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4月13日,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6樓,準備下班的醫生康亮在短暫通風的窗口休息。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除了走廊窗外天空的顏色,金銀潭醫院ICU病房的白天和夜晚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

夜晚的重症監護病房裡,燈光有些昏暗,淡藍色的牆面下大大小小的儀器屏幕閃爍著,幾臺與病房外溝通的對講機裡不時傳來人聲,伴隨“滋滋”的電流聲,裡面交替著對患者病情的交流和普通人很少聽過的藥物名稱。除了對講機和醫護人員防護服摩擦的聲音,這裡幾乎沒有其他聲音了。

這裡收治的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在這次疫情前,許多武漢人甚至都沒聽說過金銀潭醫院。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也是武漢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定點醫院。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4月13日,金銀潭醫院旁,一名清理人員在湖上作業。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4月13日,金銀潭醫院門診。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在外界感知疫情前,金銀潭就開始了工作。2019年12月29日,包含華南海鮮市場商戶在內的首批患者轉入這裡。4天后,金銀潭正式開闢專門病區。

病人情況穩定時,醫生康亮會靠在牆面上短暫休息一會兒。

康亮34歲,從去年12月末就參與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2月中旬進入ICU。他參加工作10年以來,和醫院裡大多數年輕醫生一樣,這樣長時間集中對抗如此大規模的突發傳染性疾病還是第一次。

4月11日,他所在的南7樓ICU,最後幾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核酸檢測轉陰,除了擔心轉院途中出現意外而將一名91歲的患者轉至6樓外,其他患者均已轉至綜合性醫院,繼續接受併發症和基礎性疾病的治療。目前南7樓ICU“清零”,進入整理內務狀態,等待進行專業消殺。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4月13日,金銀潭醫院南7樓,一間被清空的ICU病房進入整理內務狀態,等待進行專業消殺。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4月13日,金銀潭醫院南7樓ICU病房,24歲的夏文厚擦拭儀器後將清潔塑料袋包裹起來。之後這裡將進行徹底消殺。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曾有人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一場風暴:武漢是風暴的中心區域,金銀潭醫院是“風暴眼”,南7樓ICU病房則是“瞳孔”。桑嶺有時候也會和同事分享外界對於金銀潭醫院的評論。

桑嶺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1月23日,作為衛健委專家支援隊成員奔赴武漢。次日,他就開始了在金銀潭醫院的工作。

在很多ICU裡的醫護人員看來,疫情最開始暴發的那段時間,是這裡“最難的時候”。醫護人員需要連續工作,再加上早期重症救治成功率不高,有危重病人剛送到醫院便離開了,大家都有強烈的挫敗感。桑嶺覺得,要把一兩個病人救回來,這樣會加強整個團隊的信心。

1月26日,桑嶺完成了金銀潭醫院第一例拔除氣管插管的操作,併為一名垂危患者上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3月5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醫護人員在搶救一位病情突然惡化的46歲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雨夜,金銀潭醫院ICU病房,21歲的梁順在護理一位病人。他是這裡年齡最小的護士。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護士徐妮(中)通過對講機和病房溝通。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一名醫護人員望著一位病患。當天,這位患者被搶救了數次。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準備進入病區的醫護人員在穿戴防護裝備。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5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護士在為一名患者更換完床單後離開。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5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一名醫護人員嘗試與患者溝通。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南7樓ICU是金銀潭醫院最早的ICU,有16張病床,由於早期危重症病人數量激增,無法滿足需要,醫院臨時把5、6層也改造成重症隔離病房,共同接收危重患者。

南7樓ICU“清零”後,康亮和一部分醫護人員的工作也轉至6樓。康亮在6樓負責的病人是一位50歲的女士,她的全身插滿了各種儀器導管,鼻腔裡插了供應營養的鼻飼管,嘴裡插了供氧的氣管插管,脖子上插了小拇指粗細的回輸含氧血液導管,右臂插了深靜脈導管,腹部、左手......“能夠維持生命的儀器全部用上了”。

這樣的情況在疫情下的ICU病房中並不是個例。和大多數來到ICU的病人一樣,在鎮靜劑的作用下,患者進入了昏迷狀態,不能說話,不能自己吃飯,翻個身需要在四五名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才能完成。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金銀潭醫院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時隨身攜帶的物品。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3月9日,金銀潭醫院ICU藥品室,夏慧蘇在給一名病危患者家屬打電話,告知家屬要做最壞打算。這樣的電話,在ICU裡並不陌生。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和康亮一同到6樓工作的還有重症監護室主任吳文娟。她的抗疫記憶始於去年12月29日。

那一天,湖北省及武漢市衛健委接到近期有幾名居民肺部發生異常感染的報告後,指示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院和江漢區疾控中心開始流行病學調查。當天傍晚,吳文娟和金銀潭醫院業務副院長黃朝林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走了幾名肺部異常感染的患者。

此後,疫情開始意想不到地暴發。

吳文娟說,那時整個金銀潭ICU只有5名醫生、28名護士。全市危重患者都會轉到這裡,沒有空床,醫護人員每天都處在超負荷的狀態。1月初,武漢市屬的中心醫院、第三醫院、普愛醫院、武昌醫院等陸續開始派醫生對金銀潭進行支援。每次派一名醫生,在醫院裡協助1到4個星期。

3月23日,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208名醫護人員接管了金銀潭醫院南6樓和南7樓兩個ICU病區。

吳文娟每一次回憶都會傷心。她清楚地記得,病人最多的時候整個醫院都住滿了,許多氧氣瓶都是護士們一罐一罐往上搬。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金銀潭醫院,馳援武漢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桑嶺(中)在和同事開早會,參加會議的還有浙江首位援鄂醫療專家鄭霞。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4月13日,金銀潭醫院,ICU主任吳文娟(中)在和中南醫院醫生(右二)會診。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3月9日,金銀潭醫院南7樓,兩名醫護人員在走廊中。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3月9日夜晚,金銀潭醫院內部。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2月21日,金銀潭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3人,出院56人,出院人數超過入院人數,首次出現“床等人”。

疫情暴發以來,金銀潭醫院共收治2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目前在院治療的還有40多人,重症、危重症患者均“清零”。

4月13日,武漢天氣晴朗。診治完病人的康亮,在病房走廊外的窗口遠眺,窗外綠意盎然,遠處環橋上的車輛接連駛過,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清零”前夕的金銀潭醫院,陽光漸漸變得溫暖

4月13日,金銀潭醫院南6樓,窗外。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