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資本市場全局長什麼樣嗎?

1、中美兩圈對比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世界上有兩個資本市場,一個是咱們中國的資本市場,我們稱之為國產資本市場;另一個是美國主導的全球資本市場,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國際資本市場。前面我們已經對中美資本市場進行了簡單的對比,現在我們搞清楚了資本市場的完整架構圖,所以大家現在可以縱觀世界資本市場全局了,如下圖所示:


你知道世界資本市場全局長什麼樣嗎?

中美兩圈對比圖

如果只看表象的話,美國主導的全球資本市場架構圖與中國的資本市場架構圖簡直一模一樣,中美兩圈對比,國產圈內比美國多了一種國產特色資產,這一點無關緊要。另外,美國圈內最中間是美聯儲,中國圈內最中間是政府,那是因為美國的政府也不過是給美聯儲打工的,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就像是一家大公司,中國小夥伴普遍下意識地認為政府是國家老大,實際上在美國並不是這樣的,美聯儲是美國的實際控制人,美國政府的高層趁著經濟危機期間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聯邦儲備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印錢機構,可以理解為美國的央行,下面控制著美國政府,而美國政府被分成了國會、總統與法院三部分,美聯儲負責生產錢,總統負責花錢,國會負責監督總統,法院可以彈劾總統。


大家應該知道,美國的國家核心資產系統都是私人的,比如美國的能源系統是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打下來的天下,洛克菲勒旗下的石油與天然氣佔據了整個美國的九成以上;再比如美國的鋼鐵、交通等很多產業都掌握在摩根家族手上;美國的基礎設施全都掌握在私人手上,被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高盛家族、杜邦家族等少數超級巨頭控制,這些人登上各系統的金字塔頂尖之後躋身政界,美聯儲成立的時候,背後就是這些家族。美國的總統及政府高層要員,幾乎都是各種企業大老闆、大財團實際控制人或金融寡頭擔任的。


在美國控制世界之前,美聯儲根據公民創造的未來價值印發貨幣,美國政府負責將錢花在運營系統方面,如果總統把錢花在教育與社保之外的其他方面,那基本是不會獲得國會批准的。運營系統好比是人才生產流水線,也就是說美國專注培養人才及相關保障工作,人才下線之後會投入到各個系統中去,重點是各系統的實際控制人就是美聯儲的實際控制人。人才下線之後,如果有人想創業,美國的風投就會出面支持,重點是美國頂尖風投融來的錢大都來自各大系統的幕後實際控制人。美聯儲生產出來的錢如果沒有相應的價值與之匹配,那錢就是廢紙,而價值需要靠人才來創造,所以美聯儲幕後的那些實際控制人才會指揮美國政府賣力的生產人才,如此精密的頂層設計,美國人民無論如何都逃不出這些人的魔掌——我們中國的圈內所有系統都是國家的,個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我們的金融系統是隸屬於政府的,如下圖所示:


你知道世界資本市場全局長什麼樣嗎?

國產金融系統圖

央行是金融系統的核心,主要負責生產貨幣,我們的央行是國家的,歸國務院管。中國央行只負責貨幣的生產,不負責花錢。錢生產出來之後由國家支配,國務院會把錢拿去畫圈兒,央行生產多少錢是由國務院根據圈內GDP的數量決定的,從圖中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嚴密的可循環系統。具體來說,生產錢的時候要看未來的GDP來制定貨幣生產計劃,所生產之貨幣與GDP是1:1的比例,也就是說央行印的每一分錢,都是與圈內創造的價值相匹配的,如果多印那就是廢紙,國家不會幹這種傻事。


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每一分錢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中國既不會出現通脹,也不會出現通縮。因為通脹就是通貨膨脹,意思是央行發行的貨幣超出了圈內生產出來的價值,就像曾經的津巴布韋就發生過惡性通脹,他們不會創造價值,只會拼命地印錢,結果100萬億的面額都出來了,100萬億還填不飽肚子,1張紙上面面額比中國2018年GDP還高,可是印的數字大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希望小夥伴們認清本質,不要總懷疑國家亂印錢。


2、美國系統控制世界


美國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基本控制了全球資本市場,所以美國資本市場是世界資本市場的風向標,幾乎所有國家的消漲規律都要順應美國資本市場的消漲規律,除了那些還沒畫起圈兒的國家,不過中國也是個例外,因為當年毛主席看透了美國妄圖對世界進行系統控制的陰謀,所以想辦法規避了美國的控制。


美國把自己設計的資本市場架構圖當成了一臺發動機,圈內每一個系統都相當於發動機的葉片,圈內此消彼長的規律就是發動機的動力之源,擁有相關係統架構的國家堪稱永動機。早在1916年之前,率世界之先打造了發動機的美國設計了一個意欲由其系統控制的世界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你知道世界資本市場全局長什麼樣嗎?

