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固市的來歷,與這位蒲城名將有關


渭南固市的來歷,與這位蒲城名將有關


蔣世傑像


二軍時期的將領蔣世傑,在現存關於民國初年諸多史料中都有提及,如駐紮固市,征戰豫西,苦戰南陽等歷史事件其作為當事人都被記載於多種史料之中。時至今日,作為蒲城人中的一員,在翻閱史料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位性格鮮明的猛將,在收集各方史料的同時,也希望故鄉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的故鄉的這位民國將領,更多的瞭解這位猛人。

蔣世傑,字朗亭,蒲城龍陽寨人,龍陽寨是蒲城明初屯軍的軍寨之一。其家庭屬典型的中國農民家庭。蔣世傑幼年沉毅寡言,好交遊,與嶽維峻、李幹丞最為交好。三人讀書習武,皆同事一師,情同手足。1905年,井勿幕自日本歸陝,在蒲城宣傳革命思想,蔣世傑經嶽維峻介紹加入同盟會,遂開始從事反清活動,追隨嶽維峻在蒲城組織民團,響應辛亥革命在蒲城起事。後來靖國軍興起,其跟隨胡景翼為靖國軍為嶽西峰部第三支隊營長,駐守臨潼相橋。據史料記載,民國8年(1919)正月,陳樹藩命北洋軍第四混成旅旅長張錫元攻打相橋,蔣營槍不滿三百,頑強阻擊,堅守48日,使對方傷亡800多人而退,為此他即升任第三支隊司令。

固市渭陽樓

渭南固市與蔣世傑

傳說渭南固市的叫法與蔣世傑將軍也有一段淵源。1921年,身為靖國軍團長的蔣世傑駐守渭南固市。當時固市寫為故市,一到故市,他就安排手下就發電報給總司令部,說:“蔣公臨故”,司令部收到電文,以為蔣世傑在故市突然病故了,就大為驚駭,派出將領專人過來弔唁。沒想到了到了固市,見到了蔣世傑本人,發現原來不是這麼回事,是“故市”的“故”多意造成了誤會。後來就行文給渭南縣行政公署,要求將“故市”改為“固市”。後來的固市中學按公文改了,基本一直使用“固市”,而故市街道一些單位和商店,卻習慣使用“故市”,一直未改。這就是現在固市街上造成“故市”與“固市”兩種寫法的由來。據《渭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沿革》一文記載,1922年“固市高等小學校”成立,“十二年增設單級級師範班”,“當時靖國軍主政渭北,汲汲焉以提倡教育為急務,於是在固市駐軍首領蔣朗亭(名世傑)囊贊之下,黃君(舒泰)力謀設立初中……”說明1924年渭陽中學的創辦,與蔣朗亭駐防故市期間大力支持教育是分不開的。蔣朗亭駐軍故市期間,主政一方,全力支持創辦了渭陽中學(固市中學),固市中學一直沿用“固市”這一名稱,一是按照當時官方文件執行了,另一方面恐怕也有紀念這位開明將領的意思。 

轉戰河南

因為蔣世傑與嶽西峰自小關係比較好,所以他的軍旅生涯也基本跟這個發小關係比較密切。據史料記載,1925年2月,蔣世傑跟隨豫督、二軍軍長嶽西峰西征劉鎮華鎮嵩軍,攻克洛陽以後,繼續向西追擊。行至新安,忽聽到報告說洛陽又失守了。手下各位將領多主回救,他認為若回救洛陽,敵人一定會反攻,自己將腹背受敵,於是置洛陽於不顧,繼續西進,直趨陝州(今陝縣),猛攻劉鎮華大本營。劉鎮華猝不及防,全軍覆沒,隻身逃往山西。他又立即揮師東指,與田生春(即蒲城六井田葫蘆)部和楊瑞軒部(富平莊裡人)會師於洛陽城下,克復洛陽。時劉鎮華所屬之憨玉琨部王老五盤踞汝州(今河南臨汝),他奉命往剿,一鼓而擒,後憨玉琨失敗後逃回老家,服毒自盡,這一仗大大穩定了河南戰局。

吳佩孚

苦戰信陽 

豫西戰役結束後不久,1925年10月,吳佩孚在武漢自任十四省聯軍司令,通電討賊,兵鋒直指河南的國民軍二軍,當時二軍主力主要集中在洛陽,鄭州,開封一線。嶽西峰收到通電和吳佩孚攻豫的情報後,命令十一師蔣世傑(字朗亭,蒲城龍陽人)部在信陽設防備戰,並派田生春、楊瑞軒兩旅增援豫南。後蔣世傑駐守信陽四十五天,一戰成名。剛開始田生春和楊瑞軒兩旅被困於豫北,後來通過迂迴,終於二月中旬抵達信陽城下,與蔣世傑匯合。最後三月中,二軍已經整體潰敗,嶽西峰被俘並押往太原。城內外籍神父出面調停,講洛陽鄭州已經失手,嶽西峰,鄧寶珊,李虎臣等二軍將領在洛陽一帶已經被紅槍會殺害。蔣世傑聞訊大哭:“我守信陽不退者,為大局也,為西峰及眾友也。今大局已去,西峰及眾友遇害,我為誰守?若再塗炭百姓,我不忍也。” 遂於三月十五日繳械退出信陽城,時守軍尚餘七千。

