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不要把買房當做一場賭局

昨天一個朋友給我發來一篇網絡熱帖,名字叫做《昨天冒著斷供的危險買了套超出自己能力的學位房,坐等10年後的結果》。

切記!不要把買房當做一場賭局

現在的他和帖子裡的當事人情況極其相似。非常煎熬,到底應不應該“背高槓杆買套市中心的學區房,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答案先不講,我們先來仔細研究一下這篇帖子。我把它放在下面。

“我是老王,老深圳了,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

這次是因為小朋友中學學位的需要,入手一套南山育才二小二中的學位房(家庭深圳第二套了),房價和小區就不說了,只說一下大概,10年後再來比較。

首付是借的,平均每月要還1萬2千多,10年還完;貸款200萬左右,平均每月1萬5千左右,20年還完;

本人收入有限,把生活除掉,每月的窟窿是1萬的樣子,家人朋友都是提醒我這個風險非常大,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機會能夠慢慢補上窟窿:

1.手裡的現金可以填窟窿1年(按照超支1W/月算);

2.一旦能轉學(比如說明年初或者9月份,看小學能不能轉學的了),就把現在的住房出租,大概4500的樣子,不能轉學就把這套學區房出租但是不給對方用學位,估計出租價格差不多;

3.公積金按照管理費提取每年30%,大概21000,可以填2個月的窟窿;

4.獎金和股票加起來可以填4個月的窟窿;

5.邊遠地區(出了深圳)有一套房子,貼3~5W裝修一下出租(位置不好租金真心不多)也能補貼1000左右吧,同時掛牌賣,能賣的話,可以填個10年的窟窿(按照3,4已經填好每年6個月的窟窿算);

如果如願,1、2、3、4、5都順利,10年的窟窿都填好了,借款還完了,只需要還月供,可以搞定;更進一步,如果事業不差,6、7年後收入大增70%,那就開始有結餘了。

如果不如願比如說5不順利,甚至是個人失業,那麼就只能計劃B:賣掉現在住房保住學位房,那樣的話還錢後還有餘錢在手避風險,繼續月供,拿錢當備用或者去做別的投資,同時繼續找工作,但是小孩的學位房保住了,目的達到了。

我知道我算這個算得太死了,基本沒有迴旋餘地,但是房子已經定了,就這麼辦,看看10年後是不是保有2套關內房子,還是隻能有一套甚至一敗塗地。大家認為我這個辦法怎麼樣,有更好的建議嗎?

這篇帖子之所以能成為熱帖,是因為它違背了大多數人對於槓桿的理解。

切記!不要把買房當做一場賭局

其實對於購房者來說,只有“買得起”和“買不起”,少有“買不起硬要買”的情況。而老王首付基本為0,跟別人借了144萬,又背槓桿跟銀行借了200萬,加上利息,總共負債504萬才拿下這套房子。是強行上車的做法。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這是不切實際的,或者說是極其危險的。所以在下面的留言中,80%的人對老王的做法進行“點名批評”。

1.連基礎資金都沒有,就敢借這麼多錢,太缺乏風險意識了。

2.投機心理太重,一個月揹債2.7萬,你只能還1.7萬,一個月1萬的窟窿越來越大,10年之後彈盡糧絕,遲早完蛋。

3.為啥要買學區房,學區房未來不會值錢了,而且你家孩子進了好學校,學習好不好還得看個人。

4.這麼複雜的理財,除非你配一個助理秘書,否則一定賠錢。

5.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你何必把自己搞這麼艱辛恐懼。就算老了你能打得起水晶棺材,意義有多大……

其中點贊數最多的,是這條。

然而,這80%人,無一例外,全錯了。

因為這篇帖子發佈於2014年10月23日。

切記!不要把買房當做一場賭局

2賭對行情

2014年10月,深圳的房價均價是2.5萬/㎡,今天深圳是5.4萬/㎡,而老王買的這套學區房5年前是3.4萬/㎡,現在是多少?8.4/㎡。

老王並沒有被高槓杆折戟馬下,反而是5年時間整整賺了500萬,孩子教育目標達成,還賺了出國留學的費用。今天這篇帖子依然很火的原因,就是一部分人在膜拜老王幾年前的決策,還對當初那80%的人進行“秋後算賬”。

