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的凯丹广场,没落的新南天地

成都刚开始向南发展,在三环内规划创造了一个新的商圈,新南天地应运而生。在只有春熙的年代,逛街只选择春熙路。而当新南天地的出现,逛街似乎变得洋气,新南天地的产生,就是成都国际化商业的初始。

走后的凯丹广场,没落的新南天地

新南天地

在凯丹广场进驻之前,宜家,迪卡龙率先进驻,而凯丹广场算是第一个在新南天地主营服装零售业的商业体。随后凯德广场苏宁广场也进入新南天地,一时间,新南天地成为外资零售业最集中的区域。瑞典的宜家家居,法国的欧尚,迪卡侬,荷兰的凯丹广场,新加坡的凯德天府。且内资苏宁广场,本地建材家居富森美则集中在新南天地布局三个高端大众和软装的布局。再加上未开业的国资背景的新南中心。看上去,新南天地应该是风光无限的以外资为主要布局的国际化商圈。

走后的凯丹广场,没落的新南天地

新南天地曾经风光过,无论是宜家,凯丹,迪卡侬,甚至欧尚,都经历过高增长的阶段,大多数居住在成都的外国人都会常来新南天地。本土时髦精致的少男少女也会常逛逛。在当时,成都还没有这样集中的洋气的体验感的地方,尤其是大家对春熙路审美疲劳后,新南天地就会成为新的聚集地。但似乎这种最高峰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几年。在商业高速更新替代竞争加剧的时候,市区的来福士,ifs 太古里,大悦城 万象城纷纷布局成都,在体验感方面,大家有了更多选择,新南天地的人流量渐渐没那么兴盛。也没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凯丹曾经作为小体量的代表也慢慢抵不过大体量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卖给凯德。苏宁广场则慢慢转为奥莱业态,定位家庭式的凯德天府到现在人气也并没有培养起来。

走后的凯丹广场,没落的新南天地

凯德天府

说起凯丹广场则有那么代表新南天地发展的典型,最先快消品进驻成都的商业体,优衣库,hm zara,这三大主力快消品店铺常年的营业额排在成都前三,在没有更多商业体竞争的年代,凯丹广场在众多小资青年的心目中口很具有口碑,同时白领阶层也喜欢到这里来购物,而且,随时都能够看得见形形色色不同国家的人。也似乎就是在最高峰没持续几年,凯丹置地以15亿的高价卖给了新加坡的凯德。在五年间,资产价格翻了近三番。这在当年引起了业界的集体关注,为什么要卖,或许自身的考虑是认为成都商业竞争市场在加剧,不仅是市区的优质商业体积极踊跃,同时往南三环外也出现了更多商业体的竞争,自身商业体已经没有更多转型的空间和所处区域的商圈地位也受到了挑战。所以无疑能在资产最大化的时候卖就卖。

走后的凯丹广场,没落的新南天地

论起新南天地,并不是没有改善的空间。1,在轨道交通上未来会有三条交汇于此,但目前的轨道交通更多的是换乘的工具,并不会有多少人为了购物行成商圈人流。所以,政府企业和轨道交通能否有更多的合作,在地铁内直接连通各个综合体方便大家便捷购物消费,现在的地铁出口都离商业体有一定距离,体验感不强。2,成贵铁路也即将开通,未来会承接大部分从贵州方向的人流。如何承接客流像重庆沙坪坝三峡商圈一样类似于龙湖光年tod的布局。让新南天地承接更多方向的客流。3,春熙路是一个综合性全客层的商圈,在业态布局上,成都还并没有形成一个以青年消费为集中的大型商圈,新南天地商业应该在定位上应该集中形成独特性与差异化,以吸引年轻潮流群体为主的商圈为定位。4,怎样盘活新南中心以增强商圈的集中凝聚吸引力。新南中心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但是却由于各种原因未开业,利用民营资源盘活。5,在地面交通上各个综合体联系不畅,应该怎样改变其汽车为主的交通环境转变为公共轨道交通引导客流步行的一个大的商圈。

总之新南天地需要一个转型增大客流优势形成一个大的商圈,不然在以后竞争中往南有更多的优质商业体出现,春熙的竞争力过于强大,会容易形成一个更落寞的商业圈。

最后谈论一点成华区在商业打造方面提出过新北天地商圈的建设,到现在也没有成行原因一是周边都是拆迁区域与限高区域,本身就难具备商务发展的必要性,第二点则是新南天地就是因为商圈发展过程中引进过多的建材综合体尤其是富森美为主的家居商业体影响了新南天地的商圈发展,新北天地则因为富森美和宜家的布局效仿新南天地,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布局。所以未来难以成行。定位需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