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说起大明王朝,可谓是一个传奇故事不断的王朝。从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开始,这个王朝从来不缺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曾经大肆屠戮功臣,很多追随他多年的功臣最后都不得善终。我们来看看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以及他是怎样在古稀之年被杀的。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其实李善长很早就追随了朱元璋,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时,李善长就已经投奔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受郭子兴排挤、猜疑,开始慢慢不被郭子兴信任。郭子兴曾将朱元璋的兵权剥夺,并极力拉拢李善长,但被李善长拒绝。李善长还是很有眼光的,他认为当时能救天下的只有朱元璋,郭子兴之辈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后来朱元璋离开了郭子兴,而且没有带走部队,朱元璋只带走了24个人,其中就有李善长。话说李善长还是很有才能的,他早年间喜欢读书,非常有谋略。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他在后方镇守,不但管理粮草、生产,还制定各种法律,起草各种文书,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所以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朱元璋封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国柱、太师、中书左丞相,并封为韩国公。当时被封国公的有六个,分别时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此时常遇春已死)、李文忠、冯胜、邓愈以及李善长,但是以李善长居首,并且在册封诏书上将李善长比作汉朝萧何,对他极具褒奖。此时的李善长可谓是位极人臣。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但是后来,李善长被御史弹劾,原因是朱元璋生病十几天不能上朝,李善长却不到宫中问候,不但如此,李善长的儿子、当朝驸马李祺也不来宫中朝见。李善长因此获罪,但也仅仅被罚了点俸禄而已。我想,朱元璋那时肯定是不开心的:我都病了这么久了,你都不来问候一下,亏咱们认识这么久了,还这么倚重你,况且还是君臣关系。

李善长的死和胡惟庸有一定的关系。胡惟庸其实是李善长的同乡,早年间受李善长推荐才逐渐进入朝廷核心。胡惟庸后来位极人臣,胡作非为,他怕朱元璋收拾自己,便极力拉拢朝中大臣,胡惟庸此时想着“法不责众”呢。胡惟庸拉拢其他大臣还不满足,他考虑到李善长手中有朱元璋所赐的免死铁券,便想拉李善长下水,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选择拉拢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通过这种方式间接的拉李善长下水。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疑叛乱而被处死,胡惟庸案爆发之后牵连者甚众。李善长和胡惟庸关系不一般,李善长也很清楚这件事情的利害关系,便迅速向朱元璋检讨,主动承认不该和胡惟庸走得太近,朱元璋念及旧情以及李善长的影响力,没有处罚李善长。五年后,也就是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没有杀死李存义,下诏免死,朱元璋本来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能让李善长感恩戴德,但是李善长竟没有表示感谢,这朱元璋非常生气。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已经是一个七十七的老人了,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却未能寿终正寝,迎接他的将是无情的屠刀。事情还得从胡惟庸案上说,因为受胡惟庸案件的牵连,李善长的外甥丁斌获罪,李善长请求朱元璋赦免丁斌,惹得朱元璋很不高兴,仍将丁斌治罪,而且李善长也在不久之后被牵连,朱元璋给了李善长隐匿不报的罪名,认为李善长明知胡惟庸要造反却隐匿不报。最终,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等一共七十余人被杀。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是驸马,没有被杀,而是和公主一起被贬到江浦,李祺不久之后死去,李祺的儿子李芳、李茂也因为公主到关系未被定罪,而且二人还都做了官——虽然不是什么要紧的职位。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为何在古稀之年被杀掉

其实李善长本来没什么大罪,他的死只是朱元璋想让他死。在很大程度上,朱元璋杀李善长是为了稳定朱家的统治,无论是朱标,还是后来的朱允文,性格都偏软弱,朱元璋很怕自己的子孙震不住这些元老重臣,于是亲自动手为自己的子孙清理道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杀了很多功臣,不仅仅是一个李善长,名将冯胜、傅友德等等很多功臣被杀,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