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願意走進婚姻的人,都對婚姻充滿了憧憬,相愛的在人生道路上相親相愛,風雨來臨時,TA可以為自己撐起一把傘,生病的時候,對方人端來熱湯,當然,並肩相伴的人生,總是好過一個人孤獨前行。

夫妻是愛人,是親人,更是朋友,如果連朋友都做不了,夫妻關係也不會長久。夫妻之間是平等的,男尊女卑早已成為過去,對等的兩個人就是要互幫互助,互相體諒,才能讓婚姻走得更遠。

就像楊絳先生所講的:“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然而,有一部分人,依然沒有意識到兩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才能長久。有的女人會有公主病 有的男人會有大男子主義,認為娶媳婦就是用來傳宗接代和照顧自己飲食起居的。

看看王先生的經歷,往往很多時候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王先生,48歲,三婚

王先生是知名高校的教授,在自己專業領域內小有名氣,經常會被邀請去各類企業進行講座。按道理講,高學歷,高智商,在事業上是一位被尊重的成功人士。

然而,誰也想不到他已經三婚了,近日,第三任妻子又向他提出了離婚。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和第三任妻子生的孩子剛滿三歲。中年得子,事業有成,他為什麼會被離婚呢?

這讓他想起了前兩任妻子,與前兩任相比,這一任妻子雖然比他小十歲,但沒有仁和的公主病,任勞任怨,除了工作以外,她會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也特別體諒他工作的性質,不讓他幹任何家務,甚至每天都會把他洗漱的用品準備好,牙膏提前擠好,漱口水也都是溫的。

做飯更不在話下,每天變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每天出門的衣服都提前熨好,放在床頭。知道他有失眠的問題,她會在睡前給他準備一杯熱牛奶。

王先生特別地滿意和享受現任妻子對他的照顧。這也符合他對妻子身份的定義,傳宗接代,一心顧家,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他的前兩任妻子,他之所以選擇離婚,就是因為對方不夠“聽話”,在他眼裡,就是不夠賢惠。

第一任妻子,出身幹部家庭,從小就獨立自強的意識比較強,事業心重,經常加班出差,別說下班回家做飯了,有時候早飯也顧不上做和吃,還得王先生親自來動手,可他也是一個只知道工作的人,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妻子不在家,不能做飯,他只能去學校食堂簡單吃點,但是天天往學校跑,他覺得很折騰。那個年代還沒有外賣能解決吃飯的問題。就因為這個,不顧已經有了一個年幼的女兒,堅決選擇了離婚。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第二任妻子,倒是沒有事業心,可是不愛做家務不愛做飯,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別說讓她照顧老王了,她自己還想讓老公照顧自己呢。

每天拉著老王下館子吃飯,家裡廚房很少開火,後來有了孩子,乾脆把孩子送到孃家,這樣的做法,王先生一時能忍,時間久了,他就無法忍受 ,四年後,終於再次離婚。

他覺得這兩任妻子都很讓他失望,不是他心目中的妻子。

後來,經好友介紹認識了第三任妻子,果然沒有讓她失望,是一位特別稱職的妻子,任勞任怨,從相識到如今已經五年了,王先生從未體驗過的幸福和安穩,覺得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可是突然妻子向他提出離婚,他很驚訝,萬萬沒想到,堂堂一個大學教授,就要被離婚了。他對妻子說:“我們這幸福的一家三口,日子過得多好啊,為什麼要離婚?”

妻子問他:“這些年,我對你怎麼樣,你應該心裡有數,可是我要問問你,你娶媳婦是為了什麼?你都是三婚了,不要告訴我說是因為愛情。”

王先生說:“找老婆就是為了照顧我和孩子啊!我自理能力有限,必須有人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覺得你做的非常好,我也特別滿意,真心不希望離婚。”

妻子說:“這幾年來,你除了工作,你為家做過什麼?我和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你關心過嗎?你說過一句體諒我的話嗎?你舒舒服服地享受著我的付出,那麼心安理得,卻不願付出一點點,哪怕說句辛苦了,從來沒有,突然發現我活成了你的保姆。不光免費還能掙錢。”

她繼續說:“女人結婚是為了什麼?不是給自己找一個無法自理的老公,而是要找一個精神上能給自己慰籍,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的人生伴侶,可我發現我們並不對等,我感覺我活在了男尊女卑的舊社會。我也幻想著你能改變,可我發現不可能了。還是離婚吧。”

妻子的一番話,驚醒了夢中人,王先生突然意識到妻子說的很對,婚姻裡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也要付出。平等的關係才能讓婚姻走得更遠。

他要妻子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吸取多年來的教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體諒和心疼妻子,年近50的他也不想再次失去婚姻。


“找老婆就是用來照顧我和孩子的。”第三任妻子的回答很解氣


王先生在三次婚姻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他想要讓婚姻給他什麼,而不是他給婚姻什麼,如果他從一開始就懂得付出,也許每天和他牽手散步的人依然是第一任妻子。

當然他的前兩任妻子各自都有問題,都是不願為婚姻付出的人,自然會迎來失敗的婚姻。

奧斯本說:“幸福婚姻的前提是各自努力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但是完全滿足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應該學會明智地承認現實。”

一味滿足對方是不可能長久的,只有明智地承認自己做不到,理智地去分析各自所需要的,去互相滿足,婚姻才會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