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在中國革命史這本大書裡,平江是一頁沉重的篇章——“紅旗漫卷西風”的革命戰爭年代,著名的“秋收起義”、“平江起義”、“三月撲城”的吶喊聲,在這裡響徹雲霄,久久迴盪。在艱難的革命戰爭年代,平江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十六軍和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0萬平江兒女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領中,平江籍將軍就有52名。平江,從此成為名震全國的“將軍縣”。歷史的故事已經走遠了,但是不能忘記的老區精神將永遠留在人民心中。在舉國上下大力推動紅色旅遊浪潮的今天,老區革命精神的長河,在平江紅色之旅中緩緩流淌。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平江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之一,發生了很多重大的革命事件,波瀾壯闊,蕩氣迴腸。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後,毛澤東同志親自培育和發展了平江的第一批黨員,如李六如、餘賁民等。1923年冬在平江啟明女校組建了平江第一個黨支部,為湖南最早建立的農村黨支部之一。1927年9月,平江工農義勇軍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8年3月組織了聲震全國的20萬農民攻打縣城,即“三月撲城事件”。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在平江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創建了紅五軍,建立和發展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同年8月,起義隊伍根據中央指示開赴井岡山,投入了保衛井岡、發展井岡、鞏固井岡的偉大斗爭。1929年5月,又根據中央的指示,彭德懷率領紅五軍回平江,與黃公略會師,並與平湘嶽遊擊大隊合編為五路縱隊,發動了史稱保衛井岡山的“紅五月暴動”。在“平江起義”二週年時,紅五軍與何長工領導的紅三軍及紅六軍、紅八軍、紅十六軍、農民自衛軍20萬餘人在天嶽書院廣場誓師,於1930年7月22日攻打省會長沙,創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先例。此後塗正坤、傅秋濤等在平江領導了周圍數縣反圍剿的大小數百次戰鬥,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特別是面對國民黨60個團在虹橋、長慶的圍剿,我軍在當地百姓的配合下成功地突圍而出。1938年2月3日,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從嘉義梅塘出發,由傅秋濤率領奔赴皖南抗日前線。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隊在嘉義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平江慘案”,毛澤東在延安發表了《必須制裁反動派》的著名演說,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葉劍英、彭德懷等均為此撰寫了輓聯唁文。1945年,王震、王首道同志率南下支隊到平江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7月,長沙和平解放,平江天嶽書院是和談代表最早的接洽地之一。平江見證了中國革命史上許多重大事件,是中國革命的縮影,是一條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長河。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革命先輩 彪炳千秋

在艱難的革命鬥爭中,平江造就和輸送了大批高級領導,為中國的革命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平江是全國第四大將軍縣,有原中央政治局委員、海軍政委、上將蘇振華,原中央軍委副主席、上將張震,原總參動員部部長、上將傅秋濤,原軍事科學院副政委、上將鍾期光以及中將劉志堅、方強、邱創成、甘渭漢、吳信泉、鍾赤兵、張令彬、賴毅、方正平、歐陽文等共和國首次授銜的52位共和國的將軍;有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最高人民檢察署首任副檢察長、黨組書記李六如,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常務副部長李銳和吳溉之、吳克堅、楊奇清、江渭清、喻傑等70多位共和國省、部、軍以上領導幹部。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平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歷史將會永遠銘記。全縣有21萬多人為國捐軀,現認定在冊的革命烈士達21000多人,佔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居湖南首位。著名的革命烈士有中共六大主席團成員毛簡青、中華蘇維埃政府總務廳長方維夏、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塗正坤和羅納川、胡筠、餘賁民、李宗白、張文彬、高詠生等20多名。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革命舊址 永放光芒

平江保存完好的大批重大革命事件發生地、遺址、文物,印證著革命的艱難曲折,永遠閃耀著光芒。現存的革命遺蹟舊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平江起義舊址(天嶽書院),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四軍平江通訊處(平江慘案)舊址、中共平江縣委舊址(毛簡青故居)、湘鄂贛省蘇維埃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及駐地(長壽鎮天主教堂舊址),主要紅色旅遊景點還有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長壽鎮紅軍營舊址、月光巖(湘鄂贛三省蘇維埃駐地、湘鄂贛特委辦事處)、天嶽關抗日戰場舊址等。2004年12月,平江起義舊址及紀念館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平江進入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韶山—寧鄉—平江)。 通訊員:歐陽武力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工農革命熱土 紅色將軍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