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中華文明的不自信來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

看到有不少人持這種觀點的時候,其實我是挺悲哀的,

中國人,你要自信!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科學?

一個讓人厭煩的抽象的名詞解釋: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實際上,科學可以看做是哲學的一個另類的分支,是由西方哲學家們用所謂“科學”觀念來觀察和檢驗世界的一種哲學方法,以便能更直觀快速理解世界,後來不斷完善,才逐漸演變成今日之科學。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答案是有!確有科學,但是國人給他取的名字,叫格致!是不是高大上很多?你聽聽,這才是有文化底蘊的名字嘛。

格致,即"格物致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格物致知"一詞出自《大學》。格,至也。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也是儒家的重要哲學概念。

明末清初,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熊明遇《格致草》、湯若望《坤輿格致》就使用了“格致”一詞。

近代中國洋務運動開始之後,西學大規模傳入中國,在西式學堂開設的課程中就儼然出現了格致。所以格致就是科學課,主要教授物理和化學。

因為自然科學通過實驗手段取得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這個方法和中國古代哲學的格致很類似,所以清末把科學課取名格致。

而中國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很可能是康有為,他的《日本書目志》就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所以許多人認為“科學”一詞實際上是從日本傳入的。

到了辛亥革命,國人使用“科學”的頻率越來越多,有“科學”與“格致”並存的局面,新文化運動時的賽先生就是科學science的音譯。在民國時通過中國科學社的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最終逐漸取代了“格致”。

所以,格致即科學,科學即格致,中國古代有科學,只是名字不同,意思一樣!

說到底,科學是人類思考問題併力圖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我們發現現象,然後思考為什麼產生,有沒有可能解釋和解決,然後想辦法不斷重複試驗解決方法直至成功,最後才是總結歸納通過文字的方式保存,這很科學。

所以,中國古代有科學(格致),我們的文明是最優秀的文明之一!

中國人,你要自信!


中國人對中華文明的不自信來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