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探源之唐(下)

蔣志格


禮樂探源之唐(下)


唐書藝文志開元禮一百五十卷張說請修貞觀永徽五禮,命賈登、張烜、施敬本、李銳、王仲丘、陸善經、洪孝昌撰輯,蕭嵩總之【人名與禮志詳畧不同】蕭蒿開元禮儀鏡一百巻【書目止第一至第五巻又有儀鏡畧十巻】開元禮京兆義羅十卷類釋二十巻【國史志類釋二十巻】百問二巻【書目凡百篇分上下二巻】韋渠牟貞元新集開元后禮二十巻,貞元十七年七月上通典本百五十巻,纂例成三十五卷,冀尋閱易周。

  集賢註記開元禮序例三巻,吉禮七十五巻,賔禮二卷,嘉禮四十巻,軍禮十巻,凶禮二十巻。

  禮樂志貞元中太常禮院修撰王涇考次歴代郊廟沿革之制,及其工歌祝號而圖其壇屋豆籩上下陟降之序,為郊祀録十巻。

  元和十一年秘書郎韋公肅,録開元以後禮文損益,為禮閣新儀三十巻。

  曽鞏序畧禮閣新儀三十篇韋公肅撰,記開元以後至元和之變禮,集賢院書二十篇以目録考次序則篇次亦亂,因定著從目録而三十篇,復完此書。所紀雖其事已淺然凡世之記禮者,皆有所本而一時之得失具焉。中興書目公肅取開元以後至元和十年沿革損益為十五門,毎門又別其條目為三十巻一巻為目録,止二十九巻今巻存,而書不全。

  元和十三年,太常博士王彥威集開元以後至元和十三年五禮裁製勅格,為曲臺新禮三十巻。上之又採元和以來至長慶典禮不同者,王公士民昏祭喪葬之禮,為續曲臺禮三十巻。

  王彥威傳彥威為檢討官,採獲隋以來下訖唐凡禮沿革皆條次彚分,號元和新禮,上之詔拜博士。唐防要王彥威疏曰:自開元二十一年已後迄聖朝垂九十餘年,法通沿革,禮有廢興,毎有禮儀大事,命禮官博士約舊損益修撰儀注以合時變。臣今所集録開元以後至元和十三年奏定儀制不唯與古禮有異,與開元儀禮已自不同矣。禮科者名教之總與儀注相扶而行闕一不可今備禮科之單。欲使開巻盡在案文易徵其他五禮儀式或舊儀不載,而與新剏不同者,次第編録曲臺實禮之藏,故名曰元和曲臺新禮,並目録成三十巻。

  唐書禮樂志方開元撰修時,大臣仍闢國恤章不録,而山陵之禮遂世無所執。國大喪,皆摭拾殘缺,附比倫類,以茍幸襄事,事已輒斥去崇豐二陵不間歲仍搆禮儀。使杜黃裳起太常為相,於是命太常丞裴瑾博士辛秘詳考以行內之攢塗秘器象物之宜外之斥土復土因山之制上之顧命典冊文物以示萬國下之服制,節文皆羅絡旁午於百代之異同,於是瑾取所奏復於上辨列於下刋定者為崇豐二陵集禮,藏之太常。君子以為愛禮,而近古焉。鄭餘慶傳憲宗患典制不倫,謂餘慶淹該前載詔為詳定,使俾參裁訂正。餘慶引韓愈李程為副,崔郾陳佩楊嗣復庾敬休為判官,増損儀矩號稱詳衷。唐書藝文志餘慶書儀二卷,裴度書儀二卷。

  杜佑傳先是劉秩摭百家侔週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其才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其闕參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之優詔,嘉美儒者服其書約而詳。

  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治禮家學,多識容典。肅宗時召參掌儀典。

  楊瑒傳瑒常嘆士大夫不能用古禮,因其家冠昏喪祭乃據舊典,為之節文。揖譲威儀哭踴衰殺,無有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