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為了培養彤寶對閱讀的興趣,在她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我就開始買繪本。

為了培養她對大自然的興趣,帶她看花、看螞蟻,甚至買盆草莓讓她觀察植物的生長規律。

為了鍛鍊她的精細運動,教她唱手指歌謠、搭積木、做簡單的手工……

但是在數學啟蒙方面,卻卡殼了!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當彤寶問我“媽媽,為什麼蘋果是5個不是4個”時,我無法解釋。

而且數學啟蒙不只有數字,分類、排序、形狀、比較、對應、時間、空間……都屬於數學。

我無法像給她繪聲繪色讀繪本那樣解釋數字3的含義;也無法像帶她去動物園直觀地看動物那樣,解釋為什麼三角形長成那個樣子;更無法像搭積木那樣直接觸摸,來解釋一一對應的含義。

直到我讀到《卡爾▪威特的教育》。

19世紀德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8、9歲時自由運用六種語言,通曉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學,尤擅長數學(這裡圈重點,他小時候對數學的興趣並不如其它學科大)。

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

1812年發表關於螺旋線的論文;13歲出版《三角術》……

直到逝世都深受人們的讚揚。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父親,他用培養兒子成為天才的經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實證證明了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讚譽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孩子喜歡有趣的數學。

正是讀到威特的父親是如何讓他對數學產生興趣那段時,我得到了一些啟示:

1、不要因為家長的喜好,減少對孩子的培養。

我對數學不感興趣,導致教彤寶的時候也帶有偏見,對她的引導不夠。

2、想要讓孩子以後學好數學,首先要培養他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科學之王。——高斯

物理、化學、統計、計算機、航天……哪裡都少不了數學的影子,再比如我們現在享受的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樣少不了數學的貢獻。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數學知識在人的知識結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人的思維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數學啟蒙的意義就在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主要表現在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獨創性、概括性、靈活性、廣闊性以及批判性。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主要是促進分析、觀察、總結、發散等邏輯思維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的數數、重複的做加減法、機械地背乘法口訣,這樣只會消耗孩子的興趣值。

3、有趣味地教孩子,比如用生活中的物件設計遊戲。

⑴舉例1,學加的概念。

吃餅乾時,先讓她拿2塊(讓她自己點數),我再給她2塊(還是讓她點數),最後再讓她把這些餅乾一起數一下。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這時我會這樣說:2塊餅乾加上2塊餅乾就是(等於)4塊餅乾了。

慢慢地,我發現她理解了“加”的意思。

⑵舉例2,建立關聯邏輯概念。

把杯子的杯身、杯蓋拆開;奶瓶、奶嘴拆開;玩具汽車上的輪子拆下來;碗、勺;手機、充電器……等等順序打亂擺放在一起,讓她一一把相關的東西分好。

僅僅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其實生活的東西幾乎都可以被用來做數學啟蒙。

就像回家坐電梯時,如從1樓到10樓,你就可以一一指給他看,告訴他經過了哪些樓層,這是一個順序的概念;下樓的時候,反之亦然。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4、在進行專門針對數學的訓練時,時間不要過長,比較耗費腦力,以免過度消耗孩子的興趣。

除了生活中的滲透,我還買了一些適合彤寶年齡的數學啟蒙的書,她很喜歡做這些題,但我會刻意限制時間。

在還沒有上學前,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做題適可而止。

5、讓孩子在實際中運用數學知識。

比方說,從超市回來,會請彤寶幫忙分類:水果、蔬菜、零食、奶製品……這就是一種簡單的分類練習。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中想明白的幾件事:

1、孩子慢慢會領悟各種數學的概念,別急!

學齡前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他們有一定的“數感”,但只能學會初步的數學知識。

“天才”畢竟是少數,啟蒙教育主要是培養興趣,不要本末倒置。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

哪個蘋果大,哪個蘋果小?

爸爸高還是媽媽高?

玩具需要收到玩具箱裡,繪本則要收到書架上。

電視機、皮球是什麼形狀的?

哪隻襪子和哪隻襪子是一雙?

這些簡單的問題,都是對寶寶數學思維的一種初步啟發。

3、低幼階段就開始正式培養孩子數學興趣。

據我對彤寶的觀察,單純的數數在孩子開始學說話時就能學會;形狀的認識、高低和大小這類簡單的比較認識,1歲左右就可以開始有意灌輸給孩子。

2歲左右,簡單的鍛鍊左右腦的問題就能回答了。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彤寶就是一個普通孩子,比她表現聰明的孩子不在少數,只是用她的例子說明,有時候孩子的能力是大人不可想象的。

數學的正式啟蒙2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了(個人意見)。

4、藉助玩具、書籍來完善自己的不足。

我大學雖然是理工科,但那是陰差陽錯,本身不感興趣。

所以在教彤寶數學的一些概念時,要麼無從下手,要麼找不到興趣點,就想到了藉助一些現成的東西。

⑴玩具。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彤寶的甜甜圈玩具

可以用來計數、分類,也可以模仿生活場景做遊戲。

⑵書籍。

玩具的功能,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代替,我更喜歡買一些書。

現在小孩子的書做得都很漂亮,可愛的卡通人物、鮮豔的顏色,大人看了都喜歡。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彤寶的一些數學啟蒙書籍內頁展示

上面圖中的這四種書是我給彤寶買的,她最不喜歡的就是第三本書。

這本書有不少是直接認數字的題,稍有些枯燥。

她喜歡需要塗色、連線、貼畫這類有趣一些的題。

這些書的共同特點幾乎都是很直接的題目類型,我一直想找一套類似繪本故事那類的數學啟蒙書。

看了很多推薦,目標落在了《鼠小弟愛數學》這套書上。

這套書曾獲美國出版商大獎“兒童數學教育圖書獎”,是美國專業教育團隊打造, 美國的《出版人週刊》《書單》《教育週刊》《科克斯書評》《學校圖書館雜誌》等知名媒體聯合推薦的一套低幼數學啟蒙繪本。

比如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繪本媽媽海桐、育兒大V陳小舒、兒童數學啟蒙專家大陸博士都曾強烈推薦。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大V的推薦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符合自己的需求:

首先這套繪本是通過一隻小老鼠和它的姐姐以及它們的夥伴之間發生的故事形式展開的,故事的形式更有代入感。

人物設計可愛,圖片也很吸引孩子。

其次,一套10冊,數數、大小和多少的比較、數字順序、空間方位、形狀、容量、規律排列等基礎的數學知識都講到了。

再次,這是專門為低幼兒童設計的(2到4歲),幫我解決了即使口乾舌燥,都無法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解釋清楚的問題。

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媽媽,這樣給2歲孩子做數學啟蒙:讓它有趣起來

每冊的書後附有“有趣的活動”,提供給家長一些遊戲建議;也會提供一些素材,剪下來可以貼到書中,增加了趣味性。

最後,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馬上就要到了,各大網站會有有一些活動,能省點是點嘛,哈哈……

初中時,有一位女同學數學能力很強,頭腦反應靈敏,其他學科也學得不錯,我很羨慕她。

聽說後來她上大學學的就是數學並直接保研。

很多女生初中後半程漸漸會表現出對理科的力不從心,我就是這樣。

雖然總體來看成績還不錯,但只有自己知道學起來很吃力,而且一直是在勉力而行。

看大趨勢以後會淡化文理分科,我希望彤寶以後不要像我一樣,學起來那麼痛苦。

-end-

每滿100元減50元現金

#423頭條知識節#

#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