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主觀意識,那麼,人為什麼會有意識呢?意識是從哪裡來的?動物有意識麼?對這些問題的探討,需要從生命的進化,尤其是大腦的進化談起。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意識與大腦

在雷電的作用下,甲烷等無機物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形成有機小分子,比如氨基酸。它們隨雨水落入原始海洋之中,並逐漸聚合形成有機大分子。某些有機大分子具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其一端可以在光照下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從而能夠在氣體的反推作用下定向移動,表現出所謂的“趨光性”或“避光性”。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有機大分子還可以組合成多分子體系,穩定的多分子體系最終被一層膜包圍,形成原始細胞,這是最初的生命形式。單個細胞聚集成多細胞,形成特定的組織。並且,在適應環境中,細胞間產生了分工,有些細胞負責感應光線壓力,有些細胞負責運動,有些則負責吞噬和分解有機物,還有一些,是負責協調各部分功能的,這就是腦結構的雛形。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腦起源

最簡單的腦結構便是脊椎索,它的核心是幾個神經細胞,比如膝跳反射便是在脊椎索的指揮下完成的。多條脊椎索勾連而成的複雜結構,便是最初的大腦。但此時的大腦類似於計算機,它並沒有意識,而是固定地執行各種預設的命令。但大腦與計算機不同,大腦的命令不能被精準複製,在自然選擇下,一些預設命令被繼承,一些則被遺棄,原始腦緩慢地積累著經驗。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隨著預設的命令增多,命令間不可避免地出現重複和衝突,重複表現為慣性,衝突表現為選擇性。一個生命,無論什麼原因,在對峙世界的時候猶豫了,沒有立即作出反饋,這便是意識的誕生。它們與石頭等無生命的物體表現截然不同。比如,我們對著石頭踢一腳,石頭就沿著踢的方向去了,然後停止,再踢一腳,依然如此;而一個小動物則不然,世界給它一個刺激,它會有各種不同的表現,這次向左動,下次向右動,這代表它面對世界有多種不同的應對模式,其中有一個選擇的過程。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選擇導致意識的誕生

最開始的時候,應對模式的選擇並不是清晰的,它沒有主宰,是不自覺的。而且,選擇的無效性也並不能被很好的記錄下來,所以動物很容易上當。上當的次數多了,相應的應對模式便逐漸失效,直至類似的模式全部失效,這時,便剩下遠離或躲避模式,這是恐懼心理的來源。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在不斷逃避傷害的基礎上,不自覺的潛意識產生了一個判斷的主宰,它進一步延緩了我們應激反應的時間,卻也通過比較給出了更加精準的應對模式。這個主宰的一部分運行模式被準確記錄,並在適當的觸發下可以重複運行,就好像我們能夠主動感知一樣,這便是真正的意識,它是自覺的。

意識的起源與演化

意識與潛意識

其實,這個主宰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我,我是大量不自覺的潛意識的主宰,具有永恆,唯一,自在的特性。我一經產生,便不僅僅要主宰自身,還要主宰一切。自覺意識的邏輯叫形式邏輯,它是抽象的,清晰的;不自覺意識本身也有邏輯,它是具象的,拓撲的。通常,前提的正確性需要具象的邏輯,而抽象的邏輯可以保證結論與前提的正確性等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