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 汕尾市區供水形勢嚴峻問題透視

水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 汕尾市區供水形勢嚴峻問題透視

近日,一位徒步愛好者從裸露龜裂的平安洞水庫走過。羅迅革 攝

在汕尾,今年“五一”這個小長假有點讓人快樂不起來。人們剛剛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陰霾中走出,“五一”當天,市三防辦便向汕尾全市發出緊急通知指出,全市20宗中大型水庫蓄水量已降至1.6億立方左右,僅佔正常庫容的23%,海豐部分地區已出現供水趨緊的情況,並呼籲廣大市民珍惜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汕尾市區供水形勢嚴峻再次敲響警鐘。

近年來,隨著汕尾市區擴容和人口增加,市區自來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水形勢已越來越嚴峻。究竟汕尾市區離水危機有多遠?

近患:枯水期供水緊張成常態

汕尾建市之前,汕尾鎮的人口僅有幾萬人,居民常飲用苦澀地下水或靠境內琉璃徑和赤嶺兩個小水庫解決飲水問題。建市之初,隨著人口的增加,供水形勢開始窘迫,當時流傳的一句民謠“自來水滴呀滴”便形象描繪市區的供水狀況。為解決市區供水問題,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於1990年在東湧鎮建設日供水能力5萬立方的新地水廠,並從十多公里外的海豐縣赤坑鎮境內的赤沙水庫設立泵房抽取原水供應市區;1999年建成日供水能力為8萬立方的新地水廠二期工程。近幾年來,為適應市區擴容提質和人口增長,市供水總公司通過挖潛改造使日供水能力提高到目前的16.5萬立方。同時在赤沙水庫旁新建了赤沙水廠。近日記者向市供水總公司瞭解相關供水情況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只要原水能保證供應,公司就能正常生產,保障市區和紅草鎮供水。目前,新地水廠日供水量16萬立方,加上赤沙水廠日供水量2.5萬立方,基本上能滿足市區和紅草鎮用水需求。但由於市區水資源枯竭,赤嶺水廠、琉璃徑水廠和紅草水廠已停產,市區供水形勢嚴峻。可見市區依然無法改變“看天吃水”的局面。

水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 汕尾市區供水形勢嚴峻問題透視

向紅海灣供水的寶樓水庫變身大草原 莊國群 攝

實際上汕尾建市以來,特別是每到枯水期,市區供水緊張局面多次發生。其中2002年初夏,由於秋冬春三季連旱,汕尾遭遇210多天未下透雨,赤沙水庫可供市區的原水僅存5天左右的供應量,時任市長葉耀親率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公平水庫調水,而當時公平灌渠沿途兩岸的農田也急需用水灌溉,農戶爭著搶水,海豐縣政府為此出動上百人日夜巡視公平灌渠,守護輸往市區的水渠,才避免了水危機的發生。

遠憂:水源危機或提前到來

“汕尾市區人口如果超過60萬人將遭遇水源性缺水。”這是十多年前時任市水利局局長黃激揚在談到市區供水前景時給記者留下印象深刻的觀點。這位老水利人的話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他多年從事水利事業而得出的結論。

汕尾市區瀕臨南海,境內地形多為平原、丘陵,沒有較大徑流的河流,周邊也沒有外來客水過境。而丘陵的山勢不高,沒有建設大中型蓄水工程的條件。每年雖有一定的降雨量,但由於地形、地勢、徑流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大多無法存蓄,只能讓天然雨水白白流向大海。這是造成汕尾市區淡水資源貧乏的客觀原因。

由於先天不足,市區只能從外調水。目前,市區供水主要依靠位於海豐縣境內的赤沙水庫和通過公平灌渠從公平水庫調水引入赤沙水庫。公平水庫與赤沙水庫連結的灌渠長約30公里。據海豐縣三防辦提供數據顯示,赤沙水庫總庫容為1905萬立方,常規庫容為1067萬立方,正常年份蓄水量為2200萬立方。按目前市區供水量,赤沙水庫蓄滿水僅足夠供應市區40天左右用水,正常年份赤沙水庫為供應市區用水需從公平水庫調水13至17次,每年調入赤沙水庫的水量達4600多萬立方,因公平灌渠是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業灌渠水利工程,沿途滲漏損耗高達五、六成,即每年需從公平水庫調出庫量近億立方。公平水庫是我市境內兩個大型水庫之一,其總庫容量為3.834億立方,常規庫容僅有1.633億立方,死庫容為1720萬立方,正常年份蓄水量為4.05億立方。公平水庫除向市區供水外,還肩負著農田灌溉任務。

