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馈赠

农历三月三,荠菜赛灵丹。

每年清明前后,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和溪头边的野生荠菜开始露出了头。这个时候,农村里闲不住的人们便会禁不住挎上一个小篮子,下地采摘野荠菜了。

野荠菜,又叫地菜,俗称百岁羹,作为食用野菜,最早在《诗经》里就有“甘之如荠”之句。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知荠菜之味道鲜美了。

初春的荠菜,叶绿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是野生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多长在田间地头或小河边,

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跟在姥姥的屁股后边,一蹦一跳的去采摘野生荠菜。姥姥当年因受封建遗毒的侵害,被迫裹了脚,虽是“三寸金莲”,但身子骨硬朗。每当春天天气好的时候,她都会带着我去野外采摘野荠菜。

姥姥是个非常慈祥,又非常有耐心的老人,在采摘野荠菜过程中,又不忘时刻提醒贪玩的我,离河水远点,别湿了衣服,一会又说不要被荆棘扎破了手,可调皮的我,总是对姥姥的嘱咐置若罔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姥姥对此不但不生气,反而脸上始终挂着怜爱的笑容,一遍遍的叮嘱,一遍遍的重复着同样的话

田野的野荠菜真多,一会的功夫,姥姥的篮子就盛满了野荠菜,一句“走了,回家吃饺饺了”,我又跟在姥姥身后一蹦一跳的回了家。

回到家中,我搬个板凳坐在那里,看着姥姥把采摘回来的“战利品”倒在地上,一个一个小心翼翼的分摘完毕,然后倒进一个盛满清水的水盆里清洗干净,最后倒进滚烫的开水里,焯一下水,捞出,再放在木板上剁成细细的形状,放在一个盆里,倒上酱油、香油、盐、然后把切好的肉跟已切成细末状的野荠菜放在搅拌均匀,然后连着野荠菜和肉块一起包在了一个薄薄的面皮里,按成皱褶状,就成了我想了一个冬季的野荠菜饺子。

邻近吃饭的时候,家里灶间总会飘散出野荠菜饺子诱人的香气,街坊邻居们总会在这个时候,收到姥姥送来的一盘盘野荠菜饺子。那个时候的我,总是莫名的被这种邻里和睦的亲情所感动,而且这种感动会充盈在心间,陪伴我长大。

那时候的乡下,家家的日子都不富裕,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除了忙农活,就是下地挖野菜。记得父亲总是会在下地干活回家后,手里攥着一大把野菜,有荠菜,有苦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菜,鲜嫩鲜嫩的,母亲会在简单的清洗后,或拌或炒,于是,饭桌上又会多出一盘清香可口的饭菜。

如今,随着水泥化工程的逐渐延伸,这些曾经颇受欢迎的野菜的生存空间也在一步步压缩,最后倒成了乡下人独有的美味。虽然在一些城市的集市上偶尔会见到,但已没有了儿时的味道。

一道野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时下大众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在品尝大自然馈赠的佳肴时,更应该感受到这种平淡生活的快乐,体会平淡日子里健康与满足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