這時候肯定會有人說,5年前深圳的房子多便宜啊,現在這麼貴,老王還敢這樣操作嗎?不好意思,其實2014年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說深圳的房價貴的離譜。5年之後再看2019年,深圳的房價其實很便宜。相信你會懂的。

切記!不要把買房當做一場賭局

當然,現在說老王決策如何,不免有些事後諸葛,但在這項資產配置活動中,能看得出來老王的方案是聰明且合理的,而且他把買房的帳算的很精細,做了風險方案。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老王的購房動機的清晰,就是為了給自己家小孩買一套學區房,算是為孩子的未來投個資。那麼只要拿到這套房的學位指標,基礎收益就達成了。

其次老王投資風險進行過嚴謹評估,權衡收入與支出,得出每個月有1萬元的窟窿需要彌補,而通過自己的5條收益項,自己有10年的窗口期。期望10年的跨度,孩子教育任務達成,房價的增益也會覆蓋掉借貸成本。

在這5條收益項中,風險最大的就是工作的穩定性,如果失去工作,主要收益項缺失,自己就會被槓桿反噬。

其實在我的理解裡,老王的風險一點兒都不大。你想,老王現在一套房,如果賭贏了,深圳就有了兩套房,賭輸了,大不了賣掉現在手中的房,還清所有債務,相當於“以房換房”,置換了一套學區房。老王的唯一風險在於深圳樓市垮塌,但這個概率幾乎為0。

當然對老王的資產配置方案還有兩條建議。

1.應該把20年的房貸延長到30年,這樣月供會減少,而且隨著時間拉長,還款會越來越輕鬆,時間會覆蓋掉利息成本。

2.想辦法賣掉邊遠郊區的房子而不是租,讓現金流更強,以備不時之需。因為邊遠地方的房子的增值潛力一定小於深圳核心區的房子,1000的租金意義不大。

3.80%的人的心理

在分析完老王的決策之後,接下來重點分析一下當初80%人為何堅信老王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個案例對於大部分人的購房心理建設非常重要,也完全解釋了,財富為何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我把幾條很典型的思維放在下面。

1.連基礎資金都沒有,就敢借這麼多錢,太缺乏風險意識。

富人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從銀行裡借錢,窮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錢存進銀行,最後富人用窮人的錢買了房,房子漲價後又賣給了窮人。

老王雖然沒有基礎資金,但他有抗風險能力,“穩定的收入+現有的房產”。按照10年大週期,房價增值是肯定的,但即使房子不增值,孩子上了好學校,這就是鐵打的正收益。所以在抗風險能力具備的條件下,借錢買房就是一次撬動槓桿的投資行為,是錢生錢之道。

2.為啥一定要買學區房,學區房未來不會值錢了,而且你家孩子進了好學校,學習好不好還得看個人。

這是沒把“供需原理”研究透徹。深圳地方小,且一直以來都是全國人口重點流入的城市,人多了娃就多了,娃多了就得上學,長期的供需失衡註定教育資源一定稀缺。資源稀缺下,為了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要設定入學門檻,而這個門檻一定是房子。為什麼?

不要談公平性,或者說孩子的成績或者悟性。辦學是需要資金的,資金從何而來?只有你在這裡買房了,才證明你真金白銀的把錢投資在了這個地方,滿足了條件。所以租房是很難有上學資格的,不然就是竊取有房人的財富結果。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北京幾個小區業主打仗。小區是高低配(商品房和保障房),那麼比保障房多花一倍錢的商品房業主,肯定不想和他們一起共享他們特有的小區配套。這就相當於我辛辛苦苦買了一個玩具,被別人強制佔有了。於是在小區之間架起了柵欄。然而保障房業主卻不依不饒,把柵欄強行推掉,還動手打了商品房業主,聲稱我們要“公平”。

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付出和回報永遠成正比。之前提倡租房上學這個命題是很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卻很難,因為顛覆了利益邏輯。深圳的學區房的增值潛力是穩定的,而且天然帶有抗跌屬性,所以老王選擇了比較好的投資標的。

至於“你家孩子進了好學校,學習好不好還得看個人”這句話,就有些自我安慰了。如果成立,那為什麼所有有錢人基本都削尖了腦袋,往學區房裡擠?

