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01.

笑话?奇迹!


这个项目,把武汉楼市里所有的“雷”,几乎都踩了一遍。


政府批准的容积率是0.6,他们自己降到了0.37。

相当于允许盖6套房子的地方,只盖3.7套。

自我“损容”后,楼面地价近乎翻番。此乃行内大忌。


有人上门看房,置业顾问都会提醒:“咱这用地性质是商业。”

周边同行说,我们都当缺陷遮掩,你竟然生怕别人不晓得,傻!


在近郊做合院式小镇,还是全部精装,武汉首次。

同行早早地给它下了结论:卖不掉的!


分销商一批批上门,说,交给我们卖,快速回款。

回复是:我们不只追求营销的胜利,我们更希望聚集一群有趣的业主。

分销商抛下一句:快周转更赚钱,懂不懂?


项目伊始,武汉的地产媒体、广告商、开发商同行没多少人看好它。

很多人认为,这几个不接地气的家伙在武汉干一个不接地气的项目,会成为笑话。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中式合院俯视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桃”入口古典园林景观


结果,看笑话的人失望了。


每平米均价3.5万元的精装小合院,半个月前首批试推38套,还没等到五一放假,卖了28套。

10套样板间,也全被买走了。


之前一年,周边同类项目加起来,月均签单不超过6套。


02.

有钱?有趣!


壹楼去年曾提醒读者关注过这个项目: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我记得当时的原话是,不管买不买房,这个项目都值得一看。


在国内房产圈,最另类的现象级超级IP有两个。

一个是宋卫平,一个是宋卫平的房子。


老宋是楼市罕见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蓝城团队,此前已在全国落地了诸多“桃李春风”。清一色中式小Villa。


各地粉丝们分别简称他们为杭桃(杭州桃李春风)、厦桃(厦门桃李春风)…

“花桃”,也是老宋在武汉的第一个中式小镇。


对“花桃”下手的是些什么人?

昨天,我专门去项目所在的蔡甸后官湖转了转。


事实印证了我此前的猜测:一群很不一样的自住型楼市买家


这些人选邻居比选房子要上心。

逛完样板间后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旁边那套什么人买了”。


某心脏病专科医院的医生买了一套。

几对年纪稍长的夫妻兴高采烈买了他的隔壁。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有业主买了套500多万元的合院,指着要那套有“四面厅”的样板间。

聊天时发现,很多人小学时的语文课本有这位教授的大作。


很巧,买在教授隔壁的两家人,对孩子教育也非常成功。

其中一家的孩子在哈佛念书;另一家的孩子在国外打网球,即将回汉定居。


医生、老师和律师,在花桃最受邻居欢迎。

有些钱(全款买房的多),也有些闲。


更重要的是,言谈举止低调有趣。


03.

尺度的拿捏


如果拿掉客户的职业标签,这些买家还有一大共性:

此前都有住别墅的经历,有的甚至是多次置业者。对这类产品有鉴赏力。


这把蓝城的人乐坏了。

他们不用一遍遍和客户讲细节,以及花桃为什么值这个价。

买家清楚这类产品的痛点。样板间里走一走,用心秒懂。


小镇营造方甚至开始觉得,用精装合院打动武汉人,没有此前想象的那么难。


5年前,杭州桃李春风凭借“83㎡小别墅”一夜爆红中国。

到了武汉,仍走精致秀气路线。花桃最小户型只90平,赠送的院子都比房子大。


打造花桃的主力团队,多是老宋从绿城起带出来的人马。

很多买家曾看遍外地桃李春风,行走于武汉“花桃”,他们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感。


中国传统民居是先有庭院,再有居所。庭院生活即中式生活。

与欧式庭院不同,中式庭院讲究“藏”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在花桃,你站在主入口处,看得到房子里的光,看不到房里的人。

自家小院虽处处曲径通幽,抬头可看月亮,但几乎看不到邻居的窗户。


衡量“藏”得好不好,有个通俗的标准:

家里的小孩可以光着屁股在院子里跑。


联排建筑要达到这个要求,技术含量虽不算太高,但必须牺牲很多东西。

前面说过的“损容”,就与此有关。


花桃那些只有一层的合院,院子藏得费尽心机,但恰到好处。


单层合院的邻居如果有两层楼,后者建筑高度、错落方式,以及开窗朝向、院墙的高度、栽树的品种、树冠大小全部都要拿捏到位。


04.

舍,还是得


在武汉周边,我至少看到过3处仿版的“桃李春风”。

有的楼盘干脆就是派人去杭州等地,从内到外,从建筑到内装修,一个个户型给拷贝回来的。

能做到高仿的,没有。


诸如小到庭院隐私这类看起来似乎很小的细节,没有一个抄到位。

原因,要么是舍不得钱,要么舍不得时间。


舍,恰恰是“宋卫平的房子”,最难抄到手的东西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示范区


商品房的开发,建筑排布的取舍决策,有复杂的商业逻辑。

同样是精装小合院,在杭州和武汉不能一样,山里和水边的不能一样…

这导致产品和采购很难大比例标准化,也很难规模复制。


我问蓝城的人,你们把各地受到热捧的各种“桃子”,户型拿到武汉原样搞一遍不就得了?

