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州名山: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三大山脈二十七座名山

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綿州名山: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雪寶頂曉月

開欄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綿陽多水亦多山,山勢挺拔葳蕤,各具風姿。千百年來,群山環伺著綿州,不僅孕育和守護著世世代代的綿陽人,培養了綿陽人愛國、友善、樸實、包容的品格,也鍛造了綿陽人堅毅、不屈、感恩、奮進的品質。本週起我們開設《綿州名山》專欄,細數綿州群山,丈量腳下這片土地。

日前,由綿陽市地方誌編纂中心(原市方誌辦)編纂的《綿陽地情》叢書之《綿陽名山》正式出版。該書以文圖結合的方式,概要介紹了綿陽市境內的三大山脈(龍門山脈、岷山山脈、摩天嶺)和雪寶頂、九皇山、邊堆山等二十七座名山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歷史人文、傳說故事等,從連綿大山中展現綿州厚重的歷史底蘊。

綿州名山: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李白

三大山脈繞綿州

綿陽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形呈西北東南向條狀帶。因位於出川入蜀的必經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讓綿陽享有“劍門鎖鑰,蜀道咽喉”之稱。作為多山之地,整個綿州可以概括為三大山脈,即龍門山脈、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

龍門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之間,是環盆地山地中地勢最高的地段。我市境內的龍門山脈屬龍門山脈北段,它像一條寬闊的條帶斜貫於市境中部和北部。北川縣大部分、平武縣東南部、江油市和安州區西北部的群山均屬龍門山脈,人們習慣性地將綿陽市境內的龍門山分別稱作為後龍門山茶坪山,平均海拔在1000——3000米。天氣晴朗的時候,在城區遠眺,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龍門山脈。

岷山山脈自甘肅西南部綿延到四川北部,大體呈南北走向,全長500千米。綿陽市境內的岷山山脈屬岷山主脈北段,主要位於我市西北部的平武和北川境內。岷山被稱作古蜀文明的發祥地,是綿陽母親河涪江的發源地,孕育了我國西南眾多少數民族,北川的羌族和平武的白馬藏族就是其中的兩顆明珠。

相比較龍門山脈和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的名氣稍遜一些,但也因其獨特的屬性在世人心中佔有重要位置。摩天嶺山脈呈東西走向,橫貫於我市平武北部和阿壩州九寨溝、甘肅省文縣,是四川與甘肅兩省的分界山。雖然位於兩省之間,但摩天嶺主峰在我市境內,為平武西北部王朗自然保護區竹根岔溝與磨房溝的分水嶺,海拔為4983米。

綿州名山: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揚雄

自然風景獨特宜人

三大山脈都是跨省跨區域的山脈,環繞著綿州,守護著我們腳下的這方熱土。除了三大山脈外,《綿陽名山》還概要介紹了我市境內27座名山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歷史人文、傳說故事等。群山分佈,滋養了世世代代綿州人。在這27座名山中,一些山以自然風光而聞名,吸引無數遊客心嚮往之。

說到以自然風光驚豔世人的名山,不得不提雪寶頂。世代居住在雪寶頂南麓的平武縣虎牙藏人稱其為“獨日”,意為眾山之守,群山之王,最雄偉、最高大、最神聖的山,可見雪寶頂的獨特地位。雪寶頂既專指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又泛指以主峰為中心的一群山峰。雪寶頂主峰及其周圍山峰海拔5000米以上的有6座,而綿陽全市的最高點在雪寶頂,海拔為5440米。雪寶頂上常年白雪皚皚,多古冰川遺蹟,地形多變,自然風光自有獨特魅力。

北川的九皇山擁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勢起伏,幽邃深廣,瀑布、豎井林立,更是以險、奇、幽的風貌傲立於世;安州區的羅浮山,白霧湧動,群峰挺立,山上四季常青,碧翠欲滴,怪石嶙峋,素有“甲巴蜀”的美譽;江油武都的竇圌山,風光秀美,景色宜人,被李白稱讚為“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觀霧山、藥叢山……千萬年的自然演變,形成了千奇百狀的群山,這些在大自然巧奪天工形成的山峰,每一座都獨一無二。

綿州名山:縱橫山勢構成綿州錦繡山川圖

竇圌山

群山傲立人文厚重

作為大自然的饋贈,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每一座山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自然風光,從而造就了山峰的獨特之姿。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人類的足跡遍佈群山,每一座山開始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氣息,也讓這些名山多了一份靈性。

綿州第一山富樂山,劉備兩千多年前在此“涪城會”,一句“富哉,今日之樂乎”,綿州千年畫卷徐徐展開,而“三國文化”也成為富樂山的標註。與富樂山相隔不遠的西山,《陋室銘》中一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吟誦至今,而子云亭就位於西山山頂,西漢揚雄曾在此結廬讀書,潛心治學,蜀漢大司馬蔣琬,主政蜀漢12年,後病逝於涪縣,葬於西山。三臺縣西南的雲臺山,因“山形如臺,高插雲漢”而得名,但讓它聞名的則是豐富的道教文化積澱,曾被道教公認為“九龍捧聖”之地,是僅次於青城山的第二大道觀。1935年,在“五百里方圓連三州”的千佛山上,紅四方面軍在千佛山上與敵軍激戰了73天,最終取得了勝利,為紅四方面軍順利通過北川峽谷,與中央紅軍會師開闢了道路。80多年前的熱血戰役,讓千佛山多了一份紅色印記。

“綿陽多山,山勢各異。西北有高山環繞,東南有丘陵綿延,市境西北部橫亙三大山脈。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除了自然風光,大多山峰都生成了一份人文色彩,也讓這些名山更有存在意義。”市地方誌編纂中心相關人員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