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一萬首》

品讀《唐詩一萬首》


《秋下荊門》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荊門時所作,詩中借景抒情,妙用典故,信手拈來,不著痕跡,抒發了秋日出遊的愉悅心情。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第一句點出題中"秋"字,秋天裡,寒霜過後,荊門山邊,江畔的高樹已落去葉子,顯得十分空落。此句"空"字極為傳神,平時江邊的樹因水分充足而枝繁葉茂,秋風一吹只餘空空的枝丫。"布帆無恙"句,運用了《晉書·顧愷之傳》的典故:顧愷為荊州刺史殷仲堪幕僚時,曾請假東還,殷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給他。行至江陵,遇上大風,顧愷寫信給仲堪,言及遇風之事說:"行人安穩,布帆無恙"。此處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鱸魚膾"句,運用《世說新語·識鑑》中的典故:西晉時期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時,見秋風起,想起了家鄉的菰菜、鱸魚膾的美味,遂辭官歸鄉。"剡中",今在淅江嵊縣,風景優美。此聯意為:這趟旅程不是為了口舌之貪,而是為了遊覽名山大川,因此才到剡中這個地方。吳地鱸魚極為有名,作者因此而活用此典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河的熱愛。詩人尋訪名山,遊覽之餘更是希望能當隱居山林的高人隱士坐席談經,開懷暢飲一番。這番豪情在不經意的用典中,表露無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