其後蔣世傑、田生春以及楊瑞軒被押赴漢口,吳佩孚親自為這些敗軍之將設宴壓驚。席間有客曰:“信陽之役,想閣下不知吳大帥之神威。若知,不至今日也。”蔣世傑回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在信陽,只知有嶽督辦,不知有吳大帥。即吳大帥親來,我亦戰也!”蒲城冷娃這一回答讓吳佩孚聞之拊掌大笑:“山海關若有蔣世傑一人,我失敗必不至此!”極口稱讚蔣世傑忠勇可嘉,要聘任其擔任聯軍總部的參謀,對於田、楊兩人也均委任為參議,這也成為北洋時期軍閥混戰的少見場面,尊老尚勇不失為軍閥本色中的一抹亮色。後吳佩孚欲任命蔣世傑為師長,遭蔣拒絕,後委任其為武昌警備司令,又被拒絕,最後只得聘之為總部參贊,在武漢休養。

英雄末路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蔣介石邀請蔣世傑出任豫北招討使,蔣世傑遂招集舊部,開往鄂北隨縣整頓隊伍。1927年4月,馮玉祥決定向東進軍與武漢北伐軍會師中原。他發佈討奉檄文,對鄂、豫、察、綏等地三路出師,自兼中路軍總司令。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馮玉祥在西安任命嶽維峻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總司令,嶽維峻到豫南後,又一次想起他的這位發小,任命蔣世傑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第四軍軍長,其部隊再度回到信陽。不久蔣世傑身患重病,離職赴武漢治療。1928年3月6日,終因肝癌病逝於武漢,時年45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蒲城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尤其民國,名人達200多名,其中不乏彪炳史冊的名將,如被人稱頌的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將軍,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被葉劍英元帥稱為“夏伯陽”式的英雄包森將軍,二軍時期的蔣世傑將軍也是蒲城歷史不可缺少的一筆,希望更多故鄉人能夠了解和紀念他!

說明:

參考文獻:《蒲城縣誌》

《北洋軍人史話》

網絡等

二軍時期的將領蔣世傑,在現存關於民國初年諸多史料中都有提及,如駐紮固市,征戰豫西,苦戰南陽等歷史事件其作為當事人都被記載於多種史料之中。時至今日,作為蒲城人中的一員,在翻閱史料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位性格鮮明的猛將,在收集各方史料的同時,也希望故鄉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的故鄉的這位民國將領,更多的瞭解這位猛人。

蔣世傑,字朗亭,蒲城龍陽寨人,龍陽寨是蒲城明初屯軍的軍寨之一。其家庭屬典型的中國農民家庭。蔣世傑幼年沉毅寡言,好交遊,與嶽維峻、李幹丞最為交好。三人讀書習武,皆同事一師,情同手足。1905年,井勿幕自日本歸陝,在蒲城宣傳革命思想,蔣世傑經嶽維峻介紹加入同盟會,遂開始從事反清活動,追隨嶽維峻在蒲城組織民團,響應辛亥革命在蒲城起事。後來靖國軍興起,其跟隨胡景翼為靖國軍為嶽西峰部第三支隊營長,駐守臨潼相橋。據史料記載,民國8年(1919)正月,陳樹藩命北洋軍第四混成旅旅長張錫元攻打相橋,蔣營槍不滿三百,頑強阻擊,堅守48日,使對方傷亡800多人而退,為此他即升任第三支隊司令。


渭南固市的來歷,與這位蒲城名將有關


固市渭陽樓

渭南固市與蔣世傑

傳說渭南固市的叫法與蔣世傑將軍也有一段淵源。1921年,身為靖國軍團長的蔣世傑駐守渭南固市。當時固市寫為故市,一到故市,他就安排手下就發電報給總司令部,說:“蔣公臨故”,司令部收到電文,以為蔣世傑在故市突然病故了,就大為驚駭,派出將領專人過來弔唁。沒想到了到了固市,見到了蔣世傑本人,發現原來不是這麼回事,是“故市”的“故”多意造成了誤會。後來就行文給渭南縣行政公署,要求將“故市”改為“固市”。後來的固市中學按公文改了,基本一直使用“固市”,而故市街道一些單位和商店,卻習慣使用“故市”,一直未改。這就是現在固市街上造成“故市”與“固市”兩種寫法的由來。據《渭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沿革》一文記載,1922年“固市高等小學校”成立,“十二年增設單級級師範班”,“當時靖國軍主政渭北,汲汲焉以提倡教育為急務,於是在固市駐軍首領蔣朗亭(名世傑)囊贊之下,黃君(舒泰)力謀設立初中……”說明1924年渭陽中學的創辦,與蔣朗亭駐防故市期間大力支持教育是分不開的。蔣朗亭駐軍故市期間,主政一方,全力支持創辦了渭陽中學(固市中學),固市中學一直沿用“固市”這一名稱,一是按照當時官方文件執行了,另一方面恐怕也有紀念這位開明將領的意思。 


