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什麼?

孫承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0%左右。部分地區報告乳腺癌是惡性腫瘤之首。


乳腺癌,說白了,就是女性乳腺的癌症(男性也會有乳腺癌,但是極少)。為什麼有的人會有乳腺癌,有些人則沒有,乳腺癌的發病原因其實還不是很清楚的,可能跟激素異常等有關係,正因為不清楚病因,所以沒辦法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我們強調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腺癌在女性45-50歲發病率最高,20歲以前很少很少,20歲以後則逐漸上升。20歲以前女性的乳腺腫瘤多是乳腺瘤(良性腫瘤)。


乳腺癌有很多分類,包括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等等,有些類型分化較高,預後較好,比如非浸潤性癌,有些預後較差,比如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等等。


很多人發現乳腺癌多是因為乳房出現無痛、單發的小腫塊,常常是無意中發現的,因為腫塊不痛。疼痛的腫塊多是炎症,比如乳腺炎。當乳腺癌進一步進展時,乳頭可能會回縮、凹陷、出現橘皮樣改變等等。要想確定是乳腺癌,需要做鉬靶、超聲等檢查,確診需要病理組織檢查。


一旦診斷為乳腺癌,就要考慮如何治療了。


現在乳腺癌都是主張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特別是早期乳腺癌病人,手術治療是首選。全身情況差、臟器功能不好、年老體弱者則不作手術。


手術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手術目的是完整切除腫塊,但是保留乳房,術後能保持乳房的外觀,保乳手術適合早期的病人。還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一般是保留胸大肌,乳房是切掉的,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還有乳腺癌根治術,根治術是切掉所有乳房、肌肉,包括胸大肌、胸小肌都是切掉的,很徹底,以前認為切得越多預後越好,現在這個觀點有改變了,所以根治術現在比較少做了。


除了手術,還有化療。化療效果挺好,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一般先用手術切除腫瘤負荷,剩下的殘存的腫瘤細胞則靠化療來殺滅。


此外,還有內分泌治療,有些乳腺癌細胞中有雌激素受體,含量比較高,稱之為激素依賴性腫瘤,這時候可以進行內分泌治療。所以手術切除的標本要做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檢查,如果受體多,可以選擇內分泌治療,比如他莫昔芬。


最後,還有放療,如果保留乳房,那麼放療就很重要。


乳腺癌的手術方法很多,但是目前還沒有很巨大的突破,近十年來,數據統計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要想及早發現乳腺癌,那就要靠自己多檢查自己,平時洗澡時多用正規的手法摸摸乳房,一旦有懷疑,儘早就診。另外,婦女上了40歲,應該每年都有常規的體檢。


李鴻政醫生


談癌色變是所有人的反應,而且現在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得病的人越來越高,有些莫名其妙的病就會找上門

說說自己的體會,去年母親查出來乳腺癌,當時我們都不敢說是癌就說有個腫瘤切了就好了!

我們家從來沒有這個病史,一直覺得乳房有個疙瘩不疼不癢所以也沒在意,有時候自己用手能揉出來,可能那時候就是揉的擴散了!

然後就說去檢查一下結果醫生說立馬手術,我們都傻了,找了人家醫院去找專家拍片子問情況,最後都說做手術

保守治療不切左側乳房,但是不保證幾年後復發!

不保守治療,切除左側乳房,通過化療之後按時吃藥基本沒啥問題了!

最後大家商量切除手術,只要健康活著就行

最後做了切除,在住院那段時間一整個樓層都是這個病

有些七十多,有些三十多,經過化療的都掉髮了!

手術成功後就是化療,有化療和放療一起,聽到這些詞是不是都覺得很可怕,我們也是那麼害怕過來了!

每個人病情不一樣,醫生針對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方案,我媽媽是化療6次+放療2次

有些人是先化療放療之後在做手術!

有些人搭配針灸中藥!

