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德國和法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誰勝利的次數更多?有什麼依據?

南柯一場夢


近代的歐洲和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相似,邦國林立,相互攻伐,法國和德國就是其中的一對老冤家,幾百年來戰火不息,圍繞著法德兩國在歐洲大陸建立的體系說明他們只有暫時的停戰,沒有永恆的休兵。

十七世紀後的法國像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在波旁王朝第一任黎塞留公爵的領導下,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和外交努力創立了日後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國際關係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這是一個以法國為核心的世界體系,為日後法國兩百年的歐陸霸主地位奠定基礎 。當時的德國還是一地碎片,我們在《格林童話》裡讀到的遍地是公主王子的故事就是真實寫照,有點類似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同一個德意志民族分屬不同的邦國,大一點的德意志國家有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

如果說在歐洲國家裡法國和英國之間有爭鬥,有合作,法國和德國卻是一直相愛相殺,從最早的反法聯盟到普法戰爭,再到一戰和二戰,這對老冤家從來沒有停歇過,可以說整個歐洲大陸的近代史幾乎就是法德兩國的戰爭史和爭霸史,且互為因果。

1792年到1815年反法聯盟戰爭各有勝負,法國先贏後輸,勝利時成就了拿破崙,失敗時斷送了拿破崙;

1871年的普法戰爭則是普魯士一舉擊潰法蘭西第二帝國,俘虜法帝拿破崙三世並統一了除奧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土地。德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舉行加冕禮作為對當年拿破崙終結德意志第一帝國的行徑的報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贏了,但是屬於慘勝,因為戰爭在法國領土上進行了5年,戰爭結束整個國家滿目瘡痍,成了一片廢墟焦土,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

這才有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對德國的無情追責賠償壓榨,割地賠款,德國的投降儀式在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舉行,以洗刷普法戰爭給法國帶來的恥辱,

一戰後建立的凡爾賽體系不但沒有使德國屈服,為世界帶來持久的和平,反而在德國人民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為日後希特勒在德國政壇的升起埋下了伏筆,被歷史學家嘲笑為僅僅是為期二十年的停戰協議。

1939年二戰爆發,德軍繞過法國視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在法國北面與比利時接壤的阿登森林突然出現,僅用44天就攻陷了法國,

法國政府的投降儀式在22年前德國簽署停戰投降協定的巴黎北部的貢比涅森林那節列車車廂內進行,以羞辱法國,洗涮德國在一戰的恥辱,法國被肢解佔領。

雖然5年後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浴血奮戰下,戴高樂帶領自由法國解放巴黎,但二戰的西線戰場依然是法國,慘遭蹂躪。 但二戰之後建立的雅爾塔體系不再像一戰的凡爾賽體系一味追求懲罰和死死壓住德國,而是根除法西斯思想,1951年法國與德國放下歧見,共同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標誌著彼此不再走對抗防範的老路,大家都有活路才有和平繁榮,

這是歐共體及歐盟的先聲,是法德之福,更是歐洲之福。爭鬥了幾百年的這對老冤家終於放下恩怨,握手言和,算是為法德戰爭史和交往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真正實現“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你好,我是慕慕說歷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

“歷史上德國與法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誰勝利的次數最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結合歷史,從德國和法國國史、背景等多個角度來解析。

其實,算上德國前身“普魯士”的話,德國和法國在歷史上有過兩百多個戰爭,其中,法國比德國勝利的次數稍微多幾次。

但如果說是大規模的戰役的話,主要有四個戰爭,它們分別是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一戰、二戰。

在這樣戰爭中,法國勝利次數和德國是一樣多的,接下來,慕慕將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些戰爭。

一、法國和德國的淵源背景

首先是兩個國家的歷史關係。

德國和法國的關係可是不簡單,用中國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你知道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個叫查理曼的大帝嗎?如果不知道也沒關係,你可以伸手拿一張紅桃K出來看一下,上面就是他的原型。

對於查理曼大帝,你不熟悉也不要緊,你只要知道,他創立了一個帝國就行了,這個帝國是多麼的大啊,領土多麼廣闊,

東至多瑙河,西到大西洋,南到意大利,北至北海。

後來,查理曼大帝去世了,他的三個子孫簽訂了一個條約,把帝國瓜分了,瓜分的三部分後來變成了德意志、意大利和法蘭西。

這就是德國和法國的歷史關係與背景,它們是同宗同源,擁有共同的祖先,按理說本來因該如兄弟一樣和平共存,但因為一些原因,它們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甚至水火不容。

在歷史上,法蘭西是個大國,它一直阻礙著德國的統一,它爆發的革命又引起了德國的反法戰爭,於是,在十九世紀以來,這兩個國家爆發了四個主要的大戰爭。

二、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的開始時間是1803年的5月13日,拿破崙戰爭不是指一場或一次戰爭,它是指拿破崙在位期間所發生的所有戰爭。