美國設計的世界格局圖

美國憑藉先知先發的優勢,妄圖對全世界進行系統輸出,逼迫別的國家也構建一個與之一樣的圈兒,然後美國就能對這個國家進行系統控制,進而驅動世界所有國家都順著他轉圈兒,簡單來說:圖中左邊是已經被美國控制的國家,右邊是美國還未進行系統控制的國家。中國很特別,1949 年開始就跳出了美國主導的圈外,美國一直想控制而從未得逞。


左邊的國家以日本為例,日本投降之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全面接管,日本天皇要聽命於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美國控制了日本的國防系統與安防系統,給日本量身定製了美式法律,對日本輸出了美式教育系統、醫療系統等,也就是說美國控制了日本的國家運營系統。於是日本的運營系統生產了人才之後,逐漸構建起了與美國一樣的國家核心資產系統,然後被美國一一掌握了控制權,所謂的控制權其實就是控股權。具體來說,系統由產業鏈構成,產業鏈由具有供需關係的公司構成,公司是創業者創出來的,也是由風投投出來的,日本的人才一下線,只要有人創業,美國資本會第一時間盯上,美國人為日本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設備及專家指導,還幫其開拓國際市場,美國要的只是公司的股權,聽上去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控股一家公司沒什麼,關鍵是日本整個圈內所有系統的大量上下游公司皆被美國控股了,最終整個日本這個圈兒都成了美國控股的。


右邊的國家有很多,比如朝鮮就是一個典型,還有各大洲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以及還在發生戰亂的國家,這些都是美國還未進行系統控制的國家,但是除了戰亂國家之外,那些貧窮落後但是國家和平的國家,美國都在進行系統輸出,只是還沒有完全控制而已。世界上所有戰亂的國家,都有美國摻和的身影,那是因為這些國家不想被美國控制。


美國雖然妄圖系統控制全世界,但是卻從來沒有控制中國,因為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之時毛主席與美國隔絕了一切往來,獨立畫圈兒,中國的圈內所有系統全部是自主構建起來的,這才避免了被美國控制的命運,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個獨立自主構建起國家生態系統架構圖的國家,於是才有了上面的世界格局圖——所以,資金流動論才一再告訴大家,中美不一樣,中國股票市場跟美國股票市場不一樣!


中國雖然配置起來了這個圈,但美國是這個圈的發明國、原創國,世界資本市場中的大多數國家的系統都被美國所控制,於是大多數資產也自然而然被美國所主導。當然,大多數不代表所有,接下來我們把中美兩圈進行對比,作一個詳細地瞭解:


美國主導的資產


1、外匯市場——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佔據著全球外匯市場的主導地位,即美元霸主地位,這意味著美國的金融系統很強大,因為把錢配上 K 線當資產炒的套路,是美國人率先推出來的,後來者想要超過美國自然是很難的。美國金融系統的強大,建立在美國系統控制全球的基礎之上,美國在系統輸出之前美元的印發必須以其創造的經濟總量為依據,但是系統控制全球之後就不一樣了,這時美元可以在全球流通,其他國家的錢與美元呈兌換關係,這樣一來美國印錢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兌換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需要印一些錢專門用來保證這些國家兌換……這種印錢生意聽上去可真不錯!


2、商品期貨——美國主導商品期貨市場已久,目前中國部分品種已經突破美國主導,比如雞蛋期貨、蘋果期貨……當然這些品種實在不好意思說出口,中國需要的是佔據未來的制高點,比如推出稀土期貨,勢必讓中國佔據世界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制高點。未來也可以推出一些石墨烯、可燃冰等期貨品種,意思是眼睛一定要看未來,未來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食品……等各種有形資產,有條件的話,最好都搞成期貨品種。


3、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系統是美國發明的,自然而然的佔據了主導地位。美國憑藉風投+人才+芯片+操作系統+根服務器等稱霸全球,但是中國不可能永遠坐以待斃,比如在美國特沒普總統宣佈徹底封殺中國華為之後,華為很快公告全國已經在芯片、操作系統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製造芯片的光刻機領域還有待突破,這意味著我國在通信+互聯網兩大系統已經佔據了多個制高點,意思就是與美國基本站在了同一高度。


4、幣圈——美國的圈外精英利用2015年6月中國股市結束之後大量投資者買不起房子導致資金無處可去的機會,在2016年下半年他們開始坐莊幣圈,首先在手裡鎖倉大量以比特幣為主的虛擬幣,然後不斷抬高國外平臺的幣價並保持比國內幣價略高的態勢,國內外的差價很快便會形成一批搬磚黨,這類人嗅覺最敏銳,他們就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能力不強但群體龐大,為早期的炒作提供了流動性。


