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很多人說,美國股市、日歐債券、中國樓市,是世界三大奇蹟。

對此,觀察員不置可否。

觀察員想說的是,為什麼經過20年高速發展的中國樓市,如此飽受詬病?

或許是因為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 難題NO1:分配不均衡

1 個人套數不均衡

孔子在《論語·季民第十六》 中指出:“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不患寡而患不均

據一份非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城鎮竣工面積約280億平方米,按90平1套,約3億套房屋。人口不到15億,按3口之家,約5億家庭。而我國的城鎮化率也就勉強達到60%,如此一來,城鎮竣工的房屋其實完全可以保障人們需求。

但是為什麼依舊有龐大的購房大軍,枕戈待旦的等待著購房?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擺在樓市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現實卻是如此,無房者比比皆是,同樣,多套房的人,也是比比皆是。這個時候,正如孔夫子所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自然無房者會抱怨高房價讓其止步;多套房者會擔心低房價讓其損失了。

2 保障性住房沒落實到位

據十二五規劃,計劃修建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0%。

其中2011年和2012年各修建1000萬套,2013年到2015年,要修建1600萬套。就16年出現的數據而言,這個規劃是圓滿完成了的。

諸位問問身邊10個人,有幾個享受了保障性住宅?

或許很多人連保障性住宅是什麼,都很有可能不曉得!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保障性住房

原因無他,保障性住房牽涉的條件嚴格,流程複雜,大家基本上都不願意去申請,並且也不是那麼容易申請的。

就觀察員親身經歷而言,市面上通過操作得到這種房子的,遠遠超過申請得到的。

3 區域資源分配差別太大

同樣差不多的房子,為什麼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比三四線的房價貴?

因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所享受的交通、教育、金融、商業資源配套不一樣而已!

做個假設,同一個城市,不同的區域都能享受相同的資源配套,那麼還能夠出現哄搶、出現神盤之類的事件嗎?

明顯不會!那麼房價自然也不會出現過高的現象!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分配不均衡

  • 難題NO2:發展不平衡

1 不同城市,人均套數和麵積不平衡

有個粗略的數據顯示:

當前一二線、三四線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為25.9、32.0、33.5平方米,套戶比分別為0.97、1.02、1.06。

換言之,一二線城市因為人口的流入,供應總是不夠;而三四線城市,大部分因為人口的流入,供應又遠大於需求。這就是導致一二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人均面積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套戶比

2 不同的方位區域,人均面積和套數不一樣

正如不同的城市不一樣,不同區域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不同區域人均面積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全國人均面積圖

  • 難題NO3:誤判灰犀牛

灰犀牛事件,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這個說法,是與傳統意義人們所認知的黑天鵝事件相對應的概念。

樓市三大難題:分配不均衡、發展不平衡、誤判灰犀牛

灰犀牛事件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有了一種說法:房地產將會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灰犀牛事件。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觀察員並不這樣認為!

大家聽見跑路最多的是房地產嗎?暴雷最多的是房地產嗎?破產最多的是房地產嗎?槓桿最大的是房地產嗎?不良資產最多的是房地產嗎?處於崩潰最多的是房地產嗎?

都不是,只因為房地產體量大,又關乎人們最基礎的住的問題,所以才有人才說房地產是灰犀牛!

然而從生活實際來說,不管是匹凸匹,還是某種昆蟲,還是股票,哪一個不是經常出問題的。仔細想想,這麼多年來,房地產出過一次大問題嗎?

沒有,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已!


樓市三大難題,任重道遠,或許只有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房地產行業才會迎來新生。

成都樓市觀察員,一個有專業、有態度的良心觀察員,值得你的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