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大決戰百村行」鼓起口袋“富”腦袋 南王樓村“抖”起來

“從上午12點左右,到下午5點前,每天至少往外跑3趟,上蔡、新蔡、駐馬店的人,當天就能吃上咱南王樓村頂花帶刺兒的新鮮黃瓜!”

4月20日上午,上蔡縣黃埠鎮南王樓村發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第一種植基地和往常一樣的忙碌,裝到大貨車上的近萬斤新鮮黃瓜,即將啟程送往新蔡縣,合作社理事長李發戶抹一把汗水,黝黑的臉上洋溢著知足和自信的表情。

種植一枝花 發戶“勤”當家

李發戶有20多年的大棚種植經驗,有遍及豫南各縣市的穩定市場,有能證明優良品質的無公害認證證書和自己的標準化的質量檢測中心,有從不惜力從不叫苦的一家幾口壯勞力,更有來自山東省濰坊科技學院的常年技術支撐,品質優、賣相好、產量高、口碑佳,李發戶的黃瓜產銷兩旺。總共14座棚,每座棚佔地兩畝,每畝年產60000斤黃瓜(生長期約為9個月,是其他品種黃瓜生長期的兩、三倍),純利潤10000多元。黃瓜罷園後的大約3個月時間內,李發戶又在歇茬的大棚裡種經過無公害認證的芹菜,趕上春節的芹菜消費旺季,1畝地又要收入好幾千塊錢。

如今,李發戶靠蔬菜種植(除種植大棚蔬菜外還種植有50多畝大田蔬菜),一年可以收入一百多萬元,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10多人就業。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近年來發展大棚六、七十座,安排貧困戶就業55家,南王樓村正在成為豫南無公害蔬菜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近日,李發戶又與山東省濰坊科技學院達成深度合作意向,今年六、七月份,濰坊科技學院將在南王樓村建立育苗基地,雙方要共同培育優質富硒黃瓜品種。

就業家門口 加薪靠雙手

南王樓村毗鄰省道206,便利的交通條件,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出有成人員返鄉創業,近兩年村裡的小型加工廠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地發展起來。

承路發箱包廠主要生產揹包、兩用腰包、皮具包和釣魚袋,由於多是海內外小規模訂單所形成的來料加工,廠裡沒有庫存壓力,沒有過大的經營風險,有的多是為本村或附近村的20多名留守婦女創造的每月大約2000元工資的靈活就業崗位。

南王樓村委遊張村村民董小鳳,從2019年開始辦廠就這這裡工作,她的在縣城某幼兒園工作的女兒,由於疫情期間無法正常復學復課,也到這裡打工,母女倆1個月共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她丈夫全年在外打工的收入,董小鳳對現在的日子非常滿意。

李二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公公和丈夫都患有重度慢性病,3個孩子還都在上學,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非常困難。到承路發上班後,她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最高時能拿到3000元左右,再加之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幫扶政策落到她家,她家的收入在2019年底達到5萬元,而伴隨著李二方技能的提升,她相信今年的工資比2019年還要增加不少。

在南王樓村,像承路發這樣的小型加工廠還有3家,常年安排本村或外村勞動力上百人,不能外出的南王樓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在本村也實現了就地就業。

跳上一支舞 三步並兩步

“吃了飯,沒事幹,快到村頭練一練”,每到傍晚,伴隨著鄉間薄霧嫋嫋升起的,還有鏗鏘的廣場舞樂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村民在《今夜舞起來》的旋律裡扭腰甩手,引來了不少群眾的圍觀。

“這個音響是我自己花錢買的,現在裡面的舞曲還不全,明天我到鎮上讓人再幫忙下載些。新冠肺炎疫情讓咱農村的老百姓也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了,在農閒時節,大家都想活動活動身子骨!”

南王樓村貧困戶戶主任小尿,前些年出車禍,腦子受了傷,花了大把的錢,在國家扶貧醫療救助政策的幫助下,不僅養好了傷,還在村裡找到了交通協管員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500元工資,家裡其他人外出打工也能掙錢,手裡有零花錢的他,就決心為村裡辦件好事,買了個音響供大家跳廣場舞。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在2019年大力開展志智雙扶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南王樓村今年在多措並舉確保全村貧困戶數清零的同時,還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富口袋更要福腦袋,南王樓村一定要走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蔡縣財政局駐南王樓村第一書記邱景順說起南王樓村的明天,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