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敵 1.4萬收復朝鮮東北部地區,有學者卻認為“長津湖戰役沒必要打”?

微信截圖_20200416152001.jpg

▲電影《我的戰爭》劇照。該片因過於密集的志願軍衝鋒隊形缺乏真實性而遭受一定批評

【導讀】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9 兵團於 1950 年 11 月 27 日發起,經過 20 多天戰鬥,志願軍共殲敵 13916 人,成功收復朝鮮東北部地區,東線“聯合國軍”被迫由海上撤至三八線以南的釜山地區

毛澤東對此次戰役的評價是“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有意思的是,美方也高度讚譽此次戰役中志願軍的表現

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對“長津湖戰役的必要性”提出爭議。

湘潭大學張海燕、梅世昌對於這些爭議性問題進行辨析。本文節選自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階段性成果《毛澤東與長津湖戰役研究中的相關爭議問題辨析》。標題為編者後擬。

長津湖戰役奠定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的基礎

近年來,部分學者認為長津湖戰役從戰略上講是毫無必要,因為“東線只是次要方向,只要集中力量擊退西線美第8集團軍,那麼東線美第10軍就必然後撤”。此外,部分國內戰史學家也認為“東線戰場由於其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交戰雙方沒必要在此大打出手”,如能將第9兵團投入到西線,則會獲得更大的戰果。這些都是爭議中極具代表性的觀點,簡而言之,他們都認為東線長津湖戰役沒有必要進行。而實際上,毛澤東力主在東線發動攻勢是有其必要性的。

從敵軍的戰略部署上看,1950年10月,“聯合國軍”在元山、咸興一帶登陸後,毛澤東就開始預料到朝鮮東部戰線的韓國首都師、三師、美軍第七師共三個師的部隊由“咸興向北進攻 的可能性極大”。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迅速制定出來的“聖誕節”攻勢就是從東西兩線同時進攻,其中東線美軍第10軍( 轄陸戰一師、步兵七師、步兵三師) 計劃由長津湖地區兵分兩路向西推進,一路準備與掩護西線“聯合國軍”右路進攻的南朝鮮部隊在武坪裡( 長津湖以西的一個小鎮) 匯合,而後向北推進,另一路則由東向西北方向進攻,準備攻佔領朝鮮臨時首都江界,包抄西線志願軍後路,“在第10軍‘搶佔一個實施包圍的戰略要點,將敵佔區北部分割成兩段’後,第 8集團軍準備完成一次‘大規模的壓縮包圍’,並‘合上老虎鉗’”,與西線“聯合國軍”包圍並徹底消滅中朝聯軍,一舉結束戰爭。也就是說,東線“聯合國軍”必將翻越狼林山,合圍中朝聯軍,如此一來,西線志願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可見,毛澤東關於敵方戰略部署的預判是完全準確的。

從雙方戰略態勢上看,“東北戰線方面,我志願軍僅有兩個師,敵人( 五個師)還很猖獗。”因為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在西線鏖戰,所以造成了東線部分只有 42 軍兩個師的兵力負責警戒、防禦工作,而“聯合國軍”起初有三個師的兵力部署在東線,加上後來登陸的美軍第 10 軍( 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以及步兵七師) ,總兵力超過了 10 萬人,到 1950 年 11月 24 日,“聯合國軍”已經將東部戰線推進到了下碣隅裡( 長津湖南端地區) ——惠山( 位於中朝邊境) ——清津( 位於朝鮮東北部沿海地區) 一線,西線推進到了新安州( 位於朝鮮西海岸) ——德川( 位於朝鮮中部) ,並且在東線的陸戰一師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距離熙川不到 100 公里的柳潭裡( 長津湖以西地區) ,戰略態勢上已經從東西兩線將中朝聯軍壓縮到了朝鮮西北部地區。西線志願軍雖然已經站穩,但是東線志願軍兵力不足( 僅 42 軍所轄兩個師的兵力,約三萬人) ,根本無法阻擋聯合國軍從東線的迅速西進,因此,毛澤東決定讓第 9 兵團加速入朝,儘快到達預定位置,趁敵立足未穩,“準備給敵人一個打擊,轉變該線的戰局”,在朝鮮東北部打開戰線。

從政治方面來看,毛澤東對於殲滅陸戰一師是十分重視的,因為“美軍陸戰第一師戰鬥力據說是美軍中最強的”,“如果陸戰一師發生崩潰,不光是朝鮮戰爭,對美國的世界戰略都會帶來無法預知的打擊”。另外,美陸戰一師與中國也有一定的歷史淵源,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在這其中就有陸戰一師的前身部隊,而後在“沈崇事件”中,強姦中國女大學生的也是陸戰一師的士兵皮爾遜等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如志願軍能在東線將其殲滅,在對美軍的士氣產生重大的打擊,並且動搖美軍繼續將朝鮮戰爭進行下去的決心的同時,也能從很大程度上鼓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鬥志,重新樹立起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尊嚴。可見,毛澤東對於在東線發動長津湖戰役有著極其深遠的政治考量。

