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纵观明朝的一代历史发现每一代帝王都是异常的有趣,开局一个碗的洪武大帝,迷恋比自己大19岁的老婆的成化帝,兢兢业业却成为亡国之君的 崇祯帝。

可是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这位帝王,他英年早逝,他的帝位由自己的兄弟继承,他的胡闹与荒唐被后世广为流传。可是真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少年天子

他是弘治大帝的独子,他自小聪慧无比,自小他就生活在文臣们夸赞的"弘治中兴"的赞美中长大的,可是从他的父亲的身上,他看到了国家武备的松弛,看到了文官集团的贪腐,看到了整个国家的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了整个文臣集团的手中。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自他朱厚照登基以来,一系列的操作简直让所有的文官目瞪口呆,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少年天子是个比较顽劣的少年,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大明皇帝的胡闹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门下八虎

朱厚照登基以来将自己的亲信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等八名太监授以重权,掌握了整个内廷,不仅仅如此八虎的势力之大,连许多文臣武将都谓之如虎,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瑾。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刘瑾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从小陪伴长大的太监,在忠诚方面是毋庸置疑的,在权力方面几乎所有的大小政事都需要经过刘瑾的手才能呈交给朱厚照。甚至在民间刘瑾都被称为立皇帝。

为了加强门下太监的权力,朱厚照重开了比东厂还要臭名昭著的西厂。

文官势大

作为从小就被帝王培养的朱厚照难道不知道如此胡闹会留下千古骂名吗?不,他知道,他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所谓文臣口中的"弘治中兴"只不过是一片假象。、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大明边关卫所形同虚设,各地因为土地兼并粮食问题闹得起义不断,地方上的赋税,钱粮年年亏损。这所有的背后都是因为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

而且整个弘治一朝,文臣的势力飞速的发展,内阁的决断几乎已经替代了皇帝的旨意。而自土木堡之变后,曾经的大明武将勋贵早就糜烂不堪,整个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文臣的声音。

政治改革

朱厚照登基不久立即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他派出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对整个大明朝的各项财政支出和收入来了个大清查,包含了整个国家的各地方的库府、钱粮、边军将士们的例钱、各地方卫所的军械以及官方的盐税盐引等。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其次命令所有地方官员对农田进行清丈,确定现在大明朝从洪武年到现在所有的新增土地数量以及产值和产生的赋税。

最后对那些官员的管理,对于长期休假甚至是假病不出的官员予以免职,解决了冗官的问题,更是改变了几年一次的官员考核制度,改成了随机抽考模式。

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触碰了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让文官集团用谋反的罪名将朱厚照身边最忠心的走狗刘瑾给绊倒了,并且从这位大太监的家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军事改革

刘瑾倒台了,最痛苦的莫过于朱厚照,因为他知道在政治上他根本是一时半会斗不过那些文臣集团的,所以他将武将钱宁、江彬等人收为义子,建立豹房,不再理会政事,将各地的边军精锐与京城防军互换。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命令钱宁与江彬等众人日夜操练,因为朱厚照知道文官集团不可信,勋贵的武将集团早已贪图享受不堪大用了,各地的卫所边疆也早就名存实亡,只有自己训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对于这位正德皇帝的胡闹文官集团已经不愿理会了,毕竟他们已经取得了他们想要的胜利。

应州大捷

公元1517年,蒙古鞑靼五万大军突袭边关,正碰上巡视边关的正德皇帝,对于这个从弘治皇帝开始就不断骚扰边关的达延汗,朱厚照立刻调集自己的一线军队参与作战,这场大战的历史已经很难再查的很详细了。

大明朝年轻的帝王,后世被人称昏君,这位昏君如史书描写的一致吗

史书上说这场大捷只杀死几百个鞑靼士兵,我不太相信,要知道,鞑靼的达延汗可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是整个鞑靼部落的主要首领,其强悍在弘治年间更是不断的袭击边关,根本无人能敌。可是在应州却丢掉了自己的小命。自此鞑靼更是一蹶不振。

带着五万大军的皇帝却在一场与敌方的大战中丢掉了性命,五万大军却只损失了数百人,这段所谓的历史原谅我笑了。

后记

应州大捷不久后的几年,朱厚照就因为落水得了急病而亡了,一个在战马上厮杀带领着大明军队获得了无比辉煌的年轻人就因为落水得病而去世了。这不得不说是命运的悲哀。

文官集团对于这位正德皇帝的死感觉是庆幸的,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迎来的这位嘉靖皇帝是一个比朱厚照还要难缠百倍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