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領略閩南特色年會——“尾牙”

又是一年年終到來時!大部分公司企業都會舉辦年會來好好犒勞一年來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年會也是展現企業文化,公司實力的象徵,以及一年來對工作的總結。

臘月十六,領略閩南特色年會——“尾牙”

相比北方的年會,在南方尤其是閩臺地區的年會更加註重它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這就是我們的“尾牙”。閩南地區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要燒金拜土地公,供桌上要擺各種供品,讓土地公 “打牙祭”所以叫“做牙”。“尾牙”就是十二月最後的一次,代表著一年的結束。傳統的春節(過年)就是從“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過年整整過1個月。

臘月十六,領略閩南特色年會——“尾牙”

那麼“做牙”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做牙,起源於古代的“牙旗”,就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古代大軍在出徵之前,要舉行祭旗儀式,以保證軍隊能夠旗開得勝、一路平安。這個典禮後來被商號援用,在每年過完年後第一次開市時,也依樣畫葫蘆來個祭典,希望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他們祭拜的對象,主要就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大伯公)!

臘月十六,領略閩南特色年會——“尾牙”

在古代,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斬雞,如果老闆將要解聘哪個夥計,就用雞頭對著他,假如要被解聘的不止一人就夾起雞頭分別朝向他們,這就是為什麼閩南話辭職叫“辭頭路”。老闆為了讓員工吃好喝好會把雞頭先挑走,員工才敢動筷子,現在這種習俗已經消失了!

臘月十六,領略閩南特色年會——“尾牙”

今天“尾牙”,小夥伴們,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