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牡丹素有“花王”之稱。長期以來,牡丹都被作為富貴、幸福、美好、繁榮昌盛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

並以各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瓷器上的牡丹紋就是其中之一。牡丹紋的陶瓷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題材豐富,內容也很廣泛。

當時的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製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

不僅有新的紋樣的產生,還出現了植物紋和動物紋或人物紋的組合紋。其裝飾手法不僅有印刻,而且有繪畫,使花卉顯得更加自然活潑。

與此同時,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各種形式的折枝牡丹、交枝牡丹、纏枝牡丹等繼續使用,花紋在器皿上的層次也明顯增多。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珍珠地牡丹腰圓枕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白釉珍珠地劃花折枝牡丹紋枕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盤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梅瓶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宋白釉刻花牡丹紋執壺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遼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上也深受宋文化的影響,牡丹花紋佔有重要的地位,刻、劃、印、繪手法創造的牡丹紋飾顯示出不同風姿。

在遼三彩釉(黃、綠、茶葉末釉)中,牡丹花紋多以壓印的形式出現,或在潔白的器底印上牡丹一枝,或在器外壁印上朵朵團花,與白地刻花牡丹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遼赤峰窯白釉劃花填黑彩牡丹紋尊 ↑

金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上同樣受宋文化的影響。

在釉色裝飾中,黑釉凸白花紋是金代繼承宋代裝飾手法並加以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花卉或花鳥紋是金代瓷器裝飾的一個明顯特徵。

在紋飾技法上刻、印、剔、劃繼續沿用,並出現許多傳世佳作。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金白釉褐彩牡丹紋盒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花卉紋紅綠彩碗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白地黑彩牡丹紋梅瓶 ↑

元代牡丹紋

宮廷為了加強對陶政的管理,首先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樑瓷局”,從而使瓷器的燒造的工藝取得較快的發展。

在花紋內容方面,牡丹紋依然是一個主要的裝飾圖案,而且表現的比宋遼金更加層次繁複。

除以牡丹為單一主題的圖案外,牡丹與其它花卉的組合紋也是元代花卉裝飾中的一個特色,其中牡丹與菊花、茶花、石榴花的組合較為常見。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元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

明代牡丹紋

瓷器上的裝飾題材比元代更加豐富,可以說是植物、動物、景物、人物一應俱全。永樂宣德年間花卉在瓷器裝飾中佔有絕對優勢。

花卉多以組合形式出現,牡丹除了與菊、茶石榴組合外,較為常見的是同菊、茶、蓮的組合,顯示鮮花四季不敗。

景德鎮官窯中的牡丹紋多工整細膩,清晰秀麗,而民窯中的牡丹紋則多形象簡練,瀟灑自如。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明 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執壺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明天順青花牡丹紋盤↑

清代牡丹紋

陶瓷發展的進入鼎盛時期,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所生產的瓷器最具代表性,其釉色花紋可謂是富麗堂皇,精美絕倫。

牡丹作為清代瓷繪中的主要花卉之一,歷朝的畫法都不一樣,其中康熙朝的雙犄牡丹(花朵上半部分突出的兩個似動物頭上的犄角而得名)最具特色,其次還有纏枝牡丹、折枝牡丹等。

在釉色上無論是青花和彩花,在器形上,無論是圓器和琢器,均大量出現。康熙的琺琅彩器物上,多繪製含苞待放的牡丹,充滿生機。

雍正牡丹,在一器上多通體繪畫,花團錦簇,枝繁葉茂。在琺琅彩器物上,常見雉雞牡丹,並有牡丹與鳳凰、牡丹獅子的組合圖案。

乾隆時期的牡丹紋更是非常普遍,常見於粉彩、琺琅彩青花,甚至霽藍描金,單色釉等。

粉彩器上,牡丹很少單獨為飾,多與菊花、桃花、荷花、梅花等組成四季花卉,另外還有蝙蝠、靈芝、山石、飛蝶、螳螂等共同組成生動活潑的畫面。牡丹多采取寫實法,一般畫面疏朗,充滿盎然生機。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清康熙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清康熙紅地開光琺琅彩牡丹紋杯↑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清雍正粉彩雉雞牡丹紋盤↑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清嘉慶粉彩龍鳳穿牡丹紋雙耳瓶 ↑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清道光青花鳳穿牡丹紋罐 ↑

牡丹品種層出不窮,千變萬化,而作為裝飾紋樣,能適應各種工藝的需要,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審美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