忘了說,中藥的作用很大。我媽媽每次化療前都是喝一個星期中藥,讓免疫力提高,白蛋白提升,這些指標達到才能化療,不然都不行,有些人就要打針,快速讓蛋白上升,繼續化療

如果家裡有人得病最好找認識的專家去問問,能給一些有用的建議!

化療開始,每次一週,先做全面檢查然後輸液,輸的就是殺死癌細胞的藥但同時把健康的細胞也殺死了,這個過程很痛苦

同病房的人有些一邊輸液一邊吐,難受到不行

我媽還好,一切都正常,就是回家之後難受三天左右!

化療兩次之後就開始頭皮發癢,大把大把掉頭髮,索性乾脆剃光了!戴個假髮

六次結束,最後兩次放療,然後結束了!

醫生開的藥,每天一片,一直堅持喝,半年檢查一下!

現在和正常人一樣,鍛鍊身體,飲食規律,就是不能提太重的東西,因為切除影響胳膊下面,左邊不能太用力!頭髮也是三個月就長長了,比之前更濃密黝黑!

醫生指導不能生氣,心情要好,不要有太多壓力!

雖然不懂那麼多專業知識,但是親身經歷的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有用的,也希望大家用不到我這個經驗!

祝所有人健康幸福!


Miss萱萱


2011年4月,姚貝娜忽然從鏡子中發現,自己左乳的局部地區有類似酒窩的淺淡痕跡,並最終被確診為乳腺癌。

2015年1月16日下午16時55分,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於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病逝,年僅33歲

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

陳曉旭、葉凡、阿桑、李婷等諸多藝人都因為乳腺癌逝世。說其是女性殺手並不為過。而在人民網的某項調查中,全世界每100個被確診為乳腺癌,其中有12人來自中國,相對其它國家,中國人患上乳腺癌的概率更高,其新發病率、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增長水平的兩倍,相對來說,發病年齡也比其它國家早十年。

有人形容乳腺癌是21世紀女性最大的危險,調查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女性患上乳腺癌的人數可能達到23.4萬,這個數字無疑非常可怕。乳腺癌的發生,除了遺傳之外,生氣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那麼乳腺癌是怎樣的?到底有多可怕呢?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速全世界第一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在中國,每十名女性就有一人患有乳腺癌,或者認識患有乳腺癌的朋友。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在全世界排第一。我國乳腺癌高發年齡主要有兩個年齡段,分別是45~55歲和70~74歲,而在美國,65歲以上女性才是乳腺癌的高發人群。

這些女性易患乳腺癌

1.十三歲以前即有月經初潮或至50歲還未停經的婦女,的乳腺癌的風險較高。

2.晚婚晚育或婚後沒有生育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比已發育的高;

3.未哺乳或哺乳期過長的,的乳腺癌的機會比正常哺乳者要多;

4.獨身未婚婦女較已婚婦女易患乳腺癌,且年齡越大這種傾向愈加明顯;

5.乳腺因各種原因反覆多次接觸放射線者,也會增加患癌的機會;

6.一側已得過乳腺癌的,對側再患癌的機會比正常未得癌的可能性要大;

7.反覆做人工流產手術的,患癌幾率大增;

8.常用激素類藥品或化妝品,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9.肥胖或過多攝入脂肪的,容易患乳腺癌;

10.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明顯高於沒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11.情緒帶來的負能量容易造成乳腺癌。這是因為生氣會造成氣體走乳腺、子宮,體內毒素會從這兩個部位經過,造成這兩個部位毒素增多,身體抵抗力就會下降。

乳腺疾病常見症狀

1.疼痛:劇烈疼痛伴觸疼常為乳腺炎症表現,局部疼痛見於乳腺的單純性增生和囊性增生,乳腺癌病人多為輕微疼痛或無痛。

2.腫塊:注意部位、大小、腫塊的生長速度,表面是否光滑,與周圍有無粘連固定,有無壓痛,腫塊的數目等。

3.腺體侷限性增厚,一般多為乳腺增生。

4.溢液,溢液可為乳汁樣、漿液樣、水樣或血性溢液。

5.皮膚異常:乳腺癌早期可見乳房皮膚潰瘍、皮膚紅腫、增厚、桔皮樣改變及靜脈擴張。

乳腺癌如何預防?

