱然苦,她還得想辦法活下去。可以看到,林奕含是以怎樣的姿態向世界求救,她想過愛上李國華,以此完成精神的和解,這樣就不會那麼痛了;她想過從父母那裡尋求援助,可長輩滿懷偏見,惡意的揣永遠測縫上了她的嘴巴;她想過向社會揭露黑暗,可迎來的光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溫暖。

她也想好好活著,可這個世界,卻沒給她活下去的機會。

李尚龍評價這部小說道:“這世界有個奇怪的現象,總是等到作者離開世界,人們才去讀她的作品。這社會還有個奇怪的規律,總是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識到事情不小。”

可那時候,真的一切都太晚了。

把流著血的傷口給人看,這是無望者最後的希望。對於她們的痛,我們無法做到相同等級的感同身受,但至少,給她們的世界打進一束光,讓她們活得有希望。

要知道,這場關於性暴力的反抗,從來就不應該是女孩一個人的事。

作者簡介:馬小牙,99年在校大學生,讀書寫作,簡單生活,簡單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