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育兒難題|敏感不是高危性格,家長做到這點,就能揚長避短

十大育兒難題|敏感不是高危性格,家長做到這點,就能揚長避短

“前方是什麼”,鬧鬧正一步一步地爬向它


《十大育兒難題》是本號繼《蒙臺梭利等5位大師的教育律條》、《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後,推出的第三個原創專欄,十大育兒難題為叛逆、磨蹭、敏感、安全感、抗挫力、不合群、注意力、情緒管理、性心理、做個好爸爸。10月15日起每週發佈1篇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請多多點贊、留言、轉發。


說明:為了方便,全文都用“他”來指代孩子,不分男孩女孩。


敏感不是高危性格,家長只需做到這點,就能揚長避短


如果老師今天批評了好幾個孩子,其他孩子都像沒事兒人一樣,而你家孩子會傷心難過好久,無論怎麼規勸都不行。

這就是敏感的典型表現。

/01/敏感孩子家長的內心掙扎

敏感孩子對外界的感受力比一般孩子強烈,也讓家長覺得特別難做。

比如:如果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你還沒有開口,只是臉上不自覺的出現了一絲不悅的神情,孩子就有可能已經哭得唏裡嘩啦。

再如:你帶孩子到一個新的遊樂場去玩,只是心裡些許有一點點不放心,在帶孩子玩的時候的,總有一點猶猶豫豫的神情,孩子就可能整個遊玩的過程中,特別糾結、扭捏,各種不配合,以致一件很開心的事情變成一種折磨。

更加糟糕的情況是,敏感孩子的家長本身也是性格敏感的,而且像這樣的情況還很普遍,因為孩子的性格是從家長一方遺傳而來。

那麼,家長就有可能過度解讀孩子的心理感受。

這種親子間的相互影響,會愈發強化事物的敏感性。

這樣看來,敏感的孩子是不是很難培養?而且也會讓家長“操碎了心”。

作為敏感孩子的家長,該如何看到希望呢?否則,堅持不下去啊,對吧?


/02/敏感性格的積極面

這就需要我們看到敏感性格的積極面了。

這些性格的人身上超強的感受力,讓他們能在感性領域散發出異彩:

比如作家三毛,沒有超強的感受力,如何寫出感動世人的《撒哈拉沙漠》?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字裡行間將她的感受鮮活、豐滿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她用她的文字把我們帶入她的感受力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我們的心在平淡與傳奇中跳躍,因為那個世界與我們平常所見那麼不同,不真實但又似曾相識。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同時,也是超強感受力所帶來的魅力!

還有詩人海子、意大利著名歌手帕瓦羅蒂,他們直到離世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敏感特質。

可能看到這裡,敏感孩子的家長又該傷心了,因為他們雖然都有卓越的成就,但他們都是悲劇人生。

下面,重點來了!


/03/敏感性格培養“揚長避短”的關鍵點

他們的悲劇就在於“直到離世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敏感特質”!

超強的感受力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超強的感受力-特別是將這種超強的感受力漫延至生活的全部,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來說,就是致命的。

因此,我們應該回避的不是上天賦予的敏感特質,而是把這個敏感特質用在何處?即:敏感的界限。

我想,寫到這裡,很多家長都已明瞭:要讓敏感的孩子揚長避短的關鍵點,就是培養他們的界限感。

順帶說一句,不少心理諮詢師都具有敏感特質,否則如何捕捉眾多行為中的關鍵點、又如何在紛繁複雜的關聯中迅速找到心理成因呢?但他們能很好的把握角色“進入”和“退出”的節奏,做不到這點,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求助者都是不利的。

回到正題,如何培養敏感孩子的敏感界限呢?


/04/如何培養敏感孩子的敏感界限

首先,我們從最壞的結果上去思考:

你不希望將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或者說,由於有的家長自身也是敏感性格的人,你最不希望孩子將來哪方面像你一樣?

不要讓孩子走向這樣的人生

就我個人所知,有以下幾種人生:

1、時時處處替他人著想,完全沒有自我的人。(我稱之為“無自我型人生”)

2、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歇斯底里地發洩一次,發洩的時候,不管不顧,哪怕懂得再多的道理在此時也無用。(我稱之為“歇斯底里型人生”)

3、因追求完美在某方面成績突出,小時候是學霸,長大後是優秀員工,時時處處爭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不是基於內心的喜愛,而是好成績帶來的成功感,由於目標的追求沒有止境,對自身的要求也沒有止境,從而導致巨大的心理壓力。(我稱之為“追求完美型人生”)

4、長期用想象的情境來解釋因敏感性格而導致的心理失衡,從而從內心拒絕對真實世界的客觀認知,通過追求戲劇性人生來獲得內心的安寧。(我稱之為“戲劇型人生”)