1.注意平衡飲食,適當控制脂肪和動物蛋白攝入,加強體育鍛煉,減少肥胖發生。少吃或不吃植物、動物食品中含雌激素較高的食物,如哈士蟆、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等保健品。

2.母乳餵養,儘可能母乳餵養嬰兒,儘量避免使用雌激素,特別是更年期婦女。

3.避免射線,減少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加強放射線防護工作。

4.治療良性病變,積極治療乳腺的良性病變。

5.學會自查,凡40歲以上的婦女均應學會自查方法,對45歲以上有危險因素的婦女更應重視自我檢查。有下列徵象者,如乳房包塊、皮膚瘙癢、增厚、炎性改變、乳房形態改變、乳汁分泌、與月經週期無關的乳房疼痛,應儘快就診。

6.保持心情愉悅舒暢。


大河客戶端


(2018年9月9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現在女性越來越重視乳房的保護,經常體檢。地方上也有很多乳腺癌免費篩查項目。但有時候光知道保護也沒用,更需要了解什麼是乳腺癌,有什麼特徵,才能做好防範。

曾醫生也從事腺體外科,經常做乳腺癌手術,對乳腺再瞭解不過了,這裡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乳腺癌的典型特徵為:

1、乳腺腫塊:早期的症狀表現為患側乳房出現無痛及單發的小腫塊,主要為患者無意中發現的,但不是說一有腫塊就是癌,如果你摸到的腫塊是硬的,表面又不光滑的,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楚的,不易推動的,你就應該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了。

2、酒窩徵:出現此症狀,表示腫瘤已增大,使Cooper韌帶變短導致腫瘤的皮膚凹陷而出現酒窩徵。

3、乳房表面橘皮樣改變:如發現乳房表面的皮膚呈橘皮樣改變,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4、乳房周邊或淋巴隆起:乳腺癌如果出現淋巴轉移,最初多見於腋窩,腫大的淋巴結質硬、無痛,可被推動。

5、乳房疼痛: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常有乳房局部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候會感覺到一側乳房輕度的疼痛,多為陣發性的一種刺痛、隱痛,不到晚期疼痛多不嚴重。

6、乳頭溢液:有時乳頭溢液是早期乳腺癌的症狀,特別是血性、咖啡色或者黃色的液體。

乳腺癌是紅顏殺手,特別建議40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體檢,儘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治療,提高乳腺癌術後的生存率。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乳腺癌是什麼?它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位居於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

其實,在各種癌症中,乳腺癌 只要用手在乳房上能觸摸得到腫塊時,就會是有乳腺癌的徵兆,而它是很容易就能夠被發現的一種癌症。

況且,乳房是不參於生命活動的器官,如果是能夠早發現並及早治療。那麼,是再沒有什麼癌症能比乳腺癌 的治癒率高的!!!



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很高。但是,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可高達95%以上,其早期乳腺癌治癒後的死亡率極低。

乳腺癌之所以治癒高的核心關鍵: 在於每個女性都要時刻提高自身警惕性,一旦發現了乳房內有腫塊物時,都應立即到醫院進行乳腺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暢、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並堅持定期 專業的健胸美胸養生機構,諮詢專業人士,對胸部進行疏通按摩保養。切忌為了追求豐滿的乳房而使用安全性不高的劣質類產品。



最後,這苑仔想要強調的是:其實,乳腺癌 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女性對乳腺癌的無知,以及掉以輕心!!!畢竟,乳腺癌 是能夠被每個女性“自行發現的”,以及愈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就愈高!!!

在每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堅持每月對自己乳房檢查,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常現象,就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是能夠找出早期的乳腺癌,並及時接受主治醫生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 乳腺癌的生命生存質量的!


