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子”到“学生”谈师生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近段时间,江苏常州,因一篇作文导致了一朵生命之花的凋零,在这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之后,可悲的往往不是在流血之后才知道真相,而是在流血之后还要去争取真相。在教育局宣布对该班教师进行调查后,家长大有“一命抵一命”的决心和要求。6月19日,那个因20年后打老师的常某在服刑一年半之后出狱。在谈及两年前的冲动时,仍把原因归结为不冷静。意思好像在说:“老师还是该打的,如果我当时冷静了就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师生关系变得如此“两厢生怨”?我们应该怎样来构建师生关系?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师道文化中得到一些启示,寻找一些途径。


从“弟子”到“学生”谈师生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中国古典文学记载中多有“弟子”一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收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古代先生称学生为弟子,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一样,既有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也有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学生则秉承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世训,对老师毕恭毕敬,直至师者寿终正寝仍不离不弃。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一词逐渐取代了“弟子”。“学生”最基本的涵义是学会“生”活,学习“生”疏的东西,掌握生活的本领“为学而生”,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学习为主业的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学习。我们现在都叫“学生”,“弟子”的叫法几乎绝迹。虽说“学生”与“弟子”仅仅是称呼上的差异,但是折射出了师生关系发生的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君道、臣道、师道的“三道”之说。为君之道是指如何做好领导;为臣之道是说应该怎样做好一个部下;而为师之道则是如何做好为人的导师。师道精神逐步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观念。“天地君亲师”成为了人们长久以来的祭拜对象。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师道尊严”。弟子对先生是非常尊重的。于是有了“曾子避席”和“程门立雪”这样的尊师典故。而师道也提倡博爱、平等、有教无类的思想。先生待弟子视如己出。从《论语》中孔子讲学的形式便可以看出先生与弟子的平等、融洽的交流。先生与弟子席地而坐,谈理想、谈人生;谈为人、执政之道——畅所欲言无需过多顾。


从“弟子”到“学生”谈师生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道德、教会技能、解除疑惑是先生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所在。而现在,随着职业化发展进程的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虽说我们仍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引导,但多是在为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只有让学生排除杂念,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才能有好的的成绩,才能在考试中有优异表现,才能实现自我职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发展来圆满自己的“功德”。而学生则以为:我是来享受教育服务的,这是我应有的权利,这也是老师的责任、学校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我学习优秀是我天资聪慧;学习不好,便是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加之媒体对教师职业的一些负面报道,使得教师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越讲越低。于是学生见了教师,则礼貌性地点个头,甚至形同陌路。师道尊严荡然无存,而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漠。

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重拾师道尊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新型师生关系发展的需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双向积极互动的构建的结果,不单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也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恩,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

尊重与尊敬

教师和学生中间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作为学生,要多一些对教师的尊敬,尊敬教师的辛苦付出,尊敬教师的劳动成果。现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觉得不自由。严,正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不严,何以能治学?不严,何以能育才?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使师生彼此才能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师爱与感恩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美好。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是说教师对国家社稷的重要,“君子隆师而亲友”是说教师对为人处世的重要。尊敬师长,感恩师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秀的教育传统。孔子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大圣人了,他还特意到周朝向老子请教“礼制”,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学生要懂得感恩教师,这是为人弟子之首要。作为教师,是每逢教师节有教过的学生的铭记、祝福和探望,这是为师者需要层次中自我实现的最高满足。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源泉,同时也激励这我们的老师用更多的爱心来教好更多的学生,让师道尊严得到更好的延续

师道与生道

“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在新形式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在专业上提升自己,在“互联网+”时代,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道德上完善自己,“师者,人之模范也。”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必须时刻注意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勿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导,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国学经典、中华美德就如每日的穿衣、吃饭一样,真正的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学生要从历代尊师重教的典型学起,从日常尊师重教的行为做起。在传承和弘扬中华弘扬师道的基础上“为”好学生之道。

从“弟子”到“学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师生关系发生的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弘扬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构建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弟子”叫得更为广泛和响亮些。

如果亦师亦友、亦兄亦弟,世间就会少很多教育的悲剧,多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美好。

从“弟子”到“学生”谈师生关系的变化和重建

欢迎关注会华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