剛剛說過了,法國是個大國,它的大革命引起了反法聯盟的戰爭。

拿破崙在位期間實行軍事獨裁,他讓法國的軍事實力大幅度上升,因為與日俱增的強大實力和做為在位者的野心,拿破崙為了鞏固法國在歐洲的地位,不斷的招兵買馬,試圖侵佔他國。

拿破崙戰爭的背景

法國在歷史上爆發過一場空前的革命,史稱“法國大革命”。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歐洲各國皇室的地位受到威脅,它們聯合為盟友,組成“反法聯盟”,試圖反對和抵擋法蘭西共和國的入侵。

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法國和反法聯盟各有勝利,於1802年簽訂亞眠條約,但野心是不可低估的,由於不滿這個條約,於是爆發了拿破崙戰爭。

由於恩怨與利益,歐洲各國開始瘋狂打擊法國,德國,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六次反法戰爭中,英國連同普魯士於滑鐵盧擊敗拿破崙,終於,在俄國的游擊戰術中,法國開始實力下降,最終失敗,以拿破崙被俘虜、流放為結局。

雖然而後又有小小的抵抗,但這場戰爭還是於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全軍覆沒為尾聲,結束了。

德國勝利,法國戰敗。

三、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開始於1870年,終止於1871年,這是普魯士與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

因為權利與統一的問題,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普魯士之間是長年緊張的關係。

1870年,7月,普魯士首相脾斯麥,公開挑釁法蘭西,法蘭西發怒,正式與普魯士宣戰,但法蘭西由於實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一直敗北。

敗北的法蘭西第二帝國由於帝國的投降與無能,爆發了又一次革命,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這次的共和國沒能解救法國,普魯士大軍仍然長驅直入,最終以法國失敗告終。

四、一戰與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間是1914年8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引火線,世界表面的風平浪靜格局被打破,各國戰爭紛紛爆發。

由於同盟會挑起的非正義戰爭,協約國開始參戰,其中,德國就是同盟國對於中的,而法國是協約國的,本就關係緊張的國家,如今可謂是更加混亂了。

這次的戰爭主戰場在歐洲,分為東西南三線,德國是西線戰場,由英、法兩國對戰。

終這場非正義戰爭在同盟國戰敗中拉下帷幕,德國遭受重創,法國獲得了不斐的戰利品,更是在這之後積極打壓德國,讓德國遭受孟創。

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息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在不遠處停留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的9月1日,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和兩大集團陣營的建立,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國家開始挑起戰爭。

德國在一戰中為戰敗國,由於簽訂的條約對於它來說太過苛刻,於是,在它調整好國內處境後,心中不甘的它聯合野心勃勃的日本,挑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以德國失敗告終,這種反人類的戰爭最終還是在正義面前失敗,德國再次被法國打壓和擊敗。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德國和法國的戰爭是紛繁複雜的,千年來,兩國爆發的戰爭或大或小,在其中有名的大戰爭中,德國和法國各有勝負,贏得次數相差各自一半。

特別是當德國由普魯士更名為“德國”後的大戰爭中,兩國都各自贏了一半。


慕慕說歷史


德國和法國之間主要有5場大規模的戰爭。法國勝利3次,德國勝利兩次。具體介紹如下:

1.拿破崙時期的普法戰爭。在第4次反法同盟時期,在耶拿戰役中,拿破崙大勝,反法同盟自動瓦解,隨後普魯士被法軍攻入,柏林被法軍佔領,普魯士名存實亡。

2.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中,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滑鐵盧大敗拿破崙,隨後聯軍攻入法國,將拿破崙流放,法蘭西第一帝國被終結。

3.普法戰爭。此次戰爭是拿破崙三世發起的,為的是阻止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法軍在邊境進攻接連失利,轉入了防禦。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將拿破崙三世圍困在色當。拿破崙三世只得率眾投降。普魯士獲得勝利,併成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屬於同盟國,法國屬於協約國。雙方在戰爭中投入了大量的軍隊,但是戰爭發展成為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德國因為是兩線作戰,經不住內耗,最終投降。

5.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軸心國,法國為同盟國。德國佔領波蘭後開始入侵法國,在德國的閃擊戰下,在開戰的僅僅六個星期,法國便宣佈投降,隨後法國成立了維希政府與納粹德國合作。戴高樂將軍流亡海外,成立自由法國,繼續與納粹德國作戰。最終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攻擊下,希特勒自殺,德國無條件投降。

戰爭其實沒有勝負之分,大家都是輸家,這個世界還是不要有戰爭比較好,希望我們的孩子們成長在陽光下,而不是炸彈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