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白方禮老人生前最後一次接受採訪。

記者問:“您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往外拿錢。”

“沒錢的學生,拿了您的錢上學了,現在成材了,您高興嗎?”

“高興,高興極了。”

“人家都掙錢高興,您往外拿錢高興。如果您現在病好了,能動了,還去蹬三輪掙錢去嗎?”

“完了,蹬不了了。”

“您好了呢?”

“好了還得蹬!”

白方禮老人從74歲蹬三輪,連續18年,累計捐助35萬元,為300多個孩子圓教育夢。那輛破舊的三輪車見證了老人的愛心,可謂車軲轆上的豐碑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01 躬身奉獻,比捐錢更重要

現在很多人做慈善,就一個捐錢動作,錢有沒有用到位,後續受捐人還需要什麼幫助,完全不管。

這樣也無可厚非,畢竟躬身奉獻太耽誤時間,甚至影響賺錢,再說捐錢本身也是慈善呀。

但白方禮老人不止如此。

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安心上學,白方禮老人完全靠自己的勞動,資助學生的學費生活費。可以說他的一舉一動都在踐行慈善。

以下是白方禮老人部分捐款記錄:

1988年,為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贈5000元;

1989年,為天津市教師獎勵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為河北滄縣大官廳鄉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為天津市、河北區、津南區教師獎勵基金、北門東中學和黃緯路小學等捐款8100元;

1992年,為“希望工程”和家鄉白賈村小學捐款3000元;

1993年,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為天津市河北區少年宮捐款1000元;

……

這一排整齊的捐款記錄,最大金額也沒有超過1萬,幾乎是零敲碎打積累出來的,所有的錢加起來,也就35萬,單看這個數字是黯然失色的,還不如明星一次的出場費。

但捐款記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我們不能忘記,白方禮老人支教的時候已經74歲高齡。

有人計算,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圈的奔波勞累。

白方禮老人年近90歲時,已無力再蹬三輪車,就想法在車站上給人看車,然後把一角、兩角的零錢裝在飯盒裡再捐出去。

《極簡主義》說,“雖然向慈善機構捐錢是值得稱道的。但是,通過這樣的捐助行為所獲得的滿足感,與實際參與奉獻行動所得到的相比,顯得黯然失色。


面對面的交流、體力勞動以及完全沉浸在奉獻之中的心理活動,比開支票所能得到的回報感要強得多。”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一位受益於白方禮老人的學生說道:“我也是白爺爺資助的窮學生,記得那是一年冬天,他老人家為我掙學費,在雪地裡拼命地蹬三輪。連續幹了好幾天。累倒了,住進了醫院,可電話裡還對我說,別來看我,把路費省下來,用它來繳學費。是他老人家,幫我完成了大學。”

02 奉獻是嚴肅的事,更是快樂的事

慈善是件極其嚴肅的事情,實際上起支撐作用的,還是慈善本身那種樂趣和快樂。

為了拿出更多的錢支教,白方禮老人對自己的日常生活,苛刻到極端的地步:兩個饅頭,一碗白水,還有一輛不停歇的破舊三輪車,這幾乎時候他生活的全部。

連老人的女兒說:“當初看見父親在街頭蹬車的身影,很是心疼。”

老人卻這樣說:“別惦記我,我這樣覺得自在快樂。”

在疫情期間,因捐助一線大火的韓紅也是這樣。

韓紅嚴肅認真起來,要求救災物資賬目清晰、款項明確,“一包方便麵都可以公示。”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很早之前,韓紅在募捐時曾經當場下跪,很多人質疑她這是拿慈善揚名、做秀。

韓紅回懟:“我做了公益那麼多年,為了慈善從來就不要臉!”

慈善真的是容不得半點的輕慢嘲笑。韓紅這是用剛強保護內心的柔軟。

媒體問韓紅,為什麼做慈善?

她說,我從事慈善沒有太多的“為什麼”,只是覺得能從中感受到快樂,想得很簡單。

探訪四川抗戰老兵時,她會被癱瘓老人的一個標準軍禮所感動;彭州龍居小學修好後,她會被孩子們臉上的純真笑容所感染。

《極簡主義》提到,奉獻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我們也沒有過於嚴肅地去對待它,而是像玩一樣,從我們所做的事情中得到快樂,享受著奉獻的過程。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03 要用自己的成長,為別人增添價值

《極簡主義》中論述了五種超越物質的價值,分別是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成長與奉獻。

兩者可以構築“成長-奉獻循環”,即你越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他人成長,你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

74歲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老人還去蹬三輪,可以說是一次自我的重新覺醒,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努力方向。

這種成長,不是肉體上的強壯,而是精神上的豐盈。沒有這麼大的覺悟,怎麼會捐出自己5000元的養老錢成立了助學教育獎勵基金會,又回到天津賣掉了自己的老屋,貸款成立支教公司,接著連續蹬三輪車十八年,幫助跟自己毫不相干的貧困孩子上學。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白巖松說,白方禮老人給我的震撼要遠遠大於某些企業做的數額巨大的慈善,這是一種心靈的影響力。

他還強調,“我挺不願意看到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特別渴望別人展現笑臉,這裡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東西。我特別願意看到當幫助完別人之後自己笑了。”

換言之,

廣義的慈善,應該是要用自己的成長,為別人增添價值,當你真正為別人增加價值時,同樣是以更有意義的方式為自己做貢獻。

為他人增添價值,不侷限於捐款捐物,甚至不需要捐款捐物。增添價值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都可以將其作為善心之舉。

比如:

  • 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 危難之際伸出援手;
  • 提供一個創新思路;
  • 激勵某人採取行動;
  • 聆聽別人的傾訴;
  • 學會愛別人;

……

類似的案例很多。

比如,為了讓行動遲緩的老人安全穿過斑馬線,愛心司機主動把車橫在馬路中間擋住車流。

比如,疫情期間,外賣小哥、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人物高治曉,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到醫院給確診患者送充電線,以免後者手機沒電聯繫不到家人。


“最高興的就是捐錢”“為慈善可以不要臉”:真慈善,看以下三點


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為別人增添實際的價值,而沒有隱藏不良動機、不裝腔作勢。

慈善說到底,就是幫助別人後,你自己的會心一笑。

-END-

參考文獻: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 瑞安·尼科迪默斯《極簡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