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自由英雄”恩維爾·帕夏--一戰風雲

土耳其的“自由英雄”恩維爾·帕夏--一戰風雲

恩維爾·帕夏

1881年11月22日,青年土耳其黨人領袖恩維爾·帕夏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富商家庭,他的父親埃米尼·阿赫梅德是土木工程師,恩維爾從小就跟隨父親到摩拿斯提,在那裡上學,直到進入摩拿斯提的軍校,畢業後又到伊斯坦布爾軍事學院繼續深造。恩維爾從小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軍官報效國家,在軍校上學期間,他只是專心於學習,而對那些與軍事無關的事從不上心。

在君士坦丁堡軍事學院畢業後,獲騎兵上尉軍銜的恩維爾被派到馬其頓的第三軍參加對當地游擊隊的鎮壓。當時的馬其頓是奧斯曼帝國各種矛盾的焦點,當地的各種勢力非常活躍,也是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活動中心,那裡的現實對恩維爾產生了影響,他漸漸捲入了青年軍官的政治活動中,而且還加入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組織。到1908年,恩維爾已成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中央委員。

在1908年時,英國、俄國和奧匈帝國等國家都對奧斯曼帝國虎視眈眈,想要瓜分其所轄的巴爾幹地區。為了推翻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統治,也為了不讓土耳其被外國進一步瓜分,青年土耳其黨人決定舉行武裝起義。1909年4月13日凌晨,效忠於蘇丹的首都第一軍團的部分士兵包圍了議會,要求驅逐議長,並取締青年土耳其黨人的組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隨即下令撤換首相,並責令各省總督保護教法。面對這個局面,在馬其頓的青年土耳其黨人立即組成由恩維爾統率的"行動軍",在4月23日開進君士坦丁堡,三天後控制了土耳其的首都。4月27日,青年土耳其黨人通過議會廢黜了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把他的弟弟穆罕默德·賴希德立為新的蘇丹,也就是穆罕默德五世,恩維爾由此成為了全國矚目的"自由英雄"而受到推崇和讚揚剛開始時,恩維爾很贊成奧斯曼帝國中的各民族團結平等,曾說從此以後在藍天之下奧斯曼各民族兄弟一律平等,再也不分什麼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猶太人,都要以身為奧斯曼人而感到光榮。其實他的這個主張,從根本上來說,是希望奧斯曼帝國不要再鬧分裂。可事情並不像恩維爾所希望的那樣,奧斯曼帝國屬下的各民族是不可能安於現狀的,在各種外國勢力的插手下,奧斯曼帝國屬下的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越演越烈。青年土耳其黨人掌握政權以後不久,就開始推行大奧斯曼主義,鎮壓各民族的獨立運動,對外奉行親德政策曾做過奧斯曼帝國駐德武官的恩維爾對於德國人的效率和組織性非常讚賞,是個徹底的親德派他曾說"土耳其是土耳其人的,但要有德國的幫助",把土耳其的命運同德國拴到了一起當時被稱為"西亞病夫"的奧斯曼帝國被人們被為一塊肥肉,誰都想咬上一口,1911年秋意大利利用動盪的國際局勢和土耳其的嚴重困難,決定向的黎波里塔尼亞派遣海軍艦隊,並對土提出領土要求。遭拒絕後於28日以當地意大利人受到傷害為由發出最後通牒,29日對其宣戰,從海上炮擊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地,意土戰爭爆發。

