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身患重症,大學畢業面臨失業,用50年時間創立2家世界500強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他,15歲身患肺炎,中考落榜,一度徘徊在死亡邊緣,孱弱的身體堅持復考卻一次落榜,同年,因為戰亂,家裡被燒成寫一片廢墟。

埋頭苦讀,努力學習,大學卻錯失理想的醫學大學,無奈選擇了枯燥的工學部,研究一生與實驗為伍。

大學畢業就面臨失業,經濟大蕭條之下,被迫入職一家頻臨破產的小工廠,和千萬普通人一樣,做最普通的職工,拿微薄的薪水,勉強維持生計。


你能猜到,他就是親手創立兩家世界500強的稻盛和夫嗎

對,這個命運多舛的青年故事,就是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成功之前不為大眾所知的早年經歷。


這本《幹法》就是稻盛和夫結合自己70餘年的企業經營經驗與人生經歷總結的“工作哲學”。字裡行間溫暖卻不失力量,讀來就像這位大師就在身邊與你對話,分享他一生的智慧。

15歲身患重症,大學畢業面臨失業,用50年時間創立2家世界500強


一、當你沒有更好選擇時,不妨全力以赴做好當下

如果一家公司隨時都會倒閉,工資發不出來,管理混亂,內部鬥爭不斷,你會怎麼選擇?


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剛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理想。但是,很不幸,趕上了經濟大蕭條時代,只能進入一家江河日下的小工廠。


同期入職的同事,因為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待遇、環境,集體商量另尋出路。

是走是留,現實艱難的問題擺在稻盛和夫面前。

出去,就真的能有更好的機會嗎?無數深夜輾轉難眠,最終,他選擇保守的留下。

開始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給了工作,每天吃睡都在實驗室。


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煎熬,稻盛和夫研究實驗終有了成果,不僅取得了領導的認可,力挽狂瀾挽救了工廠,就是後來的京瓷公司。


一人全力以赴的投入不僅扭轉了自己的命運,也挽救了全公司。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一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個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所以, 在你沒有遇到更合適的工作,不如把握好現在,全力以赴扭轉當下的局面,為未來開啟新的人生。


15歲身患重症,大學畢業面臨失業,用50年時間創立2家世界500強


二、堅持到最後,奇蹟就在下一刻!

京瓷創建不到10年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IBM給下的一批精密陶瓷產品的訂單。

如果能接下這樣的訂單,無論對京瓷的銷售業績,還是未來的發展,無疑都是難得的機遇。

然而,欲戴皇冠就必定要負擔其重,IBM對產品的性能要求,也遠遠超出了京瓷當時所能達到的技術水準。

20萬個樣品被悉數退回,公司損失慘重,放棄大好的發展機會,還是把自己逼到絕境去和自己死磕?

所有人,都認為已經達到了努力的極限,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棄!


稻盛和夫這時問了一句:“你向神祈禱了嗎?


讓自己努力到向神祈求,重頭開始,再來一次,把自己逼到絕境。


正是這樣的信念,讓稻盛和夫帶領技術團隊,完美的克服了各種困難,高水平的完成訂單。


當你覺能力達到極限,沒有辦法堅持的時候,不妨讓自己,再來一次,在堅持一天,或許奇蹟就在拐角處等你


如作者所說:真的已經“盡人事”,已經竭盡全力了嗎?你自己身體裡的力量真的全部用盡了嗎?並且堅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了嗎?

15歲身患重症,大學畢業面臨失業,用50年時間創立2家世界500強


三、把每一天當做生命中最好的一天來過

每當記者採訪稻盛和夫,關於京瓷公司的長期經營計劃時,都會被他的回答感到驚愕。


因為,稻盛和夫從來不建立長期經營計劃,在他的觀念裡,如果目標最終達不成,就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因為,如果一旦目標完不成,反而會讓人產生挫敗感。

所以,他從來不計劃3-5年的長遠計劃,只做一年的規劃,而且細化成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具體目標,然後千方百計努力達成。

正如書中所說:“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我無法確定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發誓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

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所謂,明天只不過是今天的積累,不緬懷過去不畏懼將來,活在當下,無論風雨,無問東西才能,才能真正奔向人生的彼岸。


每一天的目標達成,就是每月的目標達成,每月目標達成就是年目標達成,每年的目標達成,就是一生的目標達成。

15歲身患重症,大學畢業面臨失業,用50年時間創立2家世界500強


總結:

沒有誰能一出生就能含金鑰匙,稻盛和夫把自己一生全部的熱情投入在工作當中,並且把工作看作是治病良藥,磨練心性的修煉場所,把全部的熱情投注工作,本著敬天愛人的人生哲學,熱情、認真、專注、挫折時沒有放棄,困難面前不認慫,取得成就時不得意忘形,既胸懷遠大理想,也腳踏實地。這樣的工作哲學觀,像一盞指明燈為每一個身在職場的人指明瞭方向,《幹法》這本書值得每一個職場人拿出一個週末的時間來向這位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家取經、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