記者從汕尾市供水總公司瞭解到,目前該公司供水服務人口為40萬,市區夏季高峰用水量每天達20萬立方左右。隨著市區擴容提質,金町灣旅遊度假區、紅草高新工業園區、汕尾火車站中央商務區、星河灣地產、華潤萬象天地等項目建設推進,用水需求量將進一步劇增,未來市區將面臨更加嚴峻的供水形勢。

更令人憂慮的是:隨著海豐城鎮化步伐加快,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需求量猛增,目前為海豐縣城供水的青年水庫和紅花地水庫已不能滿足需求。2019 年海豐縣已啟動從公平水庫“引水入城”的項目,建設規模為日供水10萬立方,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屆時,汕尾市區與海城地區將共用同一“水缸”,形成雙城爭水局面。面對未來,公平水庫是否能承載起這一供水重任?

出路:科學規劃 加強保護 提高效率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個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可以說,一個地方的水資源豐富與否決定著一個地方的興衰。因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鎮人口的增加,經濟規模的增大,勢必帶來水資源需求的急劇增加,唯有豐富的水資源才能保障發展的需求。當下許多地方正在快速推進城鎮化,而對於水資源問題的關注遠遠不夠,水路規劃缺失,可持續發展便難有出路。

汕尾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尤為明顯。多年平均降雨量2200mm,雨季始於3月下旬、終於10月中旬,降雨集中在4至9月的汛期,降雨量佔全年80%以上,而自10月起至翌年3月,雨量稀少,降雨僅佔全年的15%至20%,故冬、春旱是汕尾水旱災的特徵。通俗點說,汕尾的水資源是較為貧乏的,主要靠每年臺風季帶來的那點雨水積蓄。據2005年汕尾市水利局、汕尾市發展規劃局和汕尾市衛生局發佈的《汕尾市農村飲水現狀調查評估報告》顯示,全市水資源總量約65億立方,可作飲用水源的水資源總量38億立方(偏枯年)。當前汕尾水資源存在主要問題:一是水的利用率偏低,水量浪費大;二是水汙染還較重。針對汕尾水資源現狀及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供水緊張問題,筆者認為:

首先應從立足汕尾全市的高度,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科學統籌規劃。各地城鎮化總體規劃和汕尾城區擴容提質,要將水資源作為硬約束落實到城鎮化發展的實施細則中,“量水而行”,以水定發展,不盲目擴張城鎮化規模而造成供水窘迫。對市區而言,要做好公平水庫水源面臨枯竭的準備,須提前做好規劃,考慮是否從陸豐、陸河的母親河——螺河調取水源。

其次,要加強保護飲水源。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保護好飲水源。有限的水資源一旦受汙染了,造成水質性缺水,對汕尾來說將是致命的。曾經是海豐縣城東鎮飲水源的竹仔坑水庫因受汙染而導致改變用途已是前車之鑑。而當下隨著海豐蓮花山旅遊開發而帶來的飲水源汙染無不令人擔憂,青年水庫會不會重蹈竹仔坑水庫的覆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隨著陸河城鎮化快速推進,作為陸城地區飲水源的螺河也面臨供水安全的隱患。因此,對於境內的螺河、黃江的重點河段,以及公平、龍潭、紅花地、赤沙、青年、寶樓、赤嶺、尖山等水庫,要嚴格按照水功能區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區,實施水域納汙總量控制,恢復河流水庫的生態環境。

再者,要提高供水利用效率,節約用水。公平水庫、龍潭水庫、紅花地水庫、南告水庫是汕尾全市主要的大中型飲水水源工程,要提高引水渠道的防滲能力和利用係數。其中,從公平水庫調水入赤沙水庫的公平灌渠損耗高達五、六成,且沿途處於半裸露狀態,存在汙染隱患。公平灌渠是市區飲水生命線,考慮是否可規劃建設全封閉引水管道,這樣既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又可保障供水安全。

來源:汕尾日報

圖片:莊國群 羅迅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