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2016年拜访53年前的班主任杨恩波老师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当年我在和平县四联中学读书时,最让我刻骨铭心记念的,是我的班主任杨恩波老师,他是一个慈和友善、动静交融、洞察细腻的人;他包容宽待、知人善任,对每一个学生,总是那么关切,总是那么关爱。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那时我因为阶级不好,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但他总是鼓励我参加一些可以显露才华的班会活动,诸如参加文艺演岀、演讲比赛、编制宣传栏等,他在班上说,仰天同学做事情很热情,做一件,成一件,也为我们班争得荣誉。 参加班务工作做多了,我慢慢地有了自信。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杨老师知道我妈的娘家也是龙川鹤市,与他是老乡,他对我有悯怜之心,那时候学校每二个星期为大放周。我喜欢不顾后果地用米去长岭街換“铁勺挞”,以至常常在星期中间钱粮接济不上,杨老师几次偷偷地塞几毛钱给我,使我度过难关,我再也不敢換“铁勺挞”了,我视杨老师为长辈,心里对他充满崇敬和感激。


有一次我患感冒,病得很严重,陈西淦校医让杨老师送我上彭寨医院,一个晚陪着我,又喂药,又喂粥,发冷颤抖时,他捂着我。第二天早饭后,我爸爸从林寨赶了过来,杨老师才松一口气,杨老师返学校,我泪眼汪汪地看着杨老师离去。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杨老师中等个子,不胖不瘦,皮肤不白不黑,他们数学组有一班老师特别喜欢打篮球,如李达明、陈新、王水林等是球场好手,杨老师接球的搭钩十分了得,常常在球场上引起轰鸣。


杨老师处世十分低调,他与世无争,从不得罪人,听说他也是阶级成分不太好,是解放前华师大毕业后,曾在惠州盐务任过职员,后被清理回家,过了不久,村上让他教民办,教绩十分辉煌,于是转调中学,他有识时务的亲戚在教育局工作,经熟虑后,征得周云冰校长同意,将他调和平四联中学任教。在联中杨老师会做人,凡事不露头角,使人认同他是好好先生,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大风大浪中,他都安然无事, 其时我在联中读初三,当时学校暴风雨狂吹,一大批老教师被批斗,杨老师既不参加井岗山派,也不参加钢铁司令部,蒙蒙混混,到我们毕业离校时,他也相安没事了。
毕业前一夜,杨老师为我炒了一碗鸡蛋米粉,他看我穿的背心胸口上印有“志在农村”那几个字,笑着说,如今红卫兵串连,停课闹革命,,你在农村呆着,好好干,总会有岀人头地的一天。
后来听说杨老师调长塘中学,文化革命结束后,他调回龙川,是在龙川一中退休,我与他彻底中断信息,只有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回忆、、、、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后来我在生产队务农、在东江河撑船、在东水街开修理店、在林寨电影院放电影,办幼儿班、在文化站和镇政府工作,再后来调四联中学,退休后在林寨古村搞旅游。
2019年我被“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优秀五老辅导员”,在领奖台与一个龙川口音的人站在一起,我轻声一问,他说叫杨恩科,我与他我觉杨恩科与杨恩波很相似,是否亲在一家?一问,果然杨恩波是他哥哥,只不过杨恩科是来自连平县的代表。
杨恩科同志十分热情代我沟通,当晚就联系上杨恩波儿子杨仕光,让我可与杨仕光联系。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经电话联线后,散会后没几天,我带上礼品,携妻坐龙川班到老隆,直往龙川一中特级教师楼找杨老师。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来到龙川一中后面, 只见杨老师住的所谓的特级教师楼,也只不过是二房一厅的石砌水泥房,好在外面有小院子,长有几棵树,还有几丛花木点缀得小院子花团锦簇,院子里还有一棵木瓜,结的果很多很多,像恐龙蛋一样缠得密密麻麻。
我一踏入小院,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在浇花,感到他的神态有点痴呆木汭,八十多岁的老人,肯定会老态龙钟,我猜想他可能就是杨老师了,于是我喊了一句:“杨老师!”他没反应,我又放大嗓音地喊了一句:“杨老师!”他在回过神的时候,一个女的从房内走岀来,大声地说:“老头子,有人叫你了”。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我迎上前去,牵着他的手,说:“您是杨老师吗,我是你四联中学的学生,叫陈仰天”,他说:“不知道”,“我不记得了”。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我心如灰烬,半晌才回过神来,想不到朝思暮想的思师竟然记不起我!我刻骨铭心的班主席竟然把我忘得一干二净,経一番苦苦的自我介绍,他总说不知道,最后说到吃黄豆粥昏倒的那个学生,他才猛地醒悟过来,可能这是一件当年伤他最深的事,他也这么刻骨铭心。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其实,老师记不起学生,这事一点都不奇怪,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教的学生成百上千,年年都是新同学,年年都是班主任,学生来一批,走一批,老师怎会记得教过那么多学生?正如你去过某间商店买东西,你记得去过那里,但店老板绝对记不住谁来过这里买东西,真的好彩杨老师想起了我,这就应谢天谢地!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不一会杨老师在龙川医院做医生儿子杨仕光从医院回来,他显得很高兴,招呼我与他爸爸拍了好多好多的照片,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眨眼,便是53年,感谢上苍让我与老师最美的相见!杨老师虽说不上是什么名人,也没有显赫的身份,更没有耀眼的光环,他却是我心中的太阳,杨老师与普天下千千万万的教师一样,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桃李万千,也许我是最差的一个,但我也没为他丢脸。


杨仕光叙述了他老爸的经历,他爸爸己经85岁高龄,他尚能吃、能喝、能走、能动、能说、能笑,他有时而下棋,偶尔拉琴,若非谈吐间有时会短路,应该说仍是智叟一个。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这下子, 我终于再一次读懂杨老师是一个胸怀坦荡、性格正直、不向强势献媚、不向世俗附和、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他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业力量,他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是春蚕,吐尽银丝,为他人御寒。
中午,杨仕光在“松林宾馆”盛宴我们,我说下次还要来看杨老师,我还邀请他们一家来林寨古村看看我做的作业。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在回程的车上,我脑际一幕幕播放杨老师的影片,杨老师在我心里,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是一个让我受用一生的人,不管怎么说,此行能见到他,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有来世,我还会做他的学生、、、、、、

作者:陈仰天

编辑:蜀中野人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五十三年后访恩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