綜合起來,無論是從敵方戰略意圖,還是雙方戰略態勢、戰役的政治價值上看,毛澤東力主在東線發動長津湖戰役都是有著十分慎重的考慮,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東線長津湖戰役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的基礎。

《新聞週刊》評價:長津湖戰役是“美國自珍珠港事件以來遭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部分學者單純從戰術角度出發,認為長津湖戰役中美雙方打成了平手;而毛澤東是站在第9兵團完成的巨大戰略任務的角度來評價長津湖戰役,這其中包含達成的軍事戰略任務和政治戰略任務兩部分。

從軍事戰略任務的達成來看,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第9兵團在東線長津湖地區的作戰配合了西線志願軍在清川江一線的反攻,將整個戰線由朝鮮北部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扭轉了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東北部戰線不利的局勢。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將美第10軍擊退,從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西線志願軍部隊後方補給線的安全,並且“聯合國軍”在日後再也沒有踏入過朝鮮東北部地區,從一定程度上說,長津湖戰役將朝鮮東北部的“聯合國軍”徹底逐出,打開了東北部戰線,永久性地消除了“聯合國軍”對朝鮮臨時首都江界的威脅。與此同時,長津湖戰役還挫敗了麥克阿瑟從東線合圍志願軍以及朝鮮人民軍的企圖,保障了西線志願軍後方的安全,並且配合西線志願軍粉碎了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從而奠定了抗美援朝戰爭初步勝利的基礎。對此,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60 週年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特別提到: “1950 年10月25日至 1951 年6 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了 5 次戰役,把侵略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奠定了這場反侵略戰爭勝利的基礎。”以此可見長津湖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當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長津湖戰役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中國人民志願軍能夠戰勝裝備優良的美國軍隊,為下一步作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第 9 兵團在極寒條件下,全殲美步兵 7 師第 31 團級戰鬥群( “北極熊團”) ,並繳獲該團團旗,進一步積累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重要經驗,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次成建制殲滅美軍團級以上作戰單位的戰例。而從另一方面說,第9兵團雖然一次性包圍陸戰一師大部及步兵七師一部,但因敵軍火力強大而未能將陸戰一師圍殲,這一事實讓毛澤東從一定程度上逐步認識到美軍火力極其強大,“現時還有頗強的戰鬥意志和自信心”,志願軍一次性包圍美軍一個整師、甚至一個團都難以殲滅,因此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分析歷次戰役的勝負得失,指示彭德懷“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從政治戰略任務的達成來看,沉痛地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囂張的氣焰,鼓舞了中朝聯軍的鬥志,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新聞週刊》曾評價這次戰役是“美國自珍珠港事件以來遭受到的最大的挫折”,並且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美陸戰一師受挫,被迫撤離,直至從興南港死裡逃生的消息傳到杜魯門耳邊後,杜魯門才說: “這是我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好的聖誕禮物”,這句話頗有諷刺意味,一方面陸戰一師的撤離行動令杜魯門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聯合國軍”在第二次戰役東西兩線的敗退讓他感到不安,尤其是東線長津湖戰役中陸戰一師的敗退。

因此,長津湖戰役在很大程度上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在震懾敵人的同時,也打出了中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贏得了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尊重,也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明白,“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考慮停火談判。西線戰役與東線長津湖戰役所組成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聯合國軍”,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局勢,並且“確定了抗美戰爭的勝利基礎,恢復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領土”。美國總統杜魯門早在長津湖戰役期間就開始考慮: “停火是可以接受的,但條件必須是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南朝鮮或臺灣,或使中國在聯合國取得席位”,儘管杜魯門的態度依舊強硬,但是面對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當中東西兩線的猛烈攻勢,杜魯門還是不得不考慮停火談判的問題。而長津湖戰役中,陸戰一師在志願軍層層包圍下逃離長津湖地區,這一舉動“鼓舞”了美國軍方,儘管軍方一再表示能夠在朝鮮堅持下去,但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當中的部分外交官則表示“將通過談判來爭取和平”。不難看出,長津湖戰役作為第二次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基本實現了其政治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令美國高層對於朝鮮戰爭是否有必要繼續堅持下去產生了分歧。

毛澤東是站在戰略全局的角度,綜合了政治、軍事雙重考量,對長津湖戰役做出評價,因此,毛澤東對長津湖戰役結局的評價是中肯而且客觀的。

作者:張海燕,梅世昌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王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