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臺十條措施 支持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4月20日訊 今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支持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大力支持全省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措施明確提出了“優化行政許可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夯實食品安全基礎、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規範辦理投訴舉報案件、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強化企業技術支撐、提升專家服務能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10個方面的內容。

具體如下:

支持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穩就業、穩經濟”的部署安排,積極適應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新形勢,全面應對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大力支持全省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省市場監管局結合職能職責和工作實際,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優化行政許可服務。統一全省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平臺,進一步優化和簡化審批流程,推廣實行食品生產許可全程網上辦理和電子證書管理。進一步調整完善食品生產許可權限,優化許可流程,逐步完善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機制。對符合條件的連鎖企業實行承諾審批制,新開辦連鎖店可先核發經營許可證,後組織現場核查。優化保健食品品種備案程序,縮短備案時間,備案材料符合要求的“當即備案、當場發號、當日公告”。規範乳製品、白酒、配製酒、調味面製品、食鹽和方便食品等重點食品生產許可事項,嚴格落實白酒產業政策調整後生產許可工作。食品連鎖經營企業可按總店規格,在全省範圍內統一價格標籤。推動餐飲企業創新經營方式,鼓勵網絡訂餐、在線下單、統一配送,支持大型連鎖餐飲企業辦理具有自身傳統特點的預包裝調味品生產許可證。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餐飲企業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展餐車服務。

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加大技術服務力度,積極組織協調食品安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方面的專家團隊,支持企業解決在創新發展中遇到的技術困難。商請有關部門加大食品類地方標準的清理力度,廢止一批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食品類地方標準;鼓勵支持全省社會團體圍繞地方特色食品制定公開團體標準,以標準規範引領食品產業發展。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標準技術解讀和執行跟蹤,研究解決企業執行食品安全標準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指導企業提高執行標準的能力和水平。加強部門協作聯動,支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食品企業開展科研攻關和市場拓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有影響力的市場競爭品牌。開展健康消費惠民活動,支持綠色食品促銷,支持各地舉辦美食節等促銷活動。

三、夯實食品安全基礎。支持食品生產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大監管力度,綜合運用監督檢查、體系檢查、飛行檢查、抽檢監測、稽查執法、信息公示、投訴舉報等手段,督促企業認真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健康管理、生產經營規範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嚴把原料進貨、生產過程控制、成品出廠檢驗等關口,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全面夯實“川字號”食品產業發展基礎。鼓勵開展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範化建設、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創建。開展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動,推動“三小”提檔升級。支持發揮食品行業協會作用,強化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

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完善市場監管部門聯繫企業制度,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市場準入、質量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依託政銀合作機制,加快推廣應用“營商通”掌上服務平臺,優化“政務+金融”營商服務。持續推動動產抵押登記全程電子化,指導企業融資、動產抵押登記工作,快速辦理企業申請的動產抵押登記事項。對重點食品產業和新興產業項目,提前介入,主動為企業提供註冊登記、許可審批、計量器具檢定、標準化服務、質量認證等事項的幫辦服務。強化省民營辦牽頭作用,暢通投訴舉報和企業維權渠道,認真受理企業訴求,保護好企業合法權益。

五、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20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打破地方保護,消除行政壟斷。清理廢除妨礙中小食品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依法制止和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中小企業公平競爭行為。嚴格市場秩序監管,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領域的市場價格違法、產品假冒偽劣、知識產權侵權假冒、不正當競爭和廣告違法行為,堅決剷除“劣幣驅逐良幣”的土壤。深入開展保健食品“五進”科普宣傳活動,幫助公眾提升識假辨假能力,正確認知保健食品,明白放心消費。

六、規範辦理投訴舉報案件。以“兩超一非”和食品標籤標識類投訴舉報案件辦理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定,明確案件認定標準和辦理流程,對舉報反映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的情況及時核查處置。規範投訴行為,對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或者不能證明與被投訴人之間存在消費者權益爭議的投訴不予受理。根據生產經營者提供的情況及時發現職業索賠、職業舉報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涉黑涉惡線索,並移送本單位掃黑辦處理。

七、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對故意隱瞞真實信息、弄虛作假的企業,依法列入異常名錄,強化信用聯合懲戒,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形成獎懲分明的信用評價導向。緊盯問題較多、消費者關注較高的重點業態及既往抽檢不合格企業和產品,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對信譽度優、抽檢問題較少的食品企業,適當減少產品抽檢頻次和數量。

八、強化企業技術支撐。推進四川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建設,加快建設食品安全智慧監管信息系統,實現並不斷完善風險監測、精準監管、應急指揮、大數據服務等功能,著力提升食品行業現代化治理能力和監管服務水平。加強食品產業大數據分析,引導屬地政府和企業優化產業佈局。加強政府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有序向企業開放共享食品實驗室,開展檢驗檢測服務中小微食品企業發展行動,適當為中小企業減免檢測費用。穩步推進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改革發展,支持鼓勵併購重組,組建技術聯盟或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提升重點領域檢驗檢測能力,打造檢驗檢測服務品牌。鼓勵企業注重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加強工藝改造和技術升級,推動產品提檔升級。

九、提升專家服務能力。發揮食品安全專家隊伍在食品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幫助企業解決食品供應全鏈條質量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技術性難題。支持和鼓勵專家開展科研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專家廣泛開展論壇交流、科普講座、公益宣傳等活動,大力倡導健康營養飲食消費,幫助企業推介“川字號”特色食品,為四川優勢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強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建設,定期組織專家進企業、走基層活動,面對面為企業排憂解難。鼓勵支持行業專家加強巴蜀飲食文化研究,大力塑造、提升、宣傳川酒、川菜、川茶等川字號品牌,增強川字號食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教育行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合作,依託中職及高等院校,加強食品管理、技術、服務類人才培養;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金和再就業培訓資金,有計劃地為食品行業定向培訓員工,增強餐飲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大力推進產學合作、校企合作,鼓勵支持食品企業與專業院校合作,建立食品人才培訓基地和實習就業基地。引導行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強食品職業經理人才培養,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化、規範化。建立食品人才檔案庫,為企業用人和食品專業人才就業創業提供服務。支持食品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市場監管部門在專家選送、政策宣講等方面給予支持。

以上措施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為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