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魚蝦遊進“南繁硅谷”

圖片

俯瞰陵水水產南繁苗種項目工地。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原題:重點項目佈局、科研力量加持,水產南繁按下快進鍵

讓更多魚蝦遊進“南繁硅谷”

熟悉海南水產業的人都知道,在海南,有“兩條魚”能“游出”500億元的大產業,它們是石斑魚和金鯧魚。從整個產業鏈來看,500億元的產值涵蓋了種苗、飼料、倉儲物流、深加工等環節。而依託海南的資源優勢以及海南自貿港建設釋放的政策紅利,光是種苗繁育這一環就“錢景”無限。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會上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海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海南發展水產種苗產業不僅可以滿足國內水產養殖產業的需求,還可以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其產業前景廣闊,應鼓勵更多的魚蝦“遊”進“南繁硅谷”,發展壯大水產南繁。

一批項目落地

今年4月13日,陵水水產南繁苗種項目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和簽約儀式的重要內容同步啟動,項目總投資1.01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0.5億元。

項目投資方為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黃春仁表示,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總體工程進度的38%,確保能如期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並於2021年底建成投產。

項目定位為國家級海水魚類原良種基地、海水魚類種苗繁育技術示範基地,建成後將打造熱帶海水魚類精子庫、種質資源庫,創建海水魚類繁育的關鍵技術體系,選育優良的海水魚類品種,為行業供應良種良苗,為水產養殖走向深藍,建設藍色糧倉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總投資13億元的陵水安馬洋科研育種基地水產南繁苗種產業項目落地,該基地主體結構已於近期順利封頂,項目建成後,將加快南繁種業創新資源整合集聚,推進南繁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同時,三亞南繁核心區也將加快水產南繁基地建設;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相繼成立了一個“院士工作站”、兩個“院士創新平臺”,林浩然院士、包振民院士、劉少軍院士等科研人員聯合企業發力水產南繁。

一批高校也從科研技術創新上推動水產南繁建設。海南大學副校長範文介紹,海南大學依託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取得了點帶石斑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等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科研成果,聯合培育了 “虎龍雜交斑”等石斑魚新品種,為水產南繁貢獻智慧和技術力量。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落戶,海洋生物遺傳育種是該研究院的重點建設方向,未來將聚焦種質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等技術的研發,以助力水產種業企業的核心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水產南繁種業發展。“海南自貿港建設為漁業南繁種業提供新的機遇,中國海洋大學願意一同為漁業南繁種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說。

將高標準規劃產業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良好的水質環境資源,優越的海洋氣候資源為發展水產苗種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中國水產種業的資源寶庫。

據悉,海南省海水魚苗育種方面優勢較為明顯,魚產卵早、質量優,比廣東地區提前約80天上市,比福建地區提前約100天上市。據水產年報顯示,海南2019年產各類水產苗種1762億尾,大部分供應國內其他省區市外,還“遊”向了國際市場,深受廣大養殖戶青睞。

“水產育種應納入國家南繁硅谷整體規劃,統籌佈局、有序推進。”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鬍紅浪稱,目前我國培育或引進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共229個,有遺傳育種中心29個,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86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860多家,數量雖多,但很多都規模不大。海南有廣闊水域適合做水產育種,應統籌規劃水產南繁機構,在育繁上逐步實現標準化、規範化,同時加大水產南繁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出更多具有經濟價值的養殖品種。

海南省正在推進“三魚一蝦一螺”(石斑魚、金鯧魚、羅非魚、對蝦、東風螺)熱帶種苗產業發展,其中石斑魚年產魚卵10萬公斤,全國市場佔有率約為95%。金鯧魚年產魚卵約1.2萬公斤,魚苗15億尾,全國市場佔有率約為95%。東風螺年育苗47億粒,全國市場佔有率為100%。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南繁科技城建設正加強水產育種機構引進。下一步將高標準制定好《南繁硅谷規劃》水產部分,集中建設一批水產苗種產業園,重點抓好“三魚一蝦一螺”苗種產業發展。他表示,海南將強化科技支撐,通過項目和產業帶動,引進科研單位及人才,為水產種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或迎來最好機遇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會長蔡春有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將釋放出更多紅利,助力企業發展水產南繁產業。一方面,海南將打造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企業可以藉此引進優質、正規的國外種苗到海南並進行繁育,對種苗產業提質增效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海南越來越開放,目前海南已對59個國家和地區人員入境實施免籤,企業未來在水產種苗進出口貿易上更加便捷,“水產南繁迎來發展的最好機遇。”

海南雖然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和良好的水產種苗產業基礎,但目前在技術上的優勢不突出。除了在人才服務保障、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外,不少企業希望海南能加大對水產種業科技的持續投入,幫助企業突破水產種業新技術,“科技興漁”。

“東風螺是海南獨有的水產品,養殖成本每斤不到20元,市場價每斤約50元,經濟效益可觀,市場潛力巨大。”海南藍泰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翁文明認為,海南應該充分整合產業和科研力量,提高良種良苗的覆蓋率,建立良種良苗育繁推一體化的技術體系,幫助東風螺育苗產業壯大發展。

談到如何進一步做大水產種苗產業,一名水產企業負責人認為,需要將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空間規劃與產業發展綜合考慮,不僅要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合理佈局,還要整合現有產業和技術資源,高標準高起點地建設水產南繁種業基地。

黃春仁介紹,目前該公司水產繁育的海水魚品種共有48種,主打金鯧魚和石斑魚,據不完全統計,公司熱帶海水魚種苗板塊佔全國市場約25%,年產值約2億元。“接下來,公司還將不斷加大對水產種業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讓水產南繁越遊越遠!”(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王偉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