接下來,我將一一詳述這四種人生的表象,並提出各種類型孩子應該培養的界限點,希望能給有類似境遇的家長以啟示。

/05/四種敏感類型的界限點

1、無自我型人生


長大後成為一個“完全沒有自我的人”,這樣的人在孩童時代,一定是家長眼中的“乖乖女、乖乖男”,而且懂事、省心。

因為家長時時處處要求他體諒別人,在家裡要體諒父母長輩,如果有兄弟姐妹,他一定是“每次都退讓、被長期忽視”的那一個。而且家裡人都認為他是理所應當這麼做,如果哪一天他發了一點小脾氣,就會被說成“變壞了”。

在外面,也被家長要求凡事禮讓,不與人發生爭執(不管孩子是對還是不對),因為如果被別人說自己的孩子魯莽無禮、缺乏教養,會讓家長覺得很沒面子。

為什麼敏感的孩子會受家長的要求更深、對孩子將來的人生影響也會更大呢?

因為敏感孩子的高感受力,讓他太過注重別人、特別是家長的評價。

長期的習慣養成,無論他做得多好,都會讓他周圍的人覺得“理所應當”,而且連他自己也覺得“理所應當”。

等他成人後,如果沒有遇到什麼事情或者什麼人去點醒他,他可能一輩子都被“道德”綁架著;

如果他幸運,有個人對他說:“在體諒別人的時候,你也應該想想自己需要什麼。”

或者乾脆直接告訴他:“你也應該學會拒絕。”

他開始覺察,開始改變,但可能他的人生十幾年的光陰已然過去。

這種類型孩子的敏感界限是:

在關注別人的需要時,也想想自己。

有界限的滿足別人,不是自私,而是讓他人在正常的情境中做他應該做的事情;否則,你就是在助懶、助惡(比如:對惡者的一味退讓,其實是對惡行的一種強化和肯定)。


2、歇斯底里型人生


歇斯底里的人,在某個時間點上,看起來就是個“瘋子”。也許他平常的生活中表現得很知性,甚至優雅、智慧。

如果他是一個幸運兒,遇到一個對的人,並且隨著生活的磨礪,在這個對的人的體諒和關愛下,生活越走越順,這種類型的敏感性格也沒什麼不太好的地方。

既然有這麼高的感受力,既然在這麼高的感受力的作用下讓他獲得了該體驗到的、不該體驗到的那麼的情緒情感信息,總得有一個方式排解吧。況且這個排解的方式,從小到大就一直沒找到!

寫到此處,我想答案已經有了,家長應該從小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合適的情緒排解方式,並且和孩子一起,把這個排解方式固化,以致形成習慣。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情緒;

不要不斷地和孩子一起深入探討情緒情感這一類的話題,學會轉換情緒,把孩子從情緒的泥潭裡拉出來才是此刻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這種類型孩子的敏感界限是:

情緒情感的體驗不是生活中的唯一,我們可以把它轉換成有意思的東西,比如文學和藝術的創造,心理和研究方面的探索。讓超強的感受力變成一種“利器”,讓理性迴歸自己的生活。


3、追求完美型人生


這種類型的人是抑鬱症的高危人群。

人生境遇順利則好,一旦碰到挫折,屢次失敗,就有可能迷失自己。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世界上有那麼多優秀的人,也是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目標,他們不是一步步地走得很好嗎?

沒錯!但不要去強化一個敏感性格孩子對完美的追求。

因為,不需要你去強化,他的性格特質本身就已經在迫使自己不斷地往追求完美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把自己累死。

他是那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了這些讓人愉悅的評價,他一步一步地爬向頂端;

終於,有一天,他到達了;

他又開始整天擔心自己從頂端上被擠下來;

然而,被擠下來,一定是必然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作為家長,引領這樣的孩子看到更廣闊的天地,讓他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才不至於因“理想破滅”而一蹶不振。

這種類型孩子的敏感界限是:

別人的評價(包括家長的評價)只是認識自我的一部分,只要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才能不被外在因素所撼動。


4、戲劇型人生


這種類型的孩子由於對他人特別是家長的情緒和評價過於敏感,常常放大家長和老師的批評;

或者,由於很少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從而長期貶低自己。

為了在這種境遇中生存,不得不用假想的事情的來獲得心理平衡。

一般來說,這種孩子比較喜歡文學作品,甚至會自己動手去創作文學作品,為了不讓家長獲悉自己的內心,一般都會瞞著家長。

還有一種,就是將這種心理寄託於虛擬世界,男孩混跡於網遊,女孩混跡於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

長大後,他會表現為對戲劇性人生的追求,好好的日子不願意過,天天追求刺激,故意弄出些事情來“玩心跳”。

這種類型孩子的敏感界限是四個字“面對現實”。

但這個工作很難做,我們都知道“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由於他的“病根”是長期對自己的“低評價”導致的對現實社會的放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讓這個“低評價”迴歸到正常的水平;

而且,這個“正常水平”還是在有客觀事實為依據的前提下。

靜下心來,實實在在,為孩子提供機會,助他成功;

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作者:劉鴻雁 來源:劉鴻雁兒童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