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愛情裡的錯過與背叛屢見不鮮,聽慣了對愛情的批判和理性分析,你有多久沒好好讚美愛情了?

如果有一個人為了愛情不顧一切,那麼Ta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會被人說是 " 戀愛腦 " ,甚至人們會在潛意識裡等著那段奮不顧身的愛情出現不好的結局,並以此來證明 " 愛情不過如此 " 的結論。

可是,明明愛情是那麼珍貴,那麼美好的東西,為什麼現在卻成了一個提起來就充滿 " 羞恥感 " 的事情呢?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失戀不敢大哭,熱戀不敢大愛。我們對愛這個字的情緒越來越悲觀,我們相信婚姻可以只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是真的,相信出軌、劈腿,是真的,卻不敢相信,愛這件事本身,是真的。

閨蜜和我分享了一個故事,講的是漠河一位叫張德全的老人,他的妻子康氏,在1987年那場震驚全國的 " 五六漠河特大火災 " 中去世。

此後的三十多年,張德全沒有再婚,他和康氏也沒有子女。因為妻子生前非常愛跳舞,張德全就在以前和妻子跳舞的舊倉庫旁邊開了一家舞廳,他經常在那裡和一群群的年輕人跳舞。


儘管大家對他的行為感到詫異,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首舞曲,每一個舞步,都是他三十年來思念的見證。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我聽過、見過無數種愛情的模樣,自以為已經有了強硬的心臟,不會輕易因為某個聽來的愛情落淚,但這個跨越了30年思念的愛情故事,卻在一剎那賺足我的眼淚。

30年,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但對於身在其中的張德全老人來講,是一萬多個日夜裡天人永隔的思念,是三十年如一日對愛這件事,最炙熱的執念。

必須承認,愛情這兩個字在人們心裡的重量,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輕的。


隨便翻一翻網上與愛情相關的言論,你就會看到很多諸如 " 我相信愛情,但不相信我會碰上愛情 " 、 " 什麼年代了,提愛多傷錢 " 之類的言論。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確實,那個殺妻碎屍的男人,那個被家暴的博主宇芽,那個一心撲在家庭卻被出軌的顧佳,那些分分合合的情侶,這些都在警告我們,愛情不是百分之百的糖,它是副作用極大的藥,不小心就會反噬。

所以,出於自我保護也好,出於被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好,一旦觸及到與愛相關的選擇,我們總會條件反射地擺出防禦姿勢,把收入、房子、學歷、出身等一系列的東西,捆綁在愛情之前,總以為保障越多,自己就越安全。

可卻沒有意識到,愛情就是這樣一步步地成為了生活裡 " 易燃易爆炸的危險品 " ,我們絕望地渴望愛情,卻從不敢大膽熱烈地信任和擁抱愛情。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我想起來,去年馬思純在《這就是演員》裡演完那個為愛痴狂的李米之後,哭到控制不住,主持人問她: " 你談過戀愛嗎? "


她突然仰起頭提高音量,一邊哭一邊很驕傲地說:" 我談過。" 主持人又說: " 那一定是一個很奇怪的戀愛吧。 " 但馬思純搖頭,無比肯定地說: " 我有過很幸福的戀愛。 "

那一刻的馬思純,不再是永遠保持最佳形象的女明星,她哭得像個孩子,她哭得不好看,但她眼神裡對愛情毫不掩飾的渴望,和對失去愛情濃郁的遺憾,卻是無數都市人最羨慕的。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馬思純說: " 我對愛情真的沒有什麼要求,我覺得只要他愛我就行,我愛他就行,因為相愛真的已經很難了。 "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時候有一條評論說,特別羨慕她,到了做大人的年紀,還能像孩子一樣把愛當做驕傲的資本。

讚美愛情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在這個網絡逐步取代面對面社交的時代裡,我們想完全瞭解一個人都很難,更何況是相愛,所以就不要再人為地給愛情出難題了。

就算出軌率高達99%的現實中,也請你相信那1%的愛情


人生很短暫,就算我們拼盡全力,也不見得能分給愛情多少時間。我們要做的不是巴拉著算盤珠子,在愛裡計較得失對錯,而是要爭分奪秒地享受愛情,信任愛情。

崇拜愛情有什麼難以啟齒的,來這人間一趟,沒轟轟烈烈地愛過,才是抱憾終生的事。

去讚美那些敢於在愛裡拿出一百分勇氣的人,去成為那個能夠在愛裡拼盡全力的人,去賭上全部的熱情和真誠,答謝命運賜予我們的這短暫一生。

希望你永遠不要弄丟愛一個人的能力,希望你永遠有值得不遠萬里去見的人。希望不管經歷了什麼,愛都是你披荊斬棘的武器,是你敢拿出來向全世界炫耀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