在概率學上,重點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比一般學校的強。而且好學校要麼學生的學習好,要麼家裡非富即貴,這是一個質量圈層,家長的資源和孩子周邊的人脈資源是從小建立的,可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網上有一句話,“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這個也是成立的,但成立的前提是,你會花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而且你的文化學識可以達到一般教師的水平。

3.這麼複雜的理財,除非你配一個助理秘書,否則一定賠錢。

買房對資金運作認識不夠,是典型窮人思維。

理財是購房者入門的第一課。我身邊因為資金流不夠,來回倒騰十幾張信用卡買房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為理財花時間,算賬記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日常接觸的購房者中,大部分都是沒有這個意識的。

例如如果你要買房,你得盤算自己現在手上最多能借到多少錢?途徑是怎樣的?信用卡的話是否研究透如何最優化還款降低成本?是否具備馬上湊齊首付款的能力?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行情不等人,價格漲起來了,可能晚一步房價就幾萬幾十萬的漲了,而且遇到品質非常好的筍盤,你只能乾著急被別人搶了去。而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些購房理財的基礎技能實在太難了。

4.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你何必把自己搞這麼艱辛恐懼。就算老了你能打得起水晶棺材,意義有多大。

這個是最哲學問題。因為每個人對財富的追求和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我也見過那種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生健健康康的人,不和別人相比,甚至千萬百計把孩子留在身邊的佛系選手。有這種心態的人我很佩服,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活在“凡塵世間”——努力賺錢,讓自己活在人前,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

對於這些人,我總結為一句話:如果甘願自在,就不必羨慕富貴,如果相信天命,就不要掙扎改命。

5.上面也承認了,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只能在7點幾了,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兩位數了,經濟形勢不好,一般的行業,可能面臨失業潮,我是80後,年紀可能比你小,但是前瞻性和風險意識,肯定比你好,祝你好自為之。

這裡犯了一個典型的錯誤——把自己想的太“大”了。 我在給朋友推薦讀物的時候,一定會把兩類讀物放在最前面,一類是歷史,一類是天文。為什麼?

歷史是時間概念,天文是空間概念,當你真正領悟了這兩個維度,你就知道自己連世間萬物中的一粒塵埃都算不上,這對於“自我定位”非常重要。

那麼反觀於生活,你所在的行業、大環境好不好其實都不重要,只要你是前20%的人,你就是成功的,因為這塊蛋糕實在太大了。

而對於買房來說,縱使經濟如何下滑,深圳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引擎之一肯定不會熄火,因為背後有數以萬計優質的企業、最強的第三產業、最年輕的人口結構和源源不斷的年輕高質量勞動力。

而你如果工作能力在公司中達到前20%的人,也一定不會失業。

換句話說,努力才是抗風險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4

是否可效仿?

那麼像老王這種所謂的“撬高槓杆購房”適不適合別人呢?你得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所在城市有沒有競爭力。根據經濟指標,起碼是前20名的中心大都市。如果是小城市,人口是否維持流入狀態,產業是否能跟得上。

2.自己是否有抗風險能力,起碼5-10年之內,現金流不出現任何問題,月供可以正常運轉。如果實在無法償還債務,手頭是否有資產可以抵押補充。

除此之外,我不建議你去背高槓杆買房,縱使賭對了行情,房價翻了一番,這也是高風險賭博式購房。因為我見過太多賭輸的人了,甚至有借高利貸買房的,最後自己身陷囹圄。

當然過分背槓桿,也有一個弊端。就是你得老老實實工作,辛辛苦苦經營現金流,也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至於創業這回事壓根不要想。因為一旦還款路上出現窟窿,就很可能成為壓倒你的一根稻草。

總之一句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人的。不要把買房當作一場賭局,這句話會在接下來的市場中會越來越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