大家好,我是這苑仔。 專注於女性健胸美胸領域十五年。

如果 你對 這苑仔 以上回答有任何異疑,歡迎你在留言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如果,你對『這苑仔』 以上的回答認同,請點擊關注,瞭解『這苑仔』更多更新動態。感恩有你們。


這苑仔


乳腺癌是威脅婦女健康的一個常見的惡性腫瘤。很多人因為乳腺癌離世,如著名青年歌手姚貝娜、演員宋汶霏、扮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角的陳曉旭,她們都被乳腺癌奪走了生命。

據統計,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在緩慢上升,但是發病率和死亡率不高。這是因為人口的分佈問題。乳腺癌最大的風險就是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癌的幾率也會增加。如果我們可以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瞭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狀,就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患者患癌後都有一些相同的表現,比如疲倦乏力、消瘦、食慾減退、低熱等等。具體在乳房上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乳腺腫塊

8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首先發現的症狀就是乳腺上有腫塊。因為乳房中平時也會有一些結節或是增生,所以患者容易忽視。加上平時不經常觸摸乳房,有腫塊也不易發現。所以乳房要經常摸,看裡邊的結構是否規則,有沒有異常情況。

乳腺癌的腫塊與其他疾病的不一樣,最主要的特點是腫塊多為單個,摸起來較硬,像鼻尖或額頭一樣,表面不太光滑,邊緣不清楚、不規則,常與皮膚粘連,不能推動。

乳腺癌患者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像“酒窩”,故稱“酒窩徵”。有的也會出現像橘子皮一樣的症狀,又稱“橘皮徵”。

2. 乳腺疼

痛感

大家可以參考一句話“好的才痛,不好不痛”。大多數的乳腺癌腫塊沒有疼痛感,少數有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

3. 乳頭異常

可出現乳頭溢液。什麼叫乳頭溢液呢?未懷孕的人從乳頭流出血液、漿液、乳汁、膿,或停止哺乳六個月以上的人仍有乳汁流出者,稱為乳頭溢液。值得注意的是,約5%的乳腺癌患者乳頭溢液呈血性。若腫瘤增大可出現乳頭回縮或抬高。一種叫乳頭溼疹樣癌的乳腺癌可表現為乳頭皮膚瘙癢、糜爛、破潰、結痂、脫屑、伴有灼痛,乳頭回縮。

4. 腋窩淋巴結腫大

<strong>

乳腺癌患者腋窩可以觸摸到腫大淋巴結,少數患者乳腺並沒有摸到腫塊,常是先發現有乳腺癌一側的腋窩淋巴結出現腫大。乳腺癌晚期還可往鎖骨上和對側腋窩摸到轉移淋巴結。

以上是乳腺癌患者的典型表現,並非每個患者都有上述的表現,也並非每個人每個症狀都會見到,所以當發現其中一個症狀時就請到醫院檢查。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百科名醫


什麼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美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肺癌每年殺死的女性人數仍然是乳腺癌的4倍。)乳腺癌也很少發生在男性身上。美國每年約有230,000例女性乳腺癌新病例,約有2,300例男性乳腺癌新病例。

為了瞭解乳腺癌,瞭解乳房的解剖結構很重要。大部分乳房由脂肪組織組成,其中包括韌帶、結締組織、淋巴管和淋巴結以及血管。女性乳房中有12 - 20個被稱為裂片的部分,每個部分都由產生乳汁的較小的小葉組成。裂片和小葉通過導管連接,導管將母乳輸送到乳頭。

最常見的乳腺癌是導管癌,佔所有乳腺癌的80 %以上。葉癌(小葉癌)僅佔病例的10 %以上。其餘乳腺癌具有導管癌和小葉癌的特徵,或者來源不明。


療愈社


全身上下各個器官除了頭髮、指甲以外,幾乎都有可能患上腫瘤,但是每個部位患腫瘤的幾率各不相同,其中女性目前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就是乳腺癌。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7年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乳腺癌發病率位列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仍然控制不住乳腺癌,全世界每26秒就會新增一例乳腺癌患者

有人看到這個新聞,嚇得自摸了一把:我去,乳房裡面有硬塊是怎麼回事?我還是少女啊,怎麼會有這東西?

