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些謹防酵米麵食物中毒-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酸湯子”中毒事件引發關注。經當地警方調查得知,酸湯子食材為中毒家庭成員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佈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麵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椰毒假單胞菌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目前,我國標準只有GB 7096-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菌及其製品》標準規定銀耳及其銀耳製品中米酵菌酸的限量為≤0.25mg/kg,其他食品中米酵菌酸暫無限量要求。

為引導廣大消費者健康安全飲食,避免類似悲劇事件發生,特作如下提示——

天氣炎熱、潮溼,食品貯存不當變質,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麵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中毒事件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

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

選擇正規渠道。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在選購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發酵米麵製品時,尤其是散裝銷售的,要現場查看產品原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是否符合包裝標示要求。食品經營者購進相關產品時,要嚴格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追溯,質量有保證;冷藏保存並在保質期內銷售完畢;應當在儲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繫方式等。

家庭製作後冷藏儲存並及時食用。要冷藏儲存且應在當天食用完。泡發木耳、銀耳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泡發木耳、銀耳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後應及時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製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製品;不要採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製備發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保證食物無異味產生,一旦發現粉紅、綠、黃綠、黑等各色黴斑,就不能食用;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要通風、防潮、防塵。

出現可疑症狀立即就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為1至2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儘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