渭南固市的來歷,與這位蒲城名將有關


轉戰河南

因為蔣世傑與嶽西峰自小關係比較好,所以他的軍旅生涯也基本跟這個發小關係比較密切。據史料記載,1925年2月,蔣世傑跟隨豫督、二軍軍長嶽西峰西征劉鎮華鎮嵩軍,攻克洛陽以後,繼續向西追擊。行至新安,忽聽到報告說洛陽又失守了。手下各位將領多主回救,他認為若回救洛陽,敵人一定會反攻,自己將腹背受敵,於是置洛陽於不顧,繼續西進,直趨陝州(今陝縣),猛攻劉鎮華大本營。劉鎮華猝不及防,全軍覆沒,隻身逃往山西。他又立即揮師東指,與田生春(即蒲城六井田葫蘆)部和楊瑞軒部(富平莊裡人)會師於洛陽城下,克復洛陽。時劉鎮華所屬之憨玉琨部王老五盤踞汝州(今河南臨汝),他奉命往剿,一鼓而擒,後憨玉琨失敗後逃回老家,服毒自盡,這一仗大大穩定了河南戰局。


渭南固市的來歷,與這位蒲城名將有關


吳佩孚

苦戰信陽 

豫西戰役結束後不久,1925年10月,吳佩孚在武漢自任十四省聯軍司令,通電討賊,兵鋒直指河南的國民軍二軍,當時二軍主力主要集中在洛陽,鄭州,開封一線。嶽西峰收到通電和吳佩孚攻豫的情報後,命令十一師蔣世傑(字朗亭,蒲城龍陽人)部在信陽設防備戰,並派田生春、楊瑞軒兩旅增援豫南。後蔣世傑駐守信陽四十五天,一戰成名。剛開始田生春和楊瑞軒兩旅被困於豫北,後來通過迂迴,終於二月中旬抵達信陽城下,與蔣世傑匯合。最後三月中,二軍已經整體潰敗,嶽西峰被俘並押往太原。城內外籍神父出面調停,講洛陽鄭州已經失手,嶽西峰,鄧寶珊,李虎臣等二軍將領在洛陽一帶已經被紅槍會殺害。蔣世傑聞訊大哭:“我守信陽不退者,為大局也,為西峰及眾友也。今大局已去,西峰及眾友遇害,我為誰守?若再塗炭百姓,我不忍也。” 遂於三月十五日繳械退出信陽城,時守軍尚餘七千。

其後蔣世傑、田生春以及楊瑞軒被押赴漢口,吳佩孚親自為這些敗軍之將設宴壓驚。席間有客曰:“信陽之役,想閣下不知吳大帥之神威。若知,不至今日也。”蔣世傑回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在信陽,只知有嶽督辦,不知有吳大帥。即吳大帥親來,我亦戰也!”蒲城冷娃這一回答讓吳佩孚聞之拊掌大笑:“山海關若有蔣世傑一人,我失敗必不至此!”極口稱讚蔣世傑忠勇可嘉,要聘任其擔任聯軍總部的參謀,對於田、楊兩人也均委任為參議,這也成為北洋時期軍閥混戰的少見場面,尊老尚勇不失為軍閥本色中的一抹亮色。後吳佩孚欲任命蔣世傑為師長,遭蔣拒絕,後委任其為武昌警備司令,又被拒絕,最後只得聘之為總部參贊,在武漢休養。

英雄末路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蔣介石邀請蔣世傑出任豫北招討使,蔣世傑遂招集舊部,開往鄂北隨縣整頓隊伍。1927年4月,馮玉祥決定向東進軍與武漢北伐軍會師中原。他發佈討奉檄文,對鄂、豫、察、綏等地三路出師,自兼中路軍總司令。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馮玉祥在西安任命嶽維峻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總司令,嶽維峻到豫南後,又一次想起他的這位發小,任命蔣世傑為國民聯軍南路軍第四軍軍長,其部隊再度回到信陽。不久蔣世傑身患重病,離職赴武漢治療。1928年3月6日,終因肝癌病逝於武漢,時年45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蒲城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尤其民國,名人達200多名,其中不乏彪炳史冊的名將,如被人稱頌的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將軍,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被葉劍英元帥稱為“夏伯陽”式的英雄包森將軍,二軍時期的蔣世傑將軍也是蒲城歷史不可缺少的一筆,希望更多故鄉人能夠了解和紀念他!

說明:

參考文獻:《蒲城縣誌》

《北洋軍人史話》

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