很想告訴大家:開心生活每一天是要的,但是少女們,你們可能是想太多了~

乳房腫塊並不等於乳房腫瘤。據不完全統計,30歲-50歲之間的乳腺增生患者佔臨床就診患者的20%—40%,這部分患者皆是因為乳房疼痛、能夠摸到乳房結節、考慮乳腺增生來就診的。

普通意義上的乳腺增生是乳房退化不完全、伴隨乳腺增生出現的症狀,是乳腺增生逐漸退化帶來的。臨床上絕大多數乳腺增生是不需要治療的,甚至可以說是乳腺增生是女性正常人生軌跡必經的一個階段,但其中極個別非常明顯的結節、臨床無法直接與乳腺癌做鑑別,這個時候才需要手術切片檢查。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重視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關係,但是沒有必要特別擔心,甚至焦慮,乳腺增生問題。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說一說乳腺癌。

01 什麼是乳腺癌?

乳房由乳房的皮膚、乳頭、乳暈以及乳腺的實質(包括導管和小葉)、乳房內脂肪共同組成。乳腺導管的末端,集終末小葉單位常發生上皮細胞惡變,並逐步形成腫瘤,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乳腺癌。

從前20年到近10年,乳腺癌的發病率就一直呈現一個非常快速上升的趨勢,其中發病人群最高的地區在大中城市,典型的就是北上廣,目前乳腺癌的發病率已經可以達到50/10萬,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並非女性專屬,男性乳腺癌發病率與女性乳腺癌相比較低,但不是完全不會發生!

乳腺癌如此高發,和哪些因素相關?

乳腺癌相關的發病因素很複雜,目前尚沒有非常明確、單一的因素直指乳腺癌病因,但是綜合來看,乳腺癌的發生和以下因素有關:

月經

青春期發育後的女性到絕經之前,大多是每個月都會來一次例假,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你知道嗎?

女性一生月經時間長度持續的越久,對乳腺細胞的刺激也就越久,那麼患乳腺癌的風險也就越高。

比如說女性初潮發生的年齡較早,在12歲以前,其絕經的時間越晚,比如55歲以後,行徑時間長,那麼這類人群乳腺癌的發病率會更高一些。

射線

年輕的時候如果因為身患其他腫瘤,胸部接受過射線照射,那麼其未來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更高。

雌激素

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年期症狀嚴重,這時候就需要補充小劑量的雌激素,補充雌激素對於改善更年期症狀有幫助,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補充雌激素的同時,其乳腺癌發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遺傳

家族中有乳腺癌發病史的,一定要儘早去醫院做篩查。


02 乳腺癌的好發年齡:

40-60歲之間

實際上各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乳腺癌,發病人群較為集中的是40-60歲之間的女性。40-60歲年齡段的女性,包括女性更年期階段,更年期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會出現內分泌失調,這也可能會成為誘發腫瘤細胞畸變的因素之一。

30歲以下

從我國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來看,乳腺癌發病年齡已經呈現年輕化趨勢,年齡在3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發病也不少。

老年人

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平均壽命增加,臨床上老年患者也在不斷增加,其中不乏年齡在80-90歲的老年患者。

健康人群該如何預防乳腺癌?

目前還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徹底避免乳腺癌的方法,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

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不要熬夜!

加強鍛鍊

建議從青年時期就開始養成定期規律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限酒

吸菸有害健康,我們不建議女性抽菸,只是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抽菸會影響女性乳腺癌的發生,但是飲酒會對女性乳腺癌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

偶爾小酌,比如年節的時候喝兩杯,這個是沒有關係的,但如果女性有每週定期小喝幾次的習慣,這對女性來說並不是好習慣。

定期檢查

無論有無家族史,我們都建議健康女性定期做乳房自檢,40歲以上的女性,要定期到醫院乳腺專科做乳腺癌篩查。

針對發生過單側乳腺癌的患者來說,更要注意預防腫瘤大的復發和轉移。單側發生乳腺癌後,對側乳房癌變的風險要高於普通人群,所以該類人群一定要定期複診,儘早發現轉移或新發腫瘤徵象。

