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科城裡的“博士創客”

近日,一場特殊的跨國視頻會在楊凌普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仕彪與俄羅斯的羅曼·阿努弗裡耶夫之間進行。結緣於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的雙方,於今年元月在有中國農科城之稱的陝西楊凌達成智慧農業領域合作意向,一直在為推進中俄智慧溫室管理系統與智慧農場管理軟件合作發展項目落地而積極溝通,視頻會將雙方原定四月份的會晤改成了空中連線。

蔡仕彪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營養學2019級博士生,剛剛結束的視頻會讓他對中俄未來智慧農業領域合作充滿期待。

2016年,還在西農讀碩士的蔡仕彪在參與節水灌溉裝備與新技術推廣時發現,傳統灌溉方式費肥費水費人工,農業種植合作社對水肥一體化技術和設施農業新技術需求迫切。經過多番考察,蔡仕彪與2位研究生聯合創辦了楊凌普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客戶提供經濟作物種植諮詢、規劃建設與設施農業新技術服務,涉及設施溫室、智慧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設施農業新設備新技術應用。如今,公司的新技術已經走進陝西、山東、重慶、雲南、山西等地120餘家企業。公司創辦四年來,累計完成農業項目100餘個,推廣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5600多畝,建成智慧果園500多畝,銷售總額達1600餘萬元。

同樣是出於對農業前景的看好,西農動醫學院2019級獸醫專業博士生王炳科三年前放棄年薪30萬元的工作機會,毅然選擇一邊讀博一邊創業。他創立的楊凌穠福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疫情期間,學校還專門為我們提供了6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進行實體經營。”

疫情防控期間,西農第一時間組織調配資源,為農科城的創業學生提供消毒液、口罩等必要的復工復產防疫物資,還開通創新創業輔導支持熱線,利用網絡直播就雙創學子關心的科研選題、農技服務、互聯網+、挑戰杯等話題,進行在線宣講、案例分享、線上問答等,充分發揮了“指導教師—創業校友—專家教授—學校服務—政府支持”的五維聯動機制作用。

“今年2月19日,在學校和楊淩示範區的幫助下,公司‘火力全開’復工復產復能,為7家牧場提供了線上第三方服務,為近50家牧場提供了電話諮詢。”被業內稱為“奶牛私人醫生”的王炳科介紹說。

“穠福農牧的養牛‘神器’——奶牛疾病發情監測儀和奶牛精準激素使用方案確實好!”提起王炳科的楊凌穠福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草灘牧業華陰一場繁育技術主管齊偉激動地說,牧場使用一年後,奶牛繁殖率就達到了96.4%,發情揭發率穩定在75%以上,情期受胎率達47%,“牧場存欄的3000頭奶牛全都受益了。疫情期間,王炳科團隊還定期為牧場做遠程繁殖評估、數據分析。”

2015年,從西農碩士畢業的王炳科發現國內牧場使用的設備幾乎全是進口產品。他就決心要為世界奶牛養殖業烙上中國印記。公司創辦一年多,他們自主研發的奶牛疾病發情監測儀迅速推廣,國內58個牧場的3.7萬餘頭奶牛均應用了這個高科技產品,甚至還國外。

近日,就在王炳科公司所在的楊淩示範區“眾創田園”內,西農葡萄酒學院2019級博士生、楊凌錦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翠豔,正帶領同事們對秦巴山區科技特派員扶貧創業聯盟專場直播公開課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

秦巴山區是我國最大的連片特困地區,橫跨陝西、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六省。秦巴山扶貧聯盟包括72個貧困地區涉農企業、合作社近600家。作為聯盟創新創業互動交流及知識分享平臺設計開發項目執行人,曾翠豔最近很忙,“平臺圍繞鮮食葡萄,菌種選種、制種等技術問題,組織學校專家教授以‘不見面、不接觸’的方式,為廣大農戶免費答疑解惑,及時解決生產中的難點、堵點,還邀請了騰訊直播老師做帶貨技巧專場講座。”“90後”曾翠豔滔滔不絕地說。

從涉農博士變身“農創客”,蔡仕彪、王炳科、曾翠豔成為西農眾多高學歷創新創業者的縮影,他們在為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貢獻著“西農智慧”和“西農力量”。

“在西農,活躍著一批像蔡仕彪、王炳科、曾翠豔這樣的有志於農業創新創業的年輕人。”據西農研工部部長陳帝伊介紹,僅2019年,學校就有592支學生團隊2986名學生參與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斬獲國家級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獲團中央“微創業”大賽金獎1項、鄉村振興專項獎1項;3支團隊成功晉級第二屆全國林業草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通訊員 付文婷 記者馮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