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合上《且聽風吟》,似乎被捲進去了一種莫名的情緒,青春歲月裡的孤獨、無奈和無法言明的不安。

孤獨是尋常,是自在,而距離,是美,或許,這正是村上春樹想告訴我們的。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小說,它發表於1979年,是他“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而後,風靡至今。

小說的內容極簡單,是村上春樹20歲時的故事。

暑假期間,“我”帶著學潮後的疲憊,從東京回到故鄉神戶,在一家“傑氏酒吧”裡喝酒,認識了幾個朋友,以此消磨這無聊的夏日。

總共是,18天。

在這18天中,我和“鼠”喝酒談心,暢所欲言,遇到了沒有小拇指的姑娘,回憶起並不快樂的小時候,想起各不相同的三個女朋友,還有電臺和唱片……

這些零零碎碎,看似最尋常,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構成了整個夏日。

而“我”彷彿也在這些細節中,參悟到了種種。

比如,孤獨;比如,距離感。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01

整個故事,最耐人尋味的,或許就是孤獨和距離感了。

主人翁在這裡和一群朋友消磨了暑假,可最終,隨著他要回到東京而戛然而止。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一切都將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捉,我們便是這樣活著。”

看到這句話,有淡淡的憂傷,也滲透著無奈,那種孤獨感隨之被緊緊包圍。

可是,孤獨也許就是一種常態吧。

人活著,看似有親人,有朋友,日子看似熱氣騰騰,實則,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孤獨的存在。

只這一點,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都是事實。

比如書中,“我”和那個斷了小拇指的姑娘,經歷了一段若有若無的愛情。

自然,也是無疾而終。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要問,刻骨銘心嗎?

其實,“我”自己的回答是:談不上,甚至馬上會被時間所沖淡。

“我”和那個姑娘,都會立馬彼此遺忘,投入到各自所該有的生活中去,他們或許有過敞開心扉,但終究,是孤獨。

書中,主人公和任何人的關係似乎都是如此。

聽上去或許殘酷,然而,這才是真相,因為孤獨,所以自由,自在。

“光陰似箭,我們是在時間之中彷徨,從宇宙誕生直到死亡的時間裡。所以我們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是風。”

這便是,村上春樹對孤獨的理解。

確實如此。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趟列車,有人早早地到了終點站,有人還奔波在路上,繼續奔波的,也必定是孤獨的。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孤獨,卻不寂寞,看透,卻依然熱愛。

除了孤獨,書中,村上春樹還表達了他的另一個人生觀:

距離感。

對此,村上春樹說:

“直言不諱是極為困難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諱,直率的言語越是遁入黑暗的深處。”

短短一句話,或許已擊中了不少讀者的心靈最深處。

人與人之間,無論關係多麼親密,要想完全的溝通和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若有人妄想,那麼只能傷害對方。

最好的做法,便是保持距離感。

距離,就是理解,是溫情,是關心。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其實,就是距離產生美。

書中“我”和“鼠”的友誼開始與一場車禍,在這過程中,“我們”一直保持著距離感。

“我”從不打探“鼠”家裡是做什麼的,當“鼠”情緒低落時,我做的最多的,是陪“鼠”默默的喝著啤酒,絕不多問。

對這一點,實在極有共鳴。

如今社會,節奏快速,每個人,無論面上有多談笑風生,毫無疑問,都揹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甚至也會有些焦慮。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距離感會讓人感到多麼舒適。

有時候,不管對方是誰,做一個默默的傾聽者,真的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所以,保持距離感,並不是刻意疏離,而恰恰相反,只為了更好的理解,更好的關懷。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02

對於文壇來說,村上春樹,可以算作大器晚成的人。

寫此書時,他29歲,而在此之前,他從沒有過“那麼今天提起筆,寫一寫什麼好呢”這樣的習慣。

換句話說,在這之前,他沒有寫過任何與“文學”,與“創作”有關的隻言片語。

1978年,一個午後,村上又去了附近的棒球場看球,當他坐在觀眾臺上欣賞時,一個球員不小心將球擊歪,棒球飛出場外,飛到了村上的腦袋上。

那一瞬間,村上想到的是“寫小說”。

此後,才有瞭如今的村上春樹。

之所以一炮而紅,很大原因是村上春樹獨特的語言風格。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無論是內容的敘述上,還是語言的表達上,村上春樹的文字都有一種簡明、清爽的特點,這讓我想起了日本的食物,冷菜冷碟,乾脆利落,簡單明瞭。

可是,就在這簡單明快的字裡行間,卻又呈現出村上春樹對於人生、對於時間等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讓人一讀,先是壓抑,再者,是恍然大悟,尤其是在此書中所滲透的單純明亮的憂傷,一直觸動著每個人記憶中,最寶貴的一份情感。

之前,從未嘗試過寫作,一寫,便是成名,村上春樹,確實是個奇蹟。

29歲的他,即將跨入30歲時,回頭看了20歲以來走過的路,驚覺自己充滿了被欺騙、背叛,各種大家和誤解。

也淡淡回憶起了在身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人,於是有了衝動。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

青春,是激情,是種歡快,可也夾雜著成長必經的痛。

有的人,痛過,又笑了,那些痛,成了歲月的饋贈。

而有的人,此後長長一生,想起,仍禁不住悲傷,青春,是始終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憂傷。

能夠始終陪伴在身邊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無論青春是否散場,孤獨卻是每個人的宿命,就像29歲的村上春樹,他較尋常人更深刻的體悟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借文字與內心的自我對話嗎,自我療傷。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這一生,風雨兼程,而孤獨不過是一種常態

03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忠於自己的小說,是孤獨靈魂之間由相遇再到歸於沉寂的故事。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的那樣: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我們孤獨,可是不寂寞,相反,因為孤獨,我們自由。

愛一個人,無論多愛,最好保持距離,因為這是可以繼續愛下去的唯一之路。

關於逝去的愛,關於幸福,關於心裡的那個人,一切都將一去杳然。

偶爾記起,波瀾不驚,我們便是這樣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