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解讀之九

臨夏州《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解讀之九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我州《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

解讀之九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習近平總書記曾用這句古語專門闡述人才培養的辯證法。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總書記還多次通過“扣扣子”的比喻告誡學生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教育做好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之本,在於立德鑄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立德首先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肩負時代重任,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以高遠的志向砥礪奮鬥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必成於實。立德也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意見》提出,在我州即將開啟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的關鍵階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要大力實施立德樹人全面推進行動。

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大要求。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實踐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責任。

臨夏州《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解讀之九

為此,《意見》提出,要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突出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愛國教育、國防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融入教育全過程。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建立校史館、名師榜、光榮榜等,引導學生尊師愛教、自勵自強。全面開展校園文化示範校、民族團結示範校、快樂校園、書香校園、特色學校創建工作。

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科學地闡釋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意義和路徑方法,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的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是我州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因此,在今後我們一定要抓住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讓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都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圍繞這個目標來學,才能為我州開創富民興臨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撐。

為此,《意見》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

——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把德育教育有機融入到所有學科、課程以及實踐活動之中。

——按照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要求,建好德育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和共青團(少先隊)隊伍。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普及校園足球。

臨夏州《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解讀之九

——創新美育實踐活動,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利用各類勞動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建立勞動教育和實踐基地,開闢校園農場,為學生參加實踐提供保障。(記者 馬龍)

編輯:馬斌 校對:胡妮娜

責編:馬志濤 審核:馬廉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