回答是,“那你就等着被老宋狂批吧”。


且不说各地气候/居住习惯/外围环境差别,施工工匠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全部得花时间重新磨合。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宋卫平


在浙江丽水,为安置房配建一所小学。

老宋要求设计团队花很长时间,每天上下学时间都去当地学校看看。


方案评审前,他问:你们谁知道丽水每年雨季有多少天

没听到正确的答案。他最后连规划也不看,直接说,重做!


后来,设计稿中增加了大量有顶无墙的室外空间。

江南漫长的雨季,孩子们不用憋在室内。


考虑到中国的老年人上厕所急切,校门口为爷爷奶奶配置了舒适的休息处、便利的洗手间…


建“花桃”,老宋多次参与项目规划和图审。

规划会上,宋卫平猝不及防地抛出一个问题:

湖北的本土树种里,哪些带香气?


然后,绿化方案里,老宋要求“花桃”各主要巷道口各定了一种,共12种。


香气有辨识度,人们愿意在树下驻留。老宋希望,花桃居民入住后能从花香里,找到“村头的感觉”。

这可以为今后邻里社交氛围打基础。


市场导向和产品导向的最大区别,是对时间的认识。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05.

力拼细节


武汉楼市素有“产品粉碎机”之称。有过太多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知名房企拿到武汉的产品系,明明在外地有志玲姐姐般的容貌,露面的却是凤姐。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项目启动至今,连续碰到限墅令、疫情等多重影响,但项目方做品质的目标没有过动摇。


他们觉得,不能把桃李春风的牌子在武汉玩砸了。

越是市场不好,越是要攻细节。


已露面的10套样板户型,户户不同,没有两间一样的房。

每家的门头都没有一样的。

你在楼道随便指个开关,他们能给你讲好半天其中的设计典故。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因为挨着花博汇,“花桃”设计了极高的窗墙比(注,窗户面积和墙体面积的比值,比值越高,窗户越大、越多)。

白天看花海,夜晚见星空。


中式江南女子,总不能牛仔裤配旗袍吧。窗户不仅双层中空加密封胶条,还得保持中式风。

最后一核成本,每平米窗户1100元。咬咬牙,也上。


考虑到有的人上了年纪,上下楼梯需要搀扶,户内步梯从常见的80公分,加宽到了1米1。

既增加了楼梯踏步的材料费,也少卖了面积。


通道踢脚线上方,四处可见光控的起夜壁灯。


为了一交房就有大批业主入住,且杜绝入住后四处敲敲打打,增减装修,“花桃”标配了全房地暖、全屋净水、循环热水。


厨房里,米箱、厨余粉碎机都是标配。大部分五金件用进口品牌。


卫生间除一体式马桶,进口恒温浴件,还标配电热毛巾架。

浴镜也带电辅加热的,防雾。开关藏在镜面里,轻触式…


在看过样板间后,几乎没人质疑过4800元的装修标准。

客户里有行家说,自己装修要能到这个配置,这个价不可能拿下来。开发企业有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06.

社群是王牌


从花桃首批38套合院的价格表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10套房子每平米单价要高出其他户型5000-7000元。


原因是,有34户的后院与赠送的私人农庄连通,这10套是其中的一部分。

没想到,这10套最为抢手。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红圈内即为业主屋后专属菜地)


其余293户,花桃也给他们在花博汇景区里面辟了30亩专属地块,暂名“桃篱城市共享农庄”。

每户菜地大小不等,平均每家约70平。


农庄与景区间用果树隔离带隔开。

这些果树也会分到每户,每家大约9棵…


项目后门有专用通道,与5300亩的花博汇景区相通。

“花桃”业主每户有6个名额,无限次出入武汉外环内最大的花海。


农庄的地,只能用来种东西。否则,家法伺候。

这个家法,指的是桃李春风与每个业主都要签的《业主公约》。


“花桃”的物业方也是名牌:绿城服务。

绿城和蓝城一样,老宋也是创始人。但曾经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花桃和绿城的物业合同,几乎细化到了以天为单位。


这是打造规矩物业的基础。

有了上面这些基础,“花桃”才能把大量精力用在桃李春风难度最高、也是最值钱的地方:

社群营造。


这也是老宋所说,桃李春风“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独特之处。


“花桃”的人说,武汉首批买家的层次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估计卖到第100套合院时,我们小镇的社群就会成型。这批为宋氏情怀买单的人,是桃李春风在武汉最大的财富。”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花博汇蓝城·桃李春风 样板间实景


07.

结语


国内现有蓝城项目中,“花桃”恐怕是离城心最近的小镇之一。

而且,极有可能成为继“杭桃”之后,第二个门口有地铁站的“桃”。


小镇营造者介绍,“花桃”报规时红线图已显示,门外为武汉地铁3号线延长线“文岭站”已预留用地。


如果能让“农夫、山泉、有点田”,和城市生活如此便捷切换,宋氏情怀的落地,除了数千亩花海包裹的中式合院之外,将再添一抹别样的武汉特色。


前不久,外地有位和老宋要好的自媒体人说过一句话:

理想主义者最难的地方在于,为了证明你要证明的,就得在别人的战场里打不想打的仗,还要取胜。


武汉人应该关注这群不一样的人,以及他们不一样的房子。


相信,商业情怀也能像交响乐一般美妙的时刻,终有一天会在武汉到来。


老宋家的花桃熟了。贵是贵了点,其他都好…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