賺錢效應很快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而媒體的報導會吸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圍觀,然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炒作隊伍中來,此時國外操縱的莊家只需在圈內人信心衰減時煽下風點下火即可。行情不斷上漲,但是市場上流通的幣卻並不多,新增的幣主要是挖礦群體貢獻的散貨。不斷追入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他們卻只能去搶購那些零點幾的散貨,於是就形成了典型的鎖倉拉抬行情,國外的莊家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錢拉昇。國外莊家熟知資產高潮模型,他們利用我國2017年“幣圈九四事件”引發的暴跌,在國外瘋狂拉昇比特幣,將整個幣圈帶向高潮,這種脫離地心引力的野生資產漲起來頗為壯觀,僅高潮段就高達20餘倍,相當於一輪股票牛市上漲2、3年的大牛股。


這是一種並無太多智商含量的典型坐莊手法,簡單卻暴利,少量的圈外精英就能夠將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玩弄於股掌。經過一系列運作帶來的連鎖反應,最終幣圈行情高潮迭起,然後幕後操縱這一切的外國圈外精英就會趁機將貨賣給中國人,而他們則拿著數不清的美金消費全世界去了,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這些人到底是誰。


中國主導的資產


1、房子——中國房地產市場整個生態系統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全部由我國自主控制,土地源頭總量控制、銷售階段分批供應、交易高潮階段限制交易,完全自主主導。

2、股票——中國自家的股票,自然是中國自主主導的,不過總是有些投資者認為A股會受美國股市的影響,前面我們已經做過對比,中美股市毫無關係。站在圈外縱觀圈內全局,可以發現國產股票產自國產系統,整個圈都是由中國政府引領方向,帶領人才構建起來的,意思是我們圈內的公司是國產的,國產的公司上市之後叫國產股票,不可能跟在美國後面轉圈兒。在互聯網系統中有一些公司拿了美國人的風投資金,這樣就會導致VIE架構,只能赴美上市=直接就進入了美國的圈兒內,只有這種股會跟著美國轉圈兒,不過並不是所有赴美上市公司都會漲,後面帶大家研究美國市場的時候,各位自己就會找到原因了!


3、國產特色資產——這裡的國產指的是中國圈內的資產,如古玩、字畫、石頭、木頭、藥材、茶葉、白酒、農副產品……基本都是有形資產,幾乎都是沒有K線圖的資產。這些資產在平時都是生意場上小打小鬧式波動,但是它們在2010年被市場當成了一個板塊,跟在商品期貨後面被瘋炒,無形中與美國的消漲規律碰到了一起,比如在後期科普房子與股票消漲規律的時候,大家會發現房子這一有形資產也與美國有形資產牛市多次相遇,但兩者絕對不是一個規律。


近些年出現了許多與國產特色資產相關的現貨平臺、郵幣卡、原油平臺橫行,不是舶來品就是來路不明,詐騙、跑路層出不窮。其實投資上述資產的套路並不難,關鍵還是要順應天時,未來國際資本市場商品期貨牛市的話,這些東西還會被炒。有些炒作路數並不複雜,比如2011年的“蒜你狠”行情,其實炒起來極其簡單,只要搞清楚一個邏輯就行了:中國大蒜之鄉在山東金鄉、壽光等地,蒜商收購過來的蒜必須儲存在冷庫,當地很多冷庫,隨便找個當地物流司機或當地蒜民都知道,直奔目的地找到冷庫老闆,他們充當了“券商”一樣的中間商角色,手中大量的合同,而這些標有不同數量與價格的紙就是交易標的物……點到為止,剩下的自己發揮想象力吧!


國產特色資產主要是各種商品,有些甚至屬於食品、飲料,平時都登不得資本市場圈內的大雅之堂。不過2010——2011年國產特色資產也漲得高潮迭起,那是因為商品期貨牛市高潮階段的激情輻射所致,具體來說就是商品期貨高潮了,各路資金蜂擁而上將現貨也給炒翻了天,而國產特色資產有很多屬於現貨品種。各種期貨、現貨品種價格飛漲,圈內人殺紅眼之後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們不懂那些專業術語,甚至很多人連 K 線圖都不認識,於是見到任何東西上漲都跑過去窮追猛打,最終連大蒜都沒放過。


站在圈外可以將圈內的情況看得很清楚,國產特色資產會順應商品期貨的牛市,而商品期貨幾乎所有品種都被美國主導,順應了美國圈內的消漲規律,因此我們很不幸的宣佈:國產特色資產在平時胡亂炒作,但是到了有形資產牛市的時候,就會順應美國的消漲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