【健康人群如何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a1d000e051bd6e2fe80\

醫學微視


講乳腺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和第5位。
  • 全國2014年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約27.89萬例,死亡病例約6.60萬例。平均每天有764人確診為乳腺癌,有180人因乳腺癌去世。
  • 城市地區發病率與死亡率均明顯高於農村地區,分別是農村地區的2倍和1.8倍。
  • 中國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在逐年上升, 2010-2014年期間,五年生存率是83.2%,低於美國(美國2014年生存率90.2%)。
  • 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20歲後隨年齡增長迅速上升,並於55歲達到高峰;死亡率在25歲之後上升迅速,於60歲達到第1個高峰後略有下降,70歲後再次上升,並於85歲以上達到死亡高峰。

現在,讓我們輕鬆讀懂乳腺癌和它的明星BRCA1/2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患者中99%是女性,男性佔比不到1%。中國乳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可能與我國居民生活行為方式、飲食習慣改變、人口老齡化、環境汙染等因素有關。另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晚婚晚育等政策的實施,女性生育情況發生巨大轉變,初潮年齡早、初產年齡晚、未產、母乳餵養時間少等,這些因素也增加了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關於乳腺癌的風險因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不可控因素,如性別、年齡、基因遺傳、家族史、個人乳腺病史及治療史、民族和種族等;另一類是與生活習慣有關的因素,如生育、哺乳、服用避孕藥、飲酒、肥胖、運動情況等。

從遺傳學的角度,可以把乳腺癌分為遺傳性乳腺癌和散發性乳腺癌。

遺傳性乳腺癌是指具有明確遺傳易感基因的乳腺癌,約佔所有乳腺癌的5-10%,大部分遺傳性乳腺癌表現為家族聚集性。與遺傳性乳腺癌相關的基因有很多,包括BRCA1/2, PTEN, TP53, ATM, CDH1, CHEK2, BRIP1, STK11, PPM1D等。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是最早發現和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外顯率遺傳性易感基因,80%的遺傳性乳腺癌與BRCA1/2的突變相關。

2013年,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了預防乳腺癌而果斷切除了雙側乳腺,引起世界震驚,BRCA1/2基因也因此名聲大噪。很多人都知道了BRCA1/2基因與乳腺癌和卵巢癌有密切關係。除此之外,科學研究表明,BRCA1/2突變也可引起其他腫瘤如子宮漿液性癌、胰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風險升高。

有趣的是BRCA1/2基因並不是致癌基因,而是抑癌基因,它們和PARP基因一起,負責細胞內DNA突變的修復工作,好似我們的“左右護法”。由於基因突變在我們身體裡是隨時發生的,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有這兩個基因的保護,99.9999%以上的突變都能被順利修復。而一旦BRCA1/2基因發生突變,失去活性,DNA突變的修復概率將大大減弱,細胞內會快速積累更多的突變,使得癌症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朱莉正是由於丟失了這個基因,變得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癌症。由於家中已有直系親屬患癌,朱莉主動做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自己攜帶BRCA1突變,70歲前患乳腺癌的幾率是87%,患卵巢癌的幾率是50%。最終她選擇了切除乳腺和卵巢,成就了壯士斷腕之舉。

朱莉的做法在國內的女性同胞和醫生看來似乎有些極端,但她的故事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對於那些乳腺癌高風險人群,適當進行基因檢測,是可以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的。遺傳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人呢?關鍵還是要看家族人群(特別是直系親屬)的患癌情況。家族中如果有人50歲前得乳腺癌、兩側乳房同時患癌、一人同得乳腺癌和卵巢癌、多人得乳腺癌或卵巢癌、有男性得乳腺癌的情況,強烈推薦其親屬做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攜帶突變基因,瞭解患癌風險,做好提前預防。

做BRCA1/2基因檢測,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即指導腫瘤用藥。

近些年,針對BRCA1/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卵巢癌患者,科學家開發了一種“PARP抑制劑”類靶向藥物,如Olaparib和Niraparib等。這類藥物的成功研製,對年輕女性患者尤為重要。據報道,中國所有的乳腺癌中有5-10%是BRCA1/2突變,並且在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居多。這類人群發病兇猛,又難於治療。“PARP抑制劑”為這類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療可能。

我們應該怎樣預防乳腺癌?

