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文/ 高雪純 圖/ 徐愛遐 楊琴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對於學校大多數師生來說,返校意味著進入“三點一線”的常規校園生活,然而,對於農學院的每一位師生來說,意義卻與眾不同。在返校的第一時間,500餘名碩博士研究生、100餘名本科生心中最惦記的還是自己的科研進展,不顧旅途勞頓,擱下行李,直奔那久違的試驗田。

  • 放心吧,今年苗子都好著呢!

  “都來了,大家都挺好吧?好,好,是應該去看看苗子。放心吧,今年的苗子都好著呢!”還是那熟悉又親切的陝西鄉音,徐愛遐教授的話直擊在場每一位研究生的內心。

  徐愛遐教授課題組致力於油菜遺傳及分子育種,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的油菜授粉是最費時費力的工作,每年整個課題組師生全員出動,近20人投入授粉工作都會非常辛苦勞累。今年由於學生無法按時返校,課題組僅僅兩位老師扛起重擔,為保護學生的試驗材料義無反顧地投入冗雜的試驗,開展“油菜保衛戰”,工作量之大難以想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徐愛遐教授課題組成員在油菜試驗地測量性狀

  “來到地裡看著已經碩果累累的油菜,想起離開前還是青青的油菜幼苗,在家的擔心焦慮化為烏有,非常感謝老師們為我們守住最重要的試驗材料。”密不透風的油菜地裡,2019級博士研究生徐宇重複著蹲下、起來、蹲下、起來,一株一株從底往上,一截一截地測量著油菜灌漿期的性狀,衣衫早已被汗水浸溼,微笑著說:“已有所成的老師們都這麼拼搏,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機會和平臺,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奮鬥呢。”

  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青青說到:“返校後,看見導師幫忙做好的自交、雜交材料,感謝的話語難於言表,被老師們的無私奉獻深深感動,惟有在以後學習工作中更加用心,發揚農匠精神,精益求精,才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我將以青年之熱血,擔青年之責任,秉承先輩意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五月的楊凌驕陽似火,我的內心充滿希望和力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徐愛遐教授課題組成員在油菜試驗地測量性狀

  對於農學院大多數研究生來說,如果錯過了作物生長的某些關鍵時期,可能這一年甚至幾年的科研工作都將付之東流。在學生無法返校期間,徐愛遐教授的所作所言也是農學院老師們的真實寫照,為保證每一位學生的科研課題不受影響,老師們親自下田,對學生的試驗田進行除草、澆水、施肥、取樣等,有時候一名老師要兼顧多名研究生的田間實踐,拖家帶口下地勞作也是時有發生的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利用冠層分析儀測量數據

  • 農學人的幸福,天天都是勞動節

  “楊凌氣象臺2020年05月02日15時16分升級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未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史上最熱“五一”到來的猝不及防,農學院的師生頭頂烈日,身著實驗服,捂得嚴嚴實實,汗水劃過臉頰,或在鬥口試驗站的田地裡播種玉米、或在曹新莊農場的麥田中記錄生長情況……

  5月2日15時,玉米課題組楊琴教授帶領11名研究生在官村試驗站備播的田地裡,頂著37℃烈日的炙烤,女生拉線,男生划行,沉重的划行器在男同學的手裡變得輕巧、靈活,滴落的汗水匯進了一道道深淺相一而又橫平豎直的播種線,像是在為迎接即將播下的“金種子”做洗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楊琴老師課題組播種玉米

  5月3日清晨5:30,晨曦微光中,師生們已經來到田壟上,開始了播種工作。擺種子、插標記牌、核驗校對、播種,大家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一粒一粒的種子埋進土裡,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踩緊。“對於每一個農學學科的科研人員來說,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是最基本的考驗,在參與田間試驗的全過程中,才能真正的瞭解作物生長規律,為自己的研究課題找準方向、層層深入。”楊琴教授說。

  “別人都說‘只要選對了人,天天都過情人節’,對於我們來說‘農學人的幸福,天天都是勞動節,大自然給我們補了天然的鈣,勞動中擁有了健康的體魄’……”爽朗的笑聲從曹新莊農場的麥地裡傳來,此時的小麥已經進入揚花期,自4月27日返校至“五一”假期結束,作物生理與農田生態實驗室的研究生每天在試驗地裡除草、取樣、田間觀察等,沒有休息一日,每到午飯時間便在試驗地邊找個小樹下的陰涼,席地而坐,打開外賣邊吃邊聊,笑聲不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楊琴老師課題組播種玉米

  談到為何能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下樂此不疲,2019級作物學碩士張候平笑著說:“以前在自我介紹中要求說出自己優點的時候,我總喜歡用‘吃苦耐勞’來形容自己,自從選擇了農學專業後,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個詞的深刻意義,如果連苦都沒吃過,又何來的耐勞。我們農學人要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意識,在勞動中淬鍊成長,在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實現自己的時代擔當!”

  “我的試驗已經全部完成,主要研究方向是油菜株型,此次田間試驗主要是協助師弟調查分枝夾角等性狀,完成好課題交接工作。” 4月中旬已提交畢業論文的2020屆碩士畢業生郭娜早早申請返校,“五一”假期第一天就帶領師弟開始了田間試驗,她說:“習總書記曾經說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這種長征精神在實驗室體現得尤為明顯,作為畢業生,更有責任有義務把課題交接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師生:腳踏黃土身披驕陽 躬耕不輟譜寫科研

播種玉米

  不只是五一假期,清明、端午、國慶……農學人似乎與假期完全“絕緣”,因為“時不我待”!更何況,他們心中有一顆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匠心。正如王輝教授所說的:實驗室裡育不出好品種。農學人只有把課堂搬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才能在熱辣辣的驕陽下,野蠻生長,優雅綻放。

供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