土耳其的“自由英雄”恩維爾·帕夏--一戰風雲

戰爭爆發後,恩維爾自告奮勇親自前往北非前線指揮戰事,在那段時間裡,恩維爾同他的部下青年軍官凱末爾發生了摩擦。這兩個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恩維爾是個沉醉於大的計劃、大的理想而忽略細節的人,而凱末爾是個現實主義者,他重視可靠的材料和數據,沉醉於大計劃而忽略細節的恩維爾後來終於走上了投機冒險的道路。意土戰爭正酣之際,巴爾幹半島又起風波。巴爾幹地區的諸小國,在列強的支持下,發動了巴爾幹戰爭。疲於奔命的土爾其為了應付巴爾幹地區的危機,不得不被迫向意大利讓步1912年10月,意土兩國在洛桑簽訂和約,土耳其放棄了它對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主權,怏復兩地的舊稱利比亞,並承認意大利繼續佔有佐澤卡尼索斯群島。簽訂《意土和約》後恩維爾離開班加西回到伊斯坦布爾。由於在巴爾幹戰爭中的連連失敗,青年土耳其黨人的威望開始動搖,親英的自由和睦黨人趁機推翻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政權,但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自和睦黨人也是接連失敗,不得不割地求和,返回首都的恩維爾再次參與並領導了一次政變政權再次回到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手中。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恩維爾擔任土耳其軍隊的總參謀長,在德國的軍事顧問團團長奧托·馮·桑德斯將軍的幫助下收復了故都亞得里亞堡,贏得了民族英雄的聲譽。1913年建的恩維爾·帕夏、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阿赫邁德·傑馬勒·帕夏"三雄"寡頭政權,將土耳其拖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淵。

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國拉攏下,宣佈同英、法俄斷交,12日宣佈開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開始時,恩維爾本來還想觀望一下戰局的發展情況,但英國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欺人太甚,把土耳其用民眾的捐款在英國買的兩艘大型戰艦無理扣下了,而且根本不提賠償問題,把奧斯曼帝國看得還不如兩艘軍艦值錢,這種恥辱令土耳其人忍無可忍,正好這時德國由索羅欽率領的兩艘戰艦"戈本"號和"佈雷斯勞"號因受到英國海軍的堵截而送給了土耳其,以恩維爾為首的土耳其政府接收了這兩艘戰艦。1914年10月,索羅欽率領由"戈本"號改名的"亞沃士"號突然襲擊了俄國在黑海的港口塞瓦斯托波爾和奧德賽,造成既成事實,迅速把土耳其拖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恩維爾以拯救土耳其的使命自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土耳其開闢了三個戰場。第一個戰場是在自己家中打的,1915年2月,英國人氣勢洶洶的打上門來了,土英之間爆發了達達尼爾戰役,這場戰役共打了三個多月,土耳其人固然傷亡慘重,但英國人更是慘敗而歸,這是一場土耳其的勝仗,後來被稱為"土耳其之父"的凱末爾在這場戰役中嶄露頭角第二條戰線是在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的世仇俄國人開打的。俄國人早就對土耳其的領土垂涎三尺,戰爭開始後,乘土耳其忙於其他戰線,在高加索地區對土耳其發起了進攻。戰爭之初俄國人取得了勝利,但在1917年俄國發生革命後,俄國因為戰爭而崩潰,土耳其軍趁機打下整個高加索,甚至進軍南俄草原,這次算土耳其獲勝,但其自身離滅亡也沒有多少日子了。第三條戰線是在中東地區,一戰時的中東地區形勢異常複雜,當地的阿拉伯人要求獨立,而英法又在介入,在這條戰線上土耳其軍初期取得了許多勝利,但到1918年聖城耶路撒冷丟失后土耳其軍在中東一敗塗地。

土耳其的“自由英雄”恩維爾·帕夏--一戰風雲

凱末爾

"一戰"結束後,土耳其徹底失去了它對中東地區的統治權。到1918年10月,"一戰"已進入末期,隨著保加利亞退出戰爭以及英國軍隊在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戰線轉入反攻,恩維爾不得不放棄他的大突厥斯坦的夢想,同年10月30日,土耳其被迫簽訂了《摩德洛斯停戰協定》,這標誌著青年土耳其黨人政權的終結,11月4日統一進步黨舉行非常大會,決定自行解散,恩維爾此後流亡國外。流亡國外期間,恩維爾出版了自己的戰爭回憶錄《的黎波里》,流亡中的恩維爾在政治上直很活躍,開始時企圖與凱末爾爭奪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權,在凱末爾地位穩固以後,恩維爾先是投靠蘇共,但不久又投入了反布爾什維克活動,開展泛伊斯蘭運動,1922年8月在帕米爾高原被蘇聯紅軍擊斃,終年40歲。被擊斃後的恩維爾被埋在當地,直到1996年,土耳其政府才把他的遺骸從塔吉克斯坦運回國。8月4日,在恩維爾死亡74週年之日為他舉行了國葬恩維爾的遺骸被安葬在伊斯坦布爾的烈士陵園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