對於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人群,去做一個基因檢測以瞭解癌症的遺傳性,還是很有必要的。而對於散發性的乳腺癌,由於致癌因素繁多,單純的基因檢測並不能有效評估患癌風險,而目前較為有效的評估方法,是基於多因素的健康風險評估。這是一種運用哈佛癌症風險指數(Harvard Cancer Risk Index)算法, 計算致病危險因素與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之間數量依存關係及規律的技術。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可以確定各種危險因素對某一腫瘤發生所起的作用強度,識別高風險人群,明確預防的重點,並制訂個體化的健康干預措施,評價這些措施的效果,以達到預防種瘤、遠離腫瘤的目的。

我們現在也有了一些乳腺癌早期篩查的方法。對於50-74歲的普通風險的人群,建議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線造影檢查。而40-49歲的女性,建議先跟醫生討論,結合自己的家族史影響和個人風險情況,權衡利弊後做決定。

對於乳腺癌的預防,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充足的睡眠,堅持鍛鍊身體,保持正常體重;
  • 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過量攝入肉類、煎蛋、奶油、奶酪、甜食,少食煙燻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維生素、胡蘿蔔素、橄欖油、魚、豆類製品等。
  • 提倡母乳餵養;
  • 積極治療乳腺疾病;
  • 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
  • 減少酒精的攝入;
  • 多多瞭解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識,掌握乳腺⾃我檢查⽅法,養成定期乳腺⾃查習慣。

一旦得了乳腺癌,我們要跟醫生了解哪些信息?

本文初始已經提到,目前乳腺癌五年生存率是83.2%,所以乳腺癌患者不必過於驚慌,認真配合醫生,積極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應該向醫生了解以下情況:患者的乳腺癌是哪種病理類型,哪種亞型,目前是癌症幾期?有沒有基因突變,是否可以選靶向治療?治療方案是什麼?是否可以手術,保乳還是根治等。瞭解了這些情況後,積極配合醫生,相信醫生。因為醫生一定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比如身體情況、絕經與否、病理類型、分期等)和發展趨勢,將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一系列現有的手段,合理地、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組合,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獲得更長、活得更好的。

最後,還要向醫生了解複查安排,多久複查一次,查些什麼?這樣可以更早發現疾病復發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現在,全球都在關注女性乳房健康問題,並將每年的10月定為"乳腺癌防治月",發起關愛乳房的“粉紅絲帶”運動,呼籲全球女性"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腺癌。期望更多的女性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更懂得愛自己、愛乳房。 


瀟迷濤


瞭解乳腺癌之前,先了解一下乳腺的結構。

乳腺有兩個主要的結構,一就是乳腺的導管,第二個是乳腺的小葉結構,可以看到像氣球一樣的東西,就是乳腺的小葉結構。從這個氣球的末端到乳頭的區域,把產生的乳汁能夠排到乳頭的管道,就稱為導管。整個的乳腺就像一個氣球結構,如果細胞增多,就稱為小葉增生。但如果從增生到全部充滿,而且細胞異形性,從病理上來看,就考慮是小葉的原位癌。如果外面包的這層膜,被腫瘤細胞所破壞突破的話,癌細胞可以跑到氣球外面突破基底膜,這種癌就稱為浸潤性小葉癌。如果是導管裡的細胞的增生,充滿了導管,而且細胞有異形發生癌變,而基底膜很完整,就稱為導管原位癌。但是如果這層膜被腫瘤細胞所破壞,就稱為浸潤性導管癌。乳腺癌主要是這兩大類為主,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分類,這兩類是最重要的,一類是小葉,一個是導管,根據這兩個不同的來源